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綜合征患者心理護理尤為關鍵!
一個人生病后,其社會角色也隨之而發(fā)生改變。由于突然充當病人角色以及生活環(huán)境、人際關系的改變,病人往往難以一下子適應,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這就需要通過心理護理,幫助病人創(chuàng)造有利于治療和康復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
由于心身疾病的治療和轉歸與心理社會因素更加密切,病人的情緒狀態(tài)和心理變化直接影響著疾病的治療效果和康復程度,因此,對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就顯得格外重要。

心理護理: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病人須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其配合治療,消除焦躁及悲觀情緒。因為脊髓損傷病人情緒變化很大,心理變化過程大致分為震驚期、否認期、抑郁期,反映獨立期和適應期。來院康復的病人多數過了震驚期、否認期,表現出的是后三期的心理反應。
? ? ? 抑郁期:病人表現為情緒悲觀,無用感,對周圍環(huán)境反應遲鈍,出現社會退縮,有情感痛苦,通過軀體癥狀表現出來,如頭暈、心率加快、飲食減少、睡眠差、疲勞感等。作為護理人員要以真誠的的態(tài)度鼓勵病人發(fā)泄內心情感,并表示理解,采用支持療法,輔導病人有效應對傷殘現實,幫助其渡過危急時刻,同時注意病人有無輕生念頭,防止意外發(fā)生。鼓勵病人投入康復訓練積極配合治療,減輕抑郁心理。

反對獨立期心理表現及干預措施:病人在經濟、生活方面產生依賴,接口躲避康復治療,長期不愿出院等。對有依賴性的病人,讓其與老病友接觸,增強病人的適應行為,鼓勵病人積極參加康復訓練,以減少并發(fā)癥,減輕痛苦。通過行為療法、社會學習法,使病人自立、自信。
? ? ? 適應期心理表現及干預措施:病人承認自己有終身殘疾,盡量自立,抑郁悲觀心理減輕,感到擇業(yè)壓力,社會交往的壓力較大。此期病人需要重新考慮自己的前途,思想波動較大,需要肯定、支持、鼓勵病人的每一步努力,采用中心療法,即使引導病人,進一步提高病人自尊、自愛、自信,克服困難的勇氣,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效應對挫折。

心理護理不但有利于病人康復,還能貫穿于對病人實施的整體護理中,提高護理效果。也有利于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