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吵、呵斥、摔門而去… | 如何處理咨詢中的沖突場景?

作為咨詢師,我們在家庭治療中難免會遇到很多產(chǎn)生沖突的場景,比如父母雙方吵架、親子雙方吵架,沖突發(fā)展到很激烈時,一方甚至會選擇摔門而去!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些場景呢?
為此,小編整理了5個場景的具體處理方法,期望能讓你在類似的場景中更加游刃有余。
一、?父 母 吵 架?
因為,在爭吵的時候,父母雙方都會有很多情緒,所以咨詢師可以先不要立即制止他們的爭吵行為。
那么咨詢師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咨詢師可以觀察一會兒,看父母是怎么吵的。
比如,是誰先發(fā)起爭吵的,對方是怎么回應的等等,至少可以觀察1~2分鐘。
觀察期間,如果爭吵發(fā)展成了人身攻擊,那么咨詢師就要喊停。
這種情況下,有的咨詢師可能會遇到吵架的節(jié)奏很快,吵得很激烈的情況,好像根本找不到讓我們插話制止爭吵的氣口,那么咨詢師可以直接喊停,

比如,直接說“停一下?!庇袝r候爭吵的父母不一定能停,那么我們就再說:“停一下,我想表達一些觀點?!?br>
如果爭吵并沒有發(fā)展成人身攻擊,那么咨詢師可以等他們吵了幾個來回,吵得差不多了之后,對吵架的雙方進行共情,共情一下父親,也共情一下母親。

如果我們不共情,雙方往往會仍然處在情緒的狀態(tài)中,較難轉(zhuǎn)換到理性的狀態(tài)。
所以,我們要對雙方都進行共情,并且最好是進行資源取向共情,呈現(xiàn)他們好的部分,這個時候他們的情緒往往就能夠處理得差不多了。
接下來,我們可以采用循環(huán)提問的技術。
循環(huán)提問,也是促進來訪者之間互相進行換位體驗的一個提問技術。
也就是說,咨詢師在面對爭吵的父母時,可以看看是哪一方吵得比較激烈,可以看看是誰挑起的爭吵,然后,我們就用循環(huán)提問的方法去問誰。

比如,爭吵是父親挑起的,那么我們就可以問父親:“我想問一下爸爸,剛剛在你和太太爭吵的這個時候,你猜一猜,孩子有什么樣的感受和想法呢?”
這樣的提問往往就能制止住父親的爭吵行為。

問完了父親之后,我們可以再轉(zhuǎn)頭問母親:“剛才我聽你老公說了孩子的感受,那么我想問一下太太,你們倆剛才在爭吵的時候,你覺得孩子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呢?”
當父母雙方說完孩子的感受后,他們哪怕再想吵,也往往吵不起來了。
二、 孩 子 和 父 母?

如果是孩子和父母一方爭吵,那么我們也是大致按照“父母爭吵”的流程,先觀察,然后對雙方進行共情,接著采用循環(huán)提問的技術,但提問的具體方式略有不同。
如何進行循環(huán)提問呢?
這里小編將舉一個咨詢中媽媽和女兒吵架的例子作為參考。

當女兒和媽媽吵架時,我們可以在這個時候問爸爸:
“唉,剛才你看到她們倆在爭吵,你猜一猜,孩子會對媽媽有什么渴望?有什么需求?孩子又希望媽媽怎么樣對待她,她就會比較舒服呢?”
為什么要問爸爸呢?
因為爸爸沒有參與爭吵,他是爭吵的觀察者,所以在這個時候,爸爸的理性仍然是存在的。
相反,因為媽媽和女兒在爭吵,所以她們的理性往往就暫時不存在了。
既然如此,我們就會選擇問此時這個相對有理性的人。
?三、父 母 呵 斥 孩 子 玩 手 機?
在家庭治療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孩子在咨詢室里一直都在玩手機,然后父母看不下去了要呵斥孩子,制止孩子玩手機的情況。
比如,母親會打斷孩子玩手機,吼孩子“你快點把手機收好!”

此時咨詢師需要做出什么舉動,才會比較有利于接下去的家庭治療呢?
很顯然,孩子玩手機的行為已經(jīng)表示出來他對我們當下的治療是不感興趣的,也是不想?yún)⑴c的。
如果咨詢師也去制止和干預他玩手機的部分,孩子很可能會對治療本身更加抗拒。
因此,如果我們的咨詢中出現(xiàn)了這種情況,那么我們基本上是會選擇給孩子自由的,不會去干預孩子。
我們要干預的,其實是父親的打斷。
我們要對母親說:“沒關系,給他一個自由,如果他不想?yún)⑴c,也不想回答問題,也是可以的?!?/p>
然后,我們還可以運用循環(huán)提問,把話題轉(zhuǎn)移到媽媽這里來:

