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度自我:杠精 叛逆 孤獨,對被控制束縛的厭惡?

另外關(guān)于人生的意義,如果問人生有什么意義之前先問人生有沒有意義,那結(jié)果可能就大不相同了。
如果回答人生本來就沒有意義,人生有什么意義本身就成了偽命題,或者說“有什么”這個多元問題被集中到一個“有沒有”的二元問題里,那很可能更接近真相。
我覺得既然有什么意義問下去很快就卡死了,那很可能有意義本身就是偽命題,與之相對的就是沒意義。
或許人只是一種有序的物質(zhì)組合,生物和死物有什么區(qū)別呢?生和死 的區(qū)別對吧,生是什么?死是什么,他們之間的區(qū)別在哪。
目前我了解到似乎無法反駁的觀點是能否借由周圍環(huán)境的熵增減緩自身熵增的物質(zhì)
人作為一個整體,身上的細胞本身是會逐漸凋亡和替代的,但作為一整塊組織,到一整個系統(tǒng),到多個系統(tǒng)組成的人體,這些東西的內(nèi)在規(guī)律,或者相互之間的邏輯依然保留,所以盡管實際上已經(jīng)死了很多細胞,或者說很多細胞已經(jīng)不可逆的消散成基本組成物質(zhì),但依然可以定義這個人是活著的,因為他們是在同一個框架里,有器官在使用,有細胞組織在保持維護,所以這個人依然屬于健康狀態(tài)。
就好比人造建筑,有人打掃,有人補修,這個建筑就是“活的”但類似普里皮亞季那種地方,還有一些古城,常年沒人居住,最終一定會化作塵埃。
但人擁有這些“規(guī)律性”打哪來的?dna對吧
人活著的意義可能就是保持自己dna可以延續(xù),但相對而言群居能增大dna存活的概率幾個量級,所以逐漸有了社會(沒形成社會的早就死絕了)
但社會里面明顯越高階級,越容易把自己的基因流傳下去,同時他們自身也可以活的更久點,越有錢也越能做到這點。所以很多人的人生“意義”就是謀取高位,或者謀取更多金錢。
但人類有個bug,和別的生物不一樣,他有更發(fā)達的大腦。(各種環(huán)境刺激下逐漸發(fā)達,比如文字的出現(xiàn),比如最開始因為東非大裂谷的形成不得不從樹上下來然后用著本來爬樹的身體強行學(xué)會陸地狩獵技能,又因為個體太弱只能群居才能活下來,沒群居的都滅絕了等等等等原因不展開了)
大腦可以將做過的事情整合起來,以腦內(nèi)用抽象概念重建世界的方式更高效的處理問題,這些人想保留的就不是簡單保留dna了,而是保存自己腦海里構(gòu)建世界的模型,
于是誕生了哲學(xué)家,數(shù)學(xué)家,進而誕生物理學(xué)家,生物學(xué)家等專家,他們的知識更有利于群體的繁衍,卻不一定對自己的基因保留有什么好處,準確的說,是把自己保留了,一提萬有引力就想起牛頓,其實意味著牛頓的思維模型還存在著,那他其實不算消亡。
這些人的生命意義也就是更久的保存自己思維模型吧,因為他作為人的最高級能力已經(jīng)保存在后世了,實際上要比保存自身基因能保存更久的時間。
包括教育家,負責(zé)把自己的知識{通常沒有上面那些學(xué)家鉆研的深刻}高效小范圍復(fù)制出去,其實也是在保存自己的思維成果。
音樂家,畫家,小說家,等等等等,則是通過樂譜,畫作,文字故事,把自己的情緒保留了下來。
以熵增熵減的角度來說,人都試圖把自己獨特性一直保留下去,像吃喝拉撒睡這種人人都有的地方就不保存了,只是有些人保存的是自己這一整套基因(搞錢,試圖延長壽命,等等等等)
有些人是保留一部分,盡可能多復(fù)制自己的基因?qū)用?,(想辦法多生孩子,多賺錢多往上爬,得到更多配偶,或者低級點的渣男,綠茶婊這種,甚至很多人犯下強奸罪)
多賺錢也是為了讓自己多活,同時給后代留下遺產(chǎn)讓自己的一部分基因也可以保存下去。
再有就是各種哲學(xué)家藝術(shù)家教育家之類的,上升到了思維層面的保存,這個層面更容易保存,并且可以保存的更久更久,所以很多思維上的巨人對金錢沒有非常強烈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