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20歲富豪體驗流浪漢生活慘遭打臉:窮人想逆天改命太難

英國節(jié)目中,有一款節(jié)目名為《Rich Kids go homeless富家子弟無家可歸》。
顧名思義,這算是更極端一些的變形記——把錦衣玉食的富人,直接變成流浪漢。
沒有積蓄,沒有證件,沒有任何幫助的情況下,如何“脫貧”,擺脫流浪漢的身份。
這是一款充滿觀念沖突的節(jié)目,今年4月開始播出第二季。
這些主動參加真人秀的大少爺大小姐們,基本上都是剛剛成年,卻已經(jīng)習慣了巨額財產(chǎn)傍身的快樂。
他們并不是如我們所想的那種吃喝嫖賭紈绔子弟,反而很多都是十分努力、甚至還有白手起家的人。
但他們,在參加這個節(jié)目的時候,都是抱著同樣的想法。
——我成功,是因為我的拼搏努力。
——他們失敗,是因為他們的懶惰,是自身能力的不行。
在這些富二代們看來,這些在街頭的流浪漢,明明有手有腳有能力,卻連一個固定住處都無法爭取到,一定是這些流浪漢自己的原因。
如果是接受精英教育的他們,一定不會這樣。
而這一次的節(jié)目,更是請來了一個堅信這一點的富豪:他是一個“白手起家”成為百萬富翁的20歲青年:Dan Legg
“沒有什么不可能,只要你足夠努力。”
丹1999年出生,來自一個普通的家庭,父母開著一家咖啡館和冰淇淋店,過著體面但不富裕的生活。
在他看來,他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拼搏出來的。
“小時候,我在咖啡館里為父母工作,長大一些,又在餐館里幫忙,攢下了人生的第一個500英鎊?!?/p>
17歲時,他因為成績太差輟學,卻靠著這500英鎊的起始資金,在外匯市場摸爬滾打,越滾越大。
幾年時間,他已經(jīng)成為了外匯交易的大拿。而后,他甚至開課教導(dǎo)別人,每節(jié)課收費1000英鎊。
在之后的幾年,他一直靠著買進賣出,穩(wěn)步增加自己的收入。
每個月,他的收入高達7.5萬英鎊,而在20歲的時候,丹已經(jīng)擁有私人飛機,擁有自己的跑車,擁有兩套房產(chǎn),還有不少粉絲。
他甚至賣掉了自己家的咖啡館,由自己給父母開工資,讓父母可以不用再工作、享受生活。
“我很努力,所以我可以把錢花在自己喜歡的東西上。”
“這一切都是我白手起家拼搏出來的。”
他和其他來這個節(jié)目的人不一樣,他不是富二代,他不靠著繼承。
所以,當《富家子弟無家可歸》的節(jié)目組找到他的時候,丹從沒有懷疑過自己會給出一份很體面的成績,甚至可能讓更多人因為他而改變想法。
為了給出對比,節(jié)目組要求在第一個星期到達他家,拍攝他在普通生活中的樣子。
“——我是一個討厭炫富的人,所以他們在拍攝我的房屋、汽車的時候,我實際上感到了一些不舒服?!?/p>
而后,丹得到了自己要做的事情的簡報。
通常情況下,他去倫敦,都是為了開會,或是和朋友小聚——但這一次,他是一名流浪漢。
丹最好的朋友斷言:不到24小時,他就要忍不了直接回家。
但他卻信心滿滿:不出24小時,他就能擺脫無家可歸的狀況,運氣好的話,說不定第一天就能住上廉價旅館。
但第一天,現(xiàn)實就直接擊碎了他的想法。
他的第一個計劃,是在街上靠乞討,討夠100英鎊,而后用這100英鎊做一些小買賣,在寒冬之中倒賣暖手寶——人們一定喜歡這個想法。
但很快,他就意識到了問題。
他坐在滑鐵盧車站附近的一家商店旁——
而兩個小時候,他僅僅只討來了50便士。
他認為,這是自己沒有選對區(qū)域的原因,于是在接下來,立刻行動力破表地到了自己比較熟悉的倫敦橋區(qū)域。
為了打通關(guān)系,丹買了一些劣質(zhì)薯片,送給本就在那里的流浪漢。
但是,他在聽到那些流浪漢正在因為想要停止酗酒而困苦時,他也感覺到很不舒服——
“他們把錢花在了酒精上,所以才無法擺脫街頭。我要是給流浪漢錢,我肯定不希望他是去拿去喝酒的?!?/p>
但熟悉的地區(qū)并沒有給他帶來好運:第一天馬上就要到晚上,而他幾乎毫無收獲。
