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到商代才進入青銅時代?為何有專家說,出土的夏朝銅器不算數(shù)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獅陀林主
字數(shù):2300,閱讀時間:約6分鐘
編者按:一提起青銅時代很多人想到的或許是商朝,再早一些也只能到夏朝,那比起夏朝是否還有更早的青銅器呢?本文將用目前出土的文物來探討一個未知的領域,那便是中國的早期青銅時代。
討論青銅前,我們就不得不從青銅的定義來說起,目前學術界對于青銅的的定義還是頗為讓人迷茫,有人認為僅僅只有銅錫合金才能算是青銅,有人則認為只要是銅與別的元素的合金就可以算是廣泛意義的青銅。
為何會這么說呢?因為這涉及到除了錫青銅之外的銅合金是否一定是青銅(bronze),學術界歷來爭議不斷,比如說有很多學者認為,即便埃及古王國出土了不少銅器,但是由于錫青銅過少,把埃及進入青銅時代的時間推遲到了公元前18世紀。
而且就我國官方學者許宏來看,他對出土的銅器是否是錫青銅還是非常在意的,比如他認為陶寺尚未進入青銅時代的論據(jù)就是陶寺遺址沒有出土錫青銅,顯然在許宏眼里,砷銅不能被視為青銅。

而這個問題在世界其它地區(qū)的“早期青銅時代”和“中期青銅時代”非常之突出,早期的銅器往往是大量的砷銅或者紅銅搭配少量的青銅,世界文明進入嚴格意義上的“青銅時代”已經(jīng)是青銅時代中期,但是即便處于“青銅時代中期”(220BC-1600BC),砷銅依然占所有銅器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數(shù)量,而美索不達米亞的砷銅數(shù)量依然占據(jù)三分之二,青銅時代晚期的卡拉蘇克文化依然在大量使用砷銅。而在公元前1500 年以后,全世界都普及錫青銅了。

如果我們從這點來看,把中國青銅器歷史算到二里頭時代開始顯然得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二里頭的銅器中錫青銅非常多,甚至可以說是出道即巔峰,中間顯然缺乏漫長的發(fā)展期。由于中國青銅器仿佛是一瞬間就進入了錫青銅時代,不免讓很多人聲稱中國的青銅技術一定是外來的。
但是要注意的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石峁遺址內目前已經(jīng)發(fā)掘出數(shù)十件青銅器而檢測了二十一件,其中錫青銅就有10件,可以說石峁文化的錫青銅幾乎達到了50%,和世界上其他文明在差不多時間內進入了中期青銅時代,甚至你觀察下發(fā)展軌跡都會發(fā)現(xiàn)跟外國其實是相似的,也就是錫青銅占據(jù)了更多的數(shù)量。


而作為石峁之后的二里頭遺址,錫青銅的數(shù)量毫無疑問就更多了,比如說二里頭文化的青銅器檢測中較為成熟的鉛錫青銅,錫青銅和鉛青銅一共占據(jù)了78%。-

而在我國南方文化遺址中一樣發(fā)現(xiàn)了一些銅器和冶煉遺址,比如說屬于石家河文化的大陸鋪遺址內出土了不少青銅爐渣和一塊青銅片,青銅片含銅19.84%,含鉛25.02%,含錫則高達41.34%。雖然原始,但已經(jīng)是較為有意識的冶煉行為,甚至屈家?guī)X文化已經(jīng)出土了部分陶質模具,比如一些所謂的“礪石”,當為生產(chǎn)小型青銅錐的石范。
同時,龍山時代中國的銅器和各種冶銅合金早已非常普遍, 隨著6800年前的姜寨黃銅的有意識人工合成的冶金算起,到5000年前后的馬家窯錫青銅刀的出現(xiàn),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中國銅器擁有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本土的研究過程。而在距今四千年前后,中國的銅器和外國一樣進入了“青銅時代中期”,也就是錫青銅和砷青銅搭配使用的時代。

說到這里,或許有人會辯解,砷青銅比起錫青銅沒有多么大的劣勢,中國沒有經(jīng)歷砷銅時代,所以中國依然很晚才得以進入青銅時代,畢竟很多人眼里,西方的古人也不覺得錫青銅是一個多么高的黑科技。
看似這種話有一定的道理,畢竟只是兩種不同的合金嘛,但是事實是東西方的古人都淘汰了砷青銅而全面普及錫青銅,類似的過程在美洲也同樣上演著,在公元850年,美洲開始大規(guī)模使用砷銅,但是等印加帝國建立后,由于得到了較為優(yōu)良的錫礦資源后甚至強行普及錫青銅。
其原因很簡單,錫青銅的硬度和強度都遠比砷銅更好,生產(chǎn)更方便,而且砷說到底是一種有毒的物質,在生產(chǎn)過程中對人體是有害的。那為何古人很晚才能普及錫青銅呢?其原因無非是因為錫在古代是一種很昂貴的礦物,在地殼中錫極端稀少,只占地殼的百萬分之二。
比如說中國古代的中原地區(qū)雖然貴為青銅冶煉中心但是卻沒有一處錫礦,古籍中記載的錫礦現(xiàn)查明都是其它礦產(chǎn),比如說古人也把鉛說成是“黑錫”,而中國的錫礦產(chǎn)地則來源于華南地區(qū),商朝的錫礦也大多進口自南方, 歷史學家翦伯贊認為:殷代商人最主要的貿易是從長江上游一帶輸入錫,因為中國黃河流域不產(chǎn)錫。
在西方也會出現(xiàn)類似的情形,要知世界早期文明古國如古埃及、西亞、古印度、古希臘和古羅馬都是原來不產(chǎn)錫的國家,古埃及的錫礦則需要從尼日利亞和扎伊爾長途運輸,甚至在青銅時代晚期,歐洲的錫礦開始供應地中海的文明地區(qū),甚至不遠萬里從不列顛獲取,以至于以色列的青銅時代晚期錫錠與不列顛的錫礦有著類似的化學性質。
也就是說即便錫是如此的難以獲取,依然抵擋不住古人們對錫青銅的狂熱,顯然古人對砷銅青銅的優(yōu)劣都有著統(tǒng)一的認識。
綜上所述,雖然說二里頭文化以前的中國青銅器數(shù)量稀少,但是也絕非無跡可尋,而且在錫青銅的比例上跟西方有著相似的進化過程,那就是錫青銅逐漸取代其它銅合金的歷史,當然了,龍山時代的銅器比起同時期其它西方文明來說還是少了,而且相比西方我國尚缺乏大規(guī)模使用紅銅和砷銅的證據(jù)。
但是我們要知道龍山時代中國的銅器分布面積非常廣,而且龍山時代的大型墓葬均遭到盜掘和破壞,因而缺少青銅器保存的的必要條件,畢竟青銅器的出土非常依賴墓葬保存,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夏朝以前的遺址發(fā)掘程度很糟糕。未來或許有希望發(fā)現(xiàn)更多證據(jù)。本文也僅僅只能揭開冰山一角,只能希望以后的考古發(fā)現(xiàn)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信息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chuàng)稿件,主編原廓、作者獅陀林主,任何媒體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wǎng)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