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態(tài)》解讀:愛其實可以打破一切規(guī)則

當兒子得知媽媽生病后,慟哭流涕,深情地望著媽媽說:“媽媽,就算我出去偷,也一定會照顧你的。”
當女兒得知媽媽闖下大禍,建議媽媽投案自首。而媽媽卻在權衡利弊之后,頂風作案選擇藏尸。女兒雖十分不解,但也對媽媽的做法給予尊重。
當媽媽聽聞女兒吸毒后,按家規(guī)處置,是要把女兒趕出家門的。但媽媽還是不忍心這么做,直到女兒當面向媽媽承認自己吸毒,這一刻媽媽才肯面對現(xiàn)實。
以上這三個情節(jié),都取自美劇《姿態(tài)》(POSE)。只用了三天時間,我便一口氣追完了三季。讓我記憶深刻,也最觸動我心的,就是這三段故事。

故事發(fā)生在80年代的紐約,那時的同性戀者還不被社會接納,跨性別者更是生存艱難,但他們卻都真實存在著。
《姿態(tài)》所演繹的,就是這樣一群被拋棄的畸零人,抱團在一起后,呈現(xiàn)出一個真正完整且有愛的家。
當他們在成長路上,漸漸認清自己是誰,想要勇敢活出真我時,卻被父母無情地掃地出門。這些被拋棄的孩子們,有人在路邊撿垃圾為生,有人在碼頭站街賣淫為生,有人偷東西為生,有人販毒為生。為了生存,他們必須極盡所能。
這樣一群人,他們打心里知道自己弱小卑微,可他們依然敢于跟這個世界斗爭,只為贏取他們身而為人應有的權利。他們堅韌地像不敗的野草,飽受地獄烈火的洗禮,最終活成了耀眼的玫瑰。

劇里面,這些被拋棄的邊緣人,他們抱團在一起,組建起一個家族。面對命運的摧殘,他們照顧著彼此、深愛著彼此、照亮著彼此,每一天都在用力讓生命綻放。
面對污名、疾病、命運的不公,他們硬著頭皮咬碎了牙也要闊步前行。最終他們?nèi)谌氲搅爽F(xiàn)實社會之中,也如愿活成了自己眼中成功的樣子。
出去偷我也要照顧你
當媽媽布蘭卡,跟家族里的孩子坦誠她感染HIV這件事后,兒子帕比悲慟欲絕,沖上去抱著布蘭卡,眼含熱淚地說:“媽媽,你真的太勇敢太堅強了,我就算出去偷,也一定會照顧你的。”
帕比曾是一名流浪漢,每天混跡在街頭無所事事,直到遇見了布蘭卡,正式加入布蘭卡的家族后,才有了一個能吃上熱乎飯的落腳地。
這里所謂的家族,就是指那些曾被拋棄的人,被家族救助后如今有了能力,以媽媽的身份單飛出來成立自己的家族,從而去收容和救助更多流浪的人。

布蘭卡也曾是別人的女兒,直到她發(fā)現(xiàn)自己感染HIV后,決定單飛出來成立自己的家族,實現(xiàn)理想、證明自己、傳承愛。
成立家族后,身為媽媽的布蘭卡,制定了一套屬于她的管理規(guī)矩。底線就是,家族成員絕不能販毒吸毒,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即刻趕出家門。
帕比就曾以身試法,販毒被家族成員舉報,讓布蘭卡在碼頭抓了個現(xiàn)行,隨即被趕出家門。作為一名街頭的小混混,帕比自然有他難以抹除的劣根性,當他被布蘭卡趕走,加入其它家族后。整天被家族里的人當奴才一般地呼來喚去,這時他才感慨到布蘭卡家族,是多么地有愛、平等和溫暖。

徹底悔悟的帕比,放棄了販毒,布蘭卡也敞開懷抱再度迎接他,并對他說:“我的家里和我的心里,一直都有屬于你的地方。”就是這樣一個犯過錯又被趕出家門的孩子,在得知媽媽布蘭卡患病后,淚流滿面地說:“就算出去偷,我也一定要照顧你,不離不棄?!?/p>
出去偷,是多么不堪的行為啊。但這個偷是有前提的,是為了自己的媽媽布蘭卡,他不是為了偷而偷。偷這個行為,必然是不合規(guī)矩的,可基于愛的偷,似乎也情有可原。難怪布蘭卡聽完帕比的這番話,立刻眼含熱淚。
這個情節(jié)讓我看到,其實愛是可以打破一切規(guī)矩的。因為愛是愛,規(guī)矩是規(guī)矩,它們本就是兩碼事。況且身為一家人,愛本該比一切都大,不是嗎?!

