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巖石生物——鼻爐山觀景臺
生物名:
該巖石生物未被命名。
非正式名稱(景點名稱):鼻爐山觀景臺(鼻爐山展望臺,Mount?Hanarero?Viewing Deck)
形態(tài)特征:


懸于鼻爐山西側(cè)、由山頂?shù)木奘懈疃傻摹疤烊挥^景臺”。觀光車道和爬山電梯都無法到達西側(cè)懸崖,只能沿登山棧道步行前往觀景臺。
為防止游客滑倒跌落山崖,登山棧道在冬天會暫時關(guān)閉。據(jù)景點工作人員所說,每年春天重新開放登山棧道時,觀景臺不知為何會增高10-20厘米,因此每年都要向上加一層臺階,同時抬高一部分棧道。
生活習性?&?特殊能力:
不具有智能、不能自發(fā)獨立地移動、無法及時對周圍環(huán)境作出反應(yīng)……這類巖石生物比起“動物”,更像是“植物”。如果沒有被改造為觀景臺,鼻爐山山頂?shù)摹熬奘睂⒂肋h安靜地躺在懸崖邊,通過未知的方式攝取營養(yǎng)和消耗能量,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會做。
這類生物唯一且自誕生以來就具備的能力,是“修復自身的本能”。當生物身體的任意部分以任意形式離體后(包括粉碎性(如磨成粉)和慢性或長期性(如滴水穿石)的損傷),其體表結(jié)構(gòu)將會把與自身接觸且與自身成分相同的物質(zhì)吸收入體內(nèi),然后自動修復缺損。該操作的原理尚不明確(并且由于其危險性,仍未有石頭人對其進行過徹底的研究),目前被認為是直接成鍵。
繁殖方式:
無法證明是否擁有繁殖能力。
分布范圍?&?種群現(xiàn)狀:
石頭人“桑代(Sunday)”死于此地。他死前所穿的衣服在觀景臺中央的裂縫中被發(fā)現(xiàn)。觀景臺的表面此前從未出現(xiàn)過裂縫,而在衣服被收走的次日裂縫便消失了。
桑代的死引起了杜王町本地石頭人的注意,醫(yī)院組開始著手對觀景臺的研究。
目前,這類生物的起源和歸處仍是個謎。
它們似乎不會在自然情況下死亡,是現(xiàn)存最原始的巖石生物種類之一。有實物證據(jù)表明,在遠古時期,它們被原始石頭人作為一種制作工具、武器和陷阱的特殊材料。

P.s. 查閱資料時出現(xiàn)的一點小想法:
對“鼻爐山”名字來源做了一些分析。沒有學過日語,想法均來源于翻譯軟件、工具書與個人經(jīng)驗。歡迎指正其中的錯誤。

通過標題能看到“鼻爐”的羅馬音是“Hanarero”。

根據(jù)荒木的諧音命名法,大致可以確定“鼻爐(Hanarero)”取自日語“離開(hanareru)”的諧音,與該卷標題“逃出鼻爐山吧”對應(yīng)。


其中“hana”為“鼻”的訓讀讀音,“ro”為“爐”的音讀讀音。
但夾在中間的“re”不曉得為什么沒有對應(yīng)漢字,有無日語大佬解釋一下的說Σ_(???」∠)_
P.s.s.死者名稱來源于歌曲《Sunday》-Mo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