了宋江、吳用、公孫勝,還有五人知道晁蓋征討曾頭市必然有去無回,為何無一人勸阻?

晁蓋為了替宋江奪回照夜玉獅子馬,決定親征曾頭市,以證明自己并不是只會坐在頭把交椅上吃閑飯。
晁蓋賭氣要去修理曾頭市,卻沒想到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差點讓他在一瞬間練成蛤蟆功:宋江下山打家劫舍,弟兄們爭先恐后要同去發(fā)財,自己這個老大要出征,居然沒有一個主動請纓的。
憋了一肚子的晁蓋只好“請啟”二十個頭領(lǐng)幫忙,里面居然還包括不擅陸戰(zhàn)的阮氏三雄和杜遷宋萬白勝這三個戰(zhàn)五渣,所帶的嘍啰也只有五千。

曾頭市有多少人馬、地形有多險惡、城防有多堅固,神行太保戴宗是有偵查報告的:“那曾頭市上,聚集著五七千人馬:周回一遭野水,四圍三面高崗。塹邊河港似蛇盤,濠下柳林如雨密。村中壯漢,出來的勇似金剛;田野小兒,生下的便如鬼子。僧道能輪棍棒,婦人慣使刀槍。果然是鐵壁銅墻,端的盡人強馬壯。交鋒盡是哥兒將,上陣皆為子父兵。”
史文恭的實力碾壓霹靂火秦明,副教師蘇定也差不到哪兒去,曾家五虎隨便出來一個曾魁,就能跟林沖打上三十回合不分勝負,再打二十回合才力有不支。
晁蓋點將,二十個頭領(lǐng)中只有林沖、呼延灼、徐寧、孫立戰(zhàn)斗力尚可,楊雄石秀差點被晁蓋殺掉,杜遷宋萬的老大早已因晁蓋而死,這二十個人揣著三十個心眼兒去曾頭市,結(jié)果自然可想而知:晁蓋此去,必然有去無回!
明知道晁蓋有去無回,比較聰明的智多星吳用和入云龍公孫勝自然不肯同去,宋江也有一些軍事常識,所以他躲在一旁偷笑,可把金圣嘆氣得夠嗆:“每動大軍,便書晁蓋要行,宋江力勸。獨此行宋江不勸(金圣嘆、李贄等人點評的貫華堂本和容與堂本《水滸傳》都說宋江沒有勸阻,《水滸全傳》說宋江勸了),而晁蓋亦遂以死。深文曲筆,讀之不寒而栗。曾頭市之敗,非宋江所不料,而絕不聞有救緩之意,以深著其罪也?!?/strong>

宋江吳用公孫勝都精通兵法,這在水滸原著中有描述,即使他們對方法只知皮毛,也應(yīng)該知道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曾頭市易守難攻且兵力占優(yōu)訓練有素作風強悍,人家是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而晁蓋帶著的卻是各懷心腹事的烏合之眾,攻打曾頭市無異于以卵擊石——當時遠征軍第一高手豹子頭林沖,在五十回合沒拿下曾家老四,第一天打成平局,第二天也是沒分勝負,第四天,晁蓋就被引進了埋伏圈,被莫名其妙的一箭撂倒了。
晁蓋有去無回,最大的受益人自然是宋江,他只會順水推舟拱火架秧子用激將法,而智多星吳用似乎在宋江拿回“天書”后就換了大腿來抱。
宋江很會為自己造勢,自詡有諸葛亮之才的吳用,看見宋江就像看見了劉備,而晁蓋在他眼里,也不過就是項羽和呂布,要想成就大業(yè),他自然會選擇“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的及時雨宋江。

入云龍公孫勝曾經(jīng)把晁蓋看成真命之主,他下山促成智取生辰綱,不是為了錢財而是另有所圖,他的圖謀,不是把一百零八顆魔星湊齊了好讓朝廷一網(wǎng)打盡,就是讓他們匯聚梁山,不要四處騷擾禍亂天下,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要逆天改命:由托塔天王晁蓋代替宋徽宗趙佶成為上天之子“替天行道”,免得后來的靖康之難發(fā)生。
公孫勝下山的目的不管是救世還是要除魔,他的本事,在梁山好漢中都是獨一無二且不可或缺的。但是宋江上了梁山之后,公孫勝就被踢出了三人核心決策圈,從高臺上與晁蓋并肩而坐,到臺下與林沖花榮擠在一起,這落差別說是世外高人公孫勝,就是一般公司的高管,忽然變成了沒有部門的主任,也早就提桶跑路了。
公孫勝被晁蓋掃了面子傷了心,所以晁蓋的死活,他已經(jīng)不在乎了:死道友不死貧道,你去尋死,貧道絕不攔住,也不摻和。