“哎,那么我想請問媽媽,你猜一猜,孩子他是出于什么樣的想法,才會對我們今天談論的話題不太感興趣,或者說才會讓他不想?yún)⑴c我們今天的談話呢?”
這個循環(huán)提問,其實同時也可以把孩子的部分拉進我們的咨詢中了。
?四、父 親 或 母 親 摔 門 而 去
如果父母在參與治療的時候,互相指責,爆發(fā)了很大矛盾,其中一方甚至想要摔門而走。那么咨詢師能夠做什么干預,才會比較妥當呢?
我們要做的第一個重點,就是先進行自我覺察。
問我們自己:
我們內(nèi)在的反應是什么?
我們對他們的爭吵有沒有評判?
我們對父母一方想要摔門離開這部分,有沒有評判?我們內(nèi)心是否接納這些部分?
還是說,其實我們是比較抵觸,甚至是反感這部分的?
你可能會說,我們的第一反應一般都是嚇一跳!
是的,我們的感覺沒有什么問題。
但是,我們對父母給我們帶來的這個“嚇一跳”的感受,有可能會有看法,有可能會有評判,那么我們往往就會覺得,這對夫妻如果采用這樣的溝通模式,他們怎么可能會把日子過好呢?
這樣,我們內(nèi)心里面就會出現(xiàn)評判了。
所以,此時,對于雙方吵架,以及其中一方想要摔門而去這件事,我們都不做評價,不做評判,然后,我們?nèi)グ巡糠殖尸F(xiàn)給他們。
當我們不做評判的那一刻,我們往往就能穩(wěn)穩(wěn)地立于雙方的爭吵風波之中。

然后,對于情緒正高漲激烈的雙方,我們都通過共情來處理他們的情緒。
此時你可能還會好奇,對于想要摔門而去的那一方,我們是否能夠請他去隔壁的咨詢室或者休息室,休息一下再回來呢?
這么做其實有點不太合適。因為另一方可能并不希望對方離開。
如果他們冷靜不下來,那么我們可能就要暫緩一下咨詢。
對此我們也不用慌張,只要他們能坐在咨詢室中,問題都不大。
▼▼▼▼▼
如果情況更嚴重了,其中一方站起來離開了,那么我們也尊重。
當然,咨詢中通常不會出現(xiàn)兩個人都走的情況,至少會有一個人留下,我們就可以和留下來的這個人工作。
我們先共情他,然后再去和他一起討論目前的這個局面,引導他去換位思考:對方為什么會做出這樣一個舉動,然后去處理這個部分。
具體來說,我們至少要處理眼下的咨詢室里發(fā)生的這一幕,看看在對方那里發(fā)生了什么,在你這里又發(fā)生了什么,以及我們?nèi)绾稳ッ鎸@部分?
?五、孩 子 摔 門 而 去?
如果不是父母之間的沖突導致其中一方要摔門而去,而是親子之間的沖突,讓孩子想要摔門而去的話,處理方法又是什么樣的呢?

我們?nèi)匀唤栌煤⒆釉谧稍兪乙恢蓖媸謾C的例子。
如果孩子一直被父母干預的,情緒不斷累積,后面爆發(fā)出來說:“煩死了,我出去玩,你們做吧?!比缓缶碗x開了咨詢室。
此時,咨詢師的處理方法和也和父親或母親摔門而去的處理大致一樣,我們?nèi)匀唤蛹{,告訴我們自己,這也沒關系的,如果孩子不愿意待在治療室里,我們也尊重,接著繼續(xù)跟剩下的父母溝通。

不同之處在于,我們必須要記得關注孩子的安全。
??? 如果孩子是未成年人,那么我們就要詢問一下父母:
“唉,孩子一個人出去問題不大吧?他一個人在外面安不安全,這樣是可以的嗎?”
如果父母說可以,那么我們就繼續(xù)做咨詢。
????如果父母覺得不安全,那么至少要有一個父母去陪伴他:
“他一個人在那邊,那么你們兩個誰愿意去陪孩子?誰愿意繼續(xù)進行討論呢?”
我們讓父母自行選擇,然后和留下的這個父母來討論剛才發(fā)生的那個部分。
如果大家對類似的家庭治療技術感興趣,可以閱讀文章
作為一名家庭治療師,你需要掌握以下咨詢技術......
?
并且歡迎各位報讀沈家宏老師的地面課程《第13期系統(tǒng)動力式家庭治療連續(xù)培訓班》,
深入了解家庭治療中的家譜圖技術,人生腳本技術,家庭主題排列技術,小木人技術,初始訪談技術、通用技術,提問技術,家庭作業(yè)技術等,讓我們的咨詢工作更游刃有余。
沈家宏系統(tǒng)動力式家庭治療連續(xù)培訓班第十三期招生簡章
整理:吳嘉儀
編輯:溪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