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gòu)文字、音樂與生活
文字里的力量是強大的,文字是病入膏肓患者的解藥,也是解開精神泅渡者枷鎖之鑰。名家以筆為武器解構(gòu)人生,對友情觀、親情觀、愛情觀、人生價值觀、家國觀等進行了完備的闡述與說明,為我無邊的夜點亮炬火。 赫爾曼·黑塞在《紐倫堡之旅》寫到——那些和我走得很近的朋友在了解到我的愚蠢和奇怪之后,還是忠實地陪伴在我身邊,這是我唯一能為自己荒誕生活所作的有力辯護。于我而言,也許黃昏時仍陪在身旁的人才值得我的眼淚吧。 米蘭·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寫到——除了生病以外,你所感受到的痛苦幾乎都是你的價值觀帶來的,并非真實存在。對我來說,此話的啟迪性很強。寫文章、唱歌并不一定是無病呻吟,也不一定徒增傷悲。但也許你的感情對于你已折去的翅膀而言已如深夜時還在街頭閃爍的紅綠燈,時而被想起,但很快又被忘記。 同樣的,音樂的力量也是強大的。和弦對人情緒的渲染是很顯著的。同樣聽王力宏,《你不知道的事》難免讓人潸然淚下,而《改變自己》則能振奮人心。而人主觀上將自身經(jīng)歷代入也會增強這種感染力。一個沒有感情經(jīng)歷的人對苦情歌的感受更多的是對歌中這段感情的惋惜與人人都有的那種同情心理,而一個有過不完滿感情史的人聽歌就像在照鏡子——從"故事的小黃花"開始,尋找自己與她的過往,直到夜深人靜,才發(fā)現(xiàn)"但故事的最后你好像還是說了拜拜"才是這段感情答案。 與其消沉,沉淪于無人問津的深海;不如轉(zhuǎn)身離開,相信賡續(xù)過往的熱愛,有朝一日也許會再次相逢于一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