看到這里,不免就想起了我的家庭教育。我父母從小就把規(guī)矩擺在第一位,總是當著我面語重心長地強調(diào):“無論如何你都不能破了規(guī)矩?!彼栽谖倚睦?,規(guī)矩就是天,沒有比規(guī)矩更大的了。因此我和家人之間,只有規(guī)矩,沒有愛。
當然這也不是我父母才有的問題。和劇中演的一樣,當邊緣人的父母出現(xiàn)在孩子的葬禮上時,才悔恨當初為什么沒有和孩子和解,其實他們心里一直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而面對此情此景,劇中寬慰父母最有力量的一番話是:“不要去悔恨也不要去責怪自己,這種事情誰都不知道該怎么處理,誰都是第一次當父母?!?/p>
對啊,我的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他們理當也會犯錯,這都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有什么可埋怨的呢。況且看看眼下的社會,父母都在跟孩子講規(guī)矩,治安的確是越來越好,可人也變得越來越冷漠,不是嗎。
當這個社會,人人心里只裝著規(guī)矩,且規(guī)矩大過了愛。那么這個社會,散發(fā)出的氣息,就只剩下冷酷和無情了。
愛他就請無條件地尊重他
厄勒克特拉是布蘭卡的媽媽,被金主爹地拋棄后,投身到了色情行業(yè),成為了一名****師。她的一位白人顧客,因過度追求刺激,在頭戴面罩的情況下吸食了大量毒品,從而導致窒息身亡,死在了她的工作間里。嚇得厄勒克特拉方寸大亂,第一時間找女兒布蘭卡尋求幫助。
布蘭卡得知這件事后,義正嚴辭地對厄勒克特拉說:“人不是你殺的,你趕緊報警處理這個事情?!闭f畢就抄起電話撥打報警熱線,被厄勒克特拉阻攔了。厄勒克特拉認為報警不是最好的辦法,于是又向另外一位女兒求助。在得知這種事情一旦走上司法程序,不管人是不是你殺的,身為黑人又是跨性別,肯定會讓你扛起罪名。畢竟這時的美國社會,一切皆由白人主宰。
厄勒克特拉害怕遭受牢獄之災,最終選擇了藏尸。正直的布蘭卡得知這件事后,并沒有表現(xiàn)出多大的震驚,而是默默地給予了尊重。這里顛覆了我對布蘭卡的認知,她是多么勇敢、善良又正直的一個人,怎么可以在這件事上,這么沒有原則。

后來我理解了,畢竟布蘭卡是厄勒克特拉的女兒,厄勒克特拉是布蘭卡的媽媽。就母女關系來說,即便媽媽犯下了彌天大錯,身為女兒還是應該站在媽媽的身邊,支持她、保護她不是嗎。不管這個媽媽錯得有多么的離譜,女兒始終都應該愛著她不是嗎。
身為女兒的布蘭卡做到了,即便她認為,報警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苫趷?,對媽媽錯誤的處理方式,她還是給予了尊重。沒錯,這就是愛!即便我不能認同你、不能理解你,即便你的所作所為與我的人生信條相悖。可是基于我對你的愛,我依然選擇尊重你。

這一點我深表認同,以前我對待家人朋友就不是這樣,我認為你做的事情在我看來不合理、不正確,我就會毫不留情面地對你一頓訓斥,哪怕你多下不來臺我也不會在意。因為我覺得,身為你如此要好的朋友,我看到了你的問題,應該及時把你罵醒,好攔著你別去犯傻犯錯。
可是這樣的事情做多了,我發(fā)現(xiàn),朋友反倒棄我而去了。面對這個結(jié)果,我感到非常困惑,我認為自己沒有做錯,甚至我認為自己做得非常正確,是他們分不清好賴。直到我發(fā)現(xiàn),其實每個人都有逃避的權利。我才真正地意識到,為什么我要去阻撓朋友,而不是尊重朋友。

回想當時那個在朋友面前說教的我,嘴臉簡直是討人厭極了,我都想抽我自己兩巴掌。當時我還自認為這是愛,我愛他我才會這么說他。現(xiàn)在我真不這么認為了,我認為真正的愛,是尊重朋友一切的選擇。
哪怕他想退縮、想逃避或是想放棄,哪怕他的選擇和我的信條是相悖的,我還是會給予朋友尊重,不再以愛之名的固執(zhí)己見。畢竟我看到,每個人都有主宰自己生命的權利,無論他的選擇或?qū)蝈e,愛他,就應該尊重他。
迷失的路上有愛和鼓勵相伴
安吉爾是布蘭卡家族里的女兒,因為出眾的長相和身材,成為了一名模特。然而她跨性別的身份,又令她的模特之路,走得異常艱辛。所以在追夢路上,安吉爾一腳深一腳淺,常常驚喜過后迎來的就是暴擊。面對這跌宕起伏又變幻莫測的人生,安吉爾開始染上了毒品。
布蘭卡家族有個規(guī)定,就是家族成員不能販毒和吸毒,否則立刻被趕出家門。有天家族聚餐,席間因安吉爾而起產(chǎn)生了紛爭和口角,家族成員一氣之下向布蘭卡揭露安吉爾吸毒這件事。然而布蘭卡的態(tài)度卻是,沒有確鑿的證據(jù)不要信口雌黃,她對女兒的偏心展露無遺。
布蘭卡的內(nèi)心顯然是知道安吉爾吸毒的,只是她不肯去面對,直到安吉爾自己在布蘭卡面前承認她吸毒。考慮到布蘭卡家族媽媽的身份和難處,安吉爾懇求布蘭卡履行家規(guī)把她趕出家門。然而這一刻的布蘭卡,還是不肯直面安吉爾吸毒這件事,她不忍心把自己唯一的女兒趕出家門。

