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科幻,這是第五類文明中的死后生活
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人類的終極目標是永生。沒有比確保我們?nèi)祟愑郎叩目茖W技術目標了。我們雖然尚未到達卡爾達肖夫指數(shù)的頂端,但我們能夠確信的是未來一定會到達。這是《揭秘》,今天,我們將探索第五型文明中非常奇特的,可能存在的死后生命現(xiàn)實。你需要這個問題的答案嗎?你常常感到好奇嗎?

在尼古拉.卡爾達肖夫原版的卡爾達肖夫指數(shù)中既沒有第五型,也沒有第四型。但是,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當卡爾達肖夫設計出如今聞名于世的模型之時,第四型和第五型已被添加進去。第四型預示著一個文明擁有宇宙所有的力量潛力,第五類則更進一步,擁有多元宇宙所有的力量潛力。到目前為止,我們想象當中的這個極其先進的社會,遠遠超出我們今天所處的社會。

事實上,在我們眼中,第五型文明完全是一個陌生的、如神一般存在的地方。然而第五型不僅僅是一個陌生的、如神一般存在的地方;它不僅存在著多重宇宙,而且他們能夠以任何他們想要的方式,在多重宇宙間跨越,并利用它、操縱它。這是一個有關時間旅行,以及有著無限的能量、集體意識的時代,比我們所享受的三個(或四個)多得多的維度。因此,它也是一個永生的時代。有很多種方法可以實現(xiàn)。最明顯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是蜂群思維。

但是,實際上到了第五型文明即使是“標準的”蜂群思維也已經(jīng)是模糊而遙遠的過去了,可能經(jīng)過數(shù)百萬年的交換和改進,現(xiàn)在它變得更加復雜了。如今,科幻小說中所想象的“蜂群思維”,通常被包裹在數(shù)字技術的比特、文件和下載中。近年來,我們可以看到計算機、系統(tǒng)和主板幾乎加速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切。人們傾向于認為,它將和以前一樣,只是規(guī)模更大、速度更快。也許這對第二型和第三型來說很好,但是,當我們處理多元宇宙時,即使是量子計算機這樣的技術也將成為一種過時的技術。

科技本身可能是一個完全被遺忘的概念。第5型文明完全存在于當前的宇宙之外,并且可以看到和思考其他宇宙。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會通過智能手機上的應用程序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
相反,第5型文明通常表現(xiàn)得像是具備并可隨時提供關于萬物的無限知識,似乎這些知識與生俱來。然而,當我們自己思考這些知識的時候,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通常是我們的第一選擇。

但是,對于第5型文明,互聯(lián)網(wǎng)的知識也不過是滄海一粟。因為對于一個甚至沒有真正考慮“歷史”的存在來說,時間不僅僅是在過去或眼前,時間它無處不在,互聯(lián)網(wǎng)也僅僅是對歷史中微小部分的腳注。
擁有著如此全面的認知,第5型文明可能已經(jīng)演變成一種超自然的概念,而不僅僅是一個物理存在。實際上,在某些關于第5型文明的預測中,文明本身會不可避免地合并為一個單一實體。
該實體可能會作為物理對象和生物的形式存在,但最終,文明(作為一個整體)是如此高效,它能夠立刻完全通過一個“東西”來表達自己。

而且這比目前我們所理解的絕大多數(shù)蜂窩思維要強大得多。與其說這是最先進的科技,不如說它是一個宇宙級別現(xiàn)象。
在死亡之后,還有生命,因為
1)因為第5型文明無法真正死亡,所以即使它的某些部分死了,其余的部分也會繼續(xù)存活,而剩余的部分大概率會再生;2)因為專門建造的來世也將在通往第5型文明的旅程中被創(chuàng)造出來。

以人類為例,作為目前唯一被證實的所謂“智慧生命”,我們已經(jīng)能夠預測死后生命的演變。我們在卡爾達肖夫量表上的級別大約是0.7,但死后生命是在稍早的階段誕生的。
理論各不相同,但部分證據(jù)表明,生活在10萬年前或更早的古代人類,可能曾經(jīng)有一定程度的精神信仰。在埋葬的遺址中可以看出,當我們的祖先埋葬死人時,他們確信他們的某一部分將長存。

此后,這個想法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演變和發(fā)展,形成了如今我們所擁有的多元的來世概念。從轉世到天堂和地獄,現(xiàn)在來世的想象有很多種,其中大多數(shù)主要受到世界宗教的影響……雖然它們看起來似乎是長久不變的,但實際上它們也只存在了幾千年左右。當?shù)谖逍偷絹頃r,這些想法很可能會再次變得面目全非,宗教(時期)甚至可能已經(jīng)消失了。
但盡管如此,第五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對于來世的想象,其種子將由我們以及那些在我們之前不久到來的人種下——從宏觀角度來看。如果我們承認我們正在快速走向上一型和下二型狀態(tài),我們就能預測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以及下一階段會是什么。而且,大多數(shù)說法仍認為來世很快就會在物理上成為可能并被理解,屆時我們將不再需要用信仰來支撐對來世的想象,而是需要堅不可摧的服務器和用之不竭的數(shù)字電源。例如,思維上傳已經(jīng)從只存在于科幻小說的想法變成了即將到來的現(xiàn)實世界技術。

從微觀的蛔蟲,到宏觀的昆蟲,甚至像老鼠這樣的小動物……科學家們正忙著為日益復雜的生物創(chuàng)建完整的“大腦圖譜”,而人類是最終目標。2019 年,有消息稱,哈佛大學和谷歌的一個聯(lián)合團隊繪制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人類大腦的一部分圖譜。與此同時,人類基因組計劃(HGP)將自己描述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壯舉之一”,但這可能仍是其謙虛的說法??偠灾?,我們似乎正在為某種后生物時代人類的生存鋪平道路。
到那時,我們將不再需要支撐我們?nèi)祟愖叩浇裉斓奈镔|(zhì)身體(令人驚奇,但也是暫時的)。這可能是來世的下一個重要步驟,從想法(或未經(jīng)證實的概念)轉變?yōu)榭煽康?、可驗證的、可實施的事實。那么,之后會發(fā)生什么呢?我們?nèi)杂泻芏喙ぷ饕?,例如,哈佛谷歌?lián)合團隊的突破仍然只占人類大腦總量的一立方毫米。但卡爾達肖夫(Kardashev)模型為我們的發(fā)展方向提供了一些線索。
Fy: 小星星, 怦, sleep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