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夜行
2017年8月下旬,我在中國作協(xié)杭州創(chuàng)作基地小住。同期小住的作家中,有《人民文學(xué)》的崔道怡和《十月》的張守仁以及他們的夫人。某天食堂晚飯,不知怎樣的話題說到我的出道,崔老師和張老師同時讓我回答:你自己認(rèn)為是從《人民文學(xué)》還是從《十月》走上文壇的。兩位八十高齡的“兒童”甚是可愛,皆極認(rèn)真嚴(yán)肅,眾目睽睽之下,不容我絲毫含糊。
這成為此文的機(jī)緣。

《十月》最早與我聯(lián)系的責(zé)編是侯琪。她曾是鄧拓的直接下級,廖沫沙晚年請她編了自己的全集。我第一次到京,她就告訴我:最先在一大堆自由來稿里發(fā)現(xiàn)《小鎮(zhèn)上的將軍》的是一位青年編輯。小說發(fā)表后,編輯部的兩位著名作家張守仁和章仲鍔都寫了長文在首都的報紙上專題評介。
我后來在北京一條小胡同的一棟回形樓里看到了他們。許多人擠在一間窄小的辦公室里,桌邊放著單人折疊床,以備午時小憩。
同年12月,《人民文學(xué)》轉(zhuǎn)載了《小鎮(zhèn)上的將軍》,這是該刊創(chuàng)刊以來的頭一次。編輯部來信讓我去京參加筆會。到京的第二天上午,來了一大幫編輯老師,并且說,主編李季下午會來看我們。
李季!《王貴與李香香》!我在兒時就知道了的詩人和詩篇!
下午,李季沒有出現(xiàn)。他就在那天中午出了意外。
幾天后,我這輩子唯一的一次走進(jìn)八寶山靈堂。仰望李季遺容。
《人民文學(xué)》破例轉(zhuǎn)載小說,是李季的決定。這種破例,最大限度地放大了小說的影響,也給予我莫大的鼓勵。
可惜我無能用后續(xù)的寫作告慰這種鼓勵。一個月很快過去。我寫出的文字連我自己都羞于出手??催^稿子的王朝垠對我說,別灰心,慢慢來。大約是看我過于沮喪,他邀我去他家喝酒。
北京和平里一套小單元房,只有他們夫婦。沒有餐桌,一人一個小板凳,坐在小茶幾兩邊。剛下班的王夫人忙忙碌碌地切了粉腸,炒了一大盤雞蛋西紅柿。喝酒用的是小茶缸,一瓶二鍋頭不一會兒就見了底,又接著開瓶。等到記起來應(yīng)該回住處的時候已經(jīng)半夜了。王朝垠搖搖晃晃地送我到公汽站,最后一班車已過去多時矣。兩個醉鬼都豪氣沖天。我抬腿就走,他也不攔,都覺得我的住處就在馬路對過。
我后來在許多編輯老師家蹭過飯,但醉酒,這是唯一的一次。王朝垠不久后英年早逝,相對暢飲痛哉不能了。
街道上空無一人,春天的夜風(fēng)像刀子。不一會我就完全清醒了。想起來,我的住處在前門大柵欄,從北到南我得穿過差不多整個北京城。
這次京城夜行我永遠(yuǎn)不會忘記。
1967年我路過北京去大東北,只在崇文門火車站的水泥地睡了一夜,早上醒來腳背凍得腫出了鞋面。北京對于我?guī)缀跏悄吧?。這一次,我獨行在北京的夜晚。大半夜,城市在睡夢中。我從容走著,靜聽腳步在空谷般的胡同里踏出的響聲,同時也聽著自己的思想。古老的樹、古老的墻上的藤和屋脊上的草,古老的四合院,四合院灰色的高墻和油漆斑駁的門樓,古老的紫禁城,紫禁城的威儀和空虛,朝代的興衰和權(quán)力的更迭。我覺得,對京城,對中國,對歷史的思索與理解比任何時候都要多。最重要的,是我心里充滿了溫暖,一點也不覺得孤單。我在這座城市有了許多師長,他們讓我人生的前景充滿了全新的色彩。
《十月》和《人民文學(xué)》對我的愛護(hù)長久而深切。多年來,他們總是在我?guī)捉^望的時候及時發(fā)表我的稍稍有點起色的新作,讓我得以勉力支撐。
每當(dāng)這時候,我就會想起那次北京夜行。我踽踽獨行到天亮,不記得是否遇見過行人。京城的街道,橫平豎直,無論是走在寬闊的大街上還是狹窄的胡同里,只要方向?qū)︻^,就一定能到達(dá)目的地。
幫助我確定方向的是很遠(yuǎn)很遠(yuǎn)的夜空上那一片燦爛的光輝,只有天安門廣場才有那樣集中那樣明亮的燈光。想起來京遇到的一切,忽然有了一種幻覺,覺得那是我將要遠(yuǎn)行的文學(xué)之路上將要遇到的無數(shù)引導(dǎo)者、扶持者的心靈的光輝。(陳世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