雖然規(guī)矩是死的,也是布蘭卡親自訂下的,但當她要處置自己的女兒時,她還是無法做到秉公辦事。甚至她選擇了逃避,也喝止別人去拆穿這個事實。正直又剛強的布蘭卡,在這一刻徹底地瓦解了,這應該就是一個母親內(nèi)心深處的柔弱吧。
這個情節(jié)看完,讓我對吸毒的人多了一份心疼。當人生走到某一個階段,遇到的全都是挫敗,這個時候連自己也開始質(zhì)疑和否定自己時,很容易就跌進灰暗地帶,陷入徹底的迷失。
這個時候,人就只有一個念頭,我活著的意義是什么?為什么全世界都拋棄了我?當人在極度脆弱以及極度困惑的時候,就會自我迷失,會從外界尋求一些刺激來喚醒自己。可能是毒品,可能是性,總之會去觸碰那些設在危險區(qū)的紅線。

他們也許很優(yōu)秀也很努力,但這一刻他們?nèi)P否定了自己,認為積極努力是行不通的,于是乎他們選擇了背道而馳。他們開始觸碰紅線,不斷犯錯,試圖喚醒曾經(jīng)的自己,結(jié)果卻是一落千丈。
誰都會有不順遂的時候,誰都會有迷茫的時候,跟你有多大的本事,能掙多少錢沒有關系。這就是人生必然要經(jīng)歷的一段路,考驗的就是自己。
自己夠不夠強大、夠不夠獨立、夠不夠完整,在這一刻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誰都不敢保證自己就能挺得過去,但是積極的人與墮落的人,都在為喚醒自己而努力。

所以吸毒和戒毒這件事,在美國社會普遍存在,也早已被視為常態(tài)。大家自然也都很理解和包容這件事,也都愿意給身邊吸毒的人,更多的愛與幫助。相應的政策與機構(gòu)也都很完善,沒有人會覺得碰觸毒品是一件多么羞恥的事。戒毒也純粹是為了自己,不忍再看著自己墮落,亦或不忍再看著身邊心愛的人受傷。
鼓勵、允許、接受犯錯的人,去正視自己的錯誤,這才是真正地尊重人性。相比較一個充滿歧視的社會,大家犯錯都是偷偷摸摸的心態(tài)。那么即便知道自己錯了,無法正視自己的錯誤,這樣的人再努力修正自己,也無法站回到陽光下,哪怕他的內(nèi)心已經(jīng)多么地燦爛。
父母眼里孩子并非是獨立的個體
看完這部劇我也在思考,所謂一家人,就是應該無條件愛著彼此。為什么我們和家人卻做不到呢?
這和環(huán)境無關、和文化無關、和種族膚色更無關。為人父母似乎都一樣,在他們眼里,孩子是屬于他們的,并非是一個獨立的存在。面對自己的孩子,他們會從骨子里產(chǎn)生強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且難以自持。
父母會給孩子設定一種成長模式,屬于父母的模式,而非孩子的。一旦孩子依照自己的思想、行為、觀點開始成長,表現(xiàn)出獨立人格的那一面,與父母的模式相悖。父母就會表現(xiàn)得歇斯底里,會把他們自身的問題,歸咎為孩子的自私、叛逆、不孝等等…

像劇中這樣和諧友愛的家庭關系:相互幫助、相互扶持、相互尊重。是因為組建家庭的每一個成員,他們?nèi)急蛔约旱母改笒仐?,且被冠以各種罪名。但他們知道自己是無辜的,知道自己并沒有做錯什么。錯只錯在,他們的父母無法接受他們真實的樣子。
他們知道自己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很努力活出真實的自我。所以他們懂得尊重自己,更懂得尊重他人。當這些個體抱團在一起,組建成一個家庭,他們自然會疼惜彼此、關心彼此、照亮彼此,凝聚成一股堅實而厚重的力量。
有了這個家后,他們不再憎恨父母,更不再憎恨自己。他們以家人的方式相處,深愛著彼此。尤其是家族里,那些努力讓自己活成光的媽媽。不但要承擔起養(yǎng)家的重任,還要用愛溫暖自己、溫暖家族成員。更要把這份愛傳承下去,一代一代傳遞家族的溫暖,用愛去照亮更多流離失所的孩子。
即便被拋棄又怎樣,遇到這樣一位媽媽,遇到這樣一家人,彼此照顧著、深愛著、扶持著,內(nèi)心的缺失遲早會被填補。
說來也奇怪,這里讓我想起一段話,出自柴靜的《看見》節(jié)目,當時報道的是藥家鑫案。采訪時藥家鑫已被處決,藥家鑫的媽媽對著鏡頭泣不成聲地說:“知道孩子持刀捅人后,我和他爸都慌了,我趕緊拽著兒子去派出所自首??蛇@時候兒子卻跟我說,媽我想吃一頓你親手做的飯,但我完全沒在意也沒理會?,F(xiàn)在回想起來,這是最令我痛心和后悔的一件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