其實除了宋江、吳用、公孫勝,至少還有五人能看出晁蓋此行兇險,他們就是已經(jīng)上了梁山的雙鞭呼延灼、花和尚魯智深、霹靂火秦明、病尉遲孫立、神機軍師朱武(關(guān)勝、張清、董平等正規(guī)軍官還沒上梁山,盧俊義還在大名府開當鋪,即使他上了梁山,也未必知道晁蓋勝敗——他曾在童貫手下為將,那是新版電視劇的編造,水滸原著中的盧俊義就是個大財主而已),他們?yōu)楹稳急3殖聊?,這就值得讀者諸君細細思量了。
可能有人會說:魯智深是個粗線條,他怎么能懂兵法?
這個問題,我們就要結(jié)合當時的史料來回答了: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魯智深是唯一一個從正規(guī)國戰(zhàn)戰(zhàn)場上下來的軍官:“灑家是關(guān)西延安府老種經(jīng)略相公帳前提轄官,只為殺的人多,因此情愿出家?!?/strong>
魯智深百戰(zhàn)余生殺人如麻,以至于自己都有些殺得手軟而心生厭倦,可見他的戰(zhàn)爭經(jīng)驗是極為豐富的,什么仗能打、什么仗打不得,他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當然一眼就能看出晁蓋只帶著五千人馬去打五七千人馬的曾頭市,即使孔明復生、老種親臨,也只能是主動送人頭,他們絕不會驕狂到認為自己這點兵馬能橫掃曾頭市。
豹子頭林沖和金槍手徐寧看起來似乎更相信個人武力,這是因為他們一個是武術(shù)教練,一個是皇帝儀仗兵小頭目,根本就沒有指揮過連排級戰(zhàn)斗的經(jīng)驗,就更別說指揮一個團或一個師了。

與槍棒教頭林沖和金槍班徐寧不同,雙鞭呼延灼、霹靂火秦明、病尉遲孫立都有一些,或者說有豐富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尤其是雙鞭呼延灼,他的鐵甲連環(huán)馬在當時也算一流精銳,但即使是他,也不敢說自己能靠三千騎兵拿下防守嚴密的曾頭市——戰(zhàn)馬又不會爬墻。
神機軍師朱武也沒見過太大陣仗,剛上梁山的第一戰(zhàn)本想露個大臉,結(jié)果就像吳敬中嘲諷的那樣:露出的那張大臉,只有一張嘴而沒有鼻子眼睛耳朵。
三千對三千,少華山被芒碭山殲滅了一半,“廣有謀略”的朱武才知道打仗不是鬧著玩,沒有足夠的兵力和好裝備是不行的,晁蓋帶著五千輕兵長途奔襲,連攻城器械都沒帶(實際上梁山也沒有),只要曾頭市閉門不出,就能把他們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這五個人懂軍事,有戰(zhàn)斗經(jīng)驗,而且也不全都是壞人,卻都眼睜睜地看著晁蓋自尋死路而一言不發(fā),有些人的想法可以理解,有些人的心思則令人捉摸不透。
魯智深不吭聲是可以理解的,他畢竟剛上梁山,跟晁蓋一點都不熟。神機軍師即使看出有問題,也只能悄悄地對史進說,史進看魯智深沒動靜,他也不好交淺言深。
宋江吳用公孫勝簇擁著給晁蓋送信,魯智深和朱武只能在外圍交換眼色,多嘴多舌不是他們的風格,但是呼延灼和孫立已經(jīng)被晁蓋點將,他們就不怕自己也把性命搭進去嗎?

晁蓋在曾頭市身負重傷,但是呼延灼和孫立等人都毫發(fā)無傷地回來了,然后梁山頭把交椅就歸了及時雨宋江,這對絕大多數(shù)梁山好漢來說,這就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jié)局:如果晁蓋不死,肯定會和宋江在招安問題上產(chǎn)生激烈的沖突,要是真打起來,很多人就會難以選邊站隊。
晁蓋一死,一切問題就都解決了,所以那五位看出晁蓋此行兇險的好漢知而不言,還真未必是什么壞事,但是這里面也有一個問題:在那些明知道我危險卻又跟隨晁蓋出征的好漢中,會不會隱藏著一個毒箭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