丹每次到倫敦,都會住在每晚上1000英鎊的香格里拉大酒店,而這一次,他睡在硬紙板上,甚至還遭到了其他流浪漢的驅(qū)趕:“你必須搬家,因為這是我的領(lǐng)土?!?/p>
“我一看到他過來就覺得不妙,我不知道他會不會對我動手,但他走過來、表現(xiàn)得像是正當防衛(wèi)一樣?!?/p>
而最后,他不得不在社區(qū)中心外睡覺,一晚上都輾轉(zhuǎn)反側(cè)。
“這感覺十分不安。你永遠擔心會有人過來觸摸你,甚至做其他任何事情?!?/p>
“這種感覺,和在溫暖舒適的家中床上完全不一樣:你沒有任何隱私,你感覺自己并非人類?!?/p>
之后的幾天,幾乎沒有任何區(qū)別。
善良的人們會給他食物,但他乞討得來的錢,也頂多只能夠維持生計。
當他認為,十幾個英鎊足以去最廉價的旅館睡一覺的時候,廉價旅館也因為他的身份不明而直接拒絕了他。
他沒有身份證明,意味著任何需要固定打工的地方都會將他拒之門外,無法找到正經(jīng)工作。
他沒有體面的服裝,意味著即使是上前售賣,人們也會刻意避開,不愿與他扯上關(guān)系。
丹竭盡全力地推銷,他沒有賣出去任何暖手寶。
但在他幾乎絕望到直接退出節(jié)目時,他遇到了一個來好心規(guī)勸他的流浪漢,馬克。
他們成為了朋友,并開始一起籌集資金,而丹意識到——
馬克,似乎就是他印象中的“完美流浪漢”:不抽煙、不酗酒、不悲觀,性格沒有因為常年流浪而改變。
馬克告訴丹,你要“跳出舒適區(qū),乞討時就不能要臉”……但,他依然沒能擺脫這樣的處境。
而后的交心之中,丹逐漸意識到了馬克的故事。
幾年前,馬克還是一個家庭美滿的駕駛員。
但就在18個月中,他接連失去了妻子、姐夫、父親、母親、工作、房子。
他的妻子因為心理健康問題自殺,他的親人因為病痛離世,他的工作因為職場問題被開除,他的房子因為換不起債而被收回。
而這個故事,成為了丹徹底改變自己先前傲慢想法的稻草。
“這讓我……想起了我一直努力回避的糟糕回憶?!?/p>
丹在街道上,在鏡頭前,忍不住哭泣起來——他回想起了比自己小三歲的妹妹:在他17歲的時候,妹妹因為校園霸凌自殺了。
妹妹的死,也成為了他人生軌跡徹底改變的原因。
在妹妹過世之前,他一直按部就班的在學校里上課。
但這樣的悲痛對他的生活產(chǎn)生了長遠的影響——雖然最終結(jié)果是好的,讓他接觸了外匯市場,并成為了現(xiàn)在的百萬富翁。
“但我知道,那個時候如果不是我的親人、朋友一直在我身邊,我絕對無法從妹妹過世的痛苦中抽身。”
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擁有這些。
在來到這個節(jié)目之前,丹一直不明白——為什么無家可歸的人不肯努力擺脫困境?
“怎么會有人無家可歸呢?”
“我一直對他們怎么會淪落至此感到疑惑:他們究竟是做了什么,才被所有的朋友和家人拋棄的?”
他一直相信,一定是這些人酗酒吸毒自暴自棄,才無法從泥潭之中抽身。
但現(xiàn)實卻并非如此。
在階級固化的地方,作為最底層的流浪漢,很難僅僅憑借“努力”就能擁有同樣的機會。
有些流浪漢受教育程度低,原本家庭之中有虐待行為,或者因為疾病欠下債務(wù)、失去房子,這些無法選擇、無法避免的經(jīng)歷,讓他們失去自己的工作,淪落至流浪。
可以說,最根本的原因是“失業(yè)”:
因為無家可歸而找不到工作,因為找不到工作而無家可歸。
歐美很少有包吃包住的工作,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從這個惡性循環(huán)中抽身。
在丹結(jié)束這個節(jié)目時,他感慨道:我擁有現(xiàn)在的成功,并不是因為我努力,而是因為我足夠幸運。
不是每一個無家可歸的人都是酗酒者或者癮君子,他們只是遇到了自己無法控制的難題。
而因為階級固化,他們,在日復(fù)一日的沉淪中,失去了解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