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中國古代30位著名詩人概述

2020-01-30 19:46 作者:柳老師送干貨  | 我要投稿

中國古代30位著名詩人概述


(1)陶淵明——先做幾年小官,后辭官隱居——田園風光,平常生活——樸素真摯,悠然沖淡

人生經(jīng)歷:陶淵明(365—427),東晉末年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jié)”。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出生于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祖父做過太守,父親早死。曾幾度出仕,擔任過江州祭酒、彭澤令等小官職。自覺深受羈縛,后堅決脫離官場,歸隱田園,直到病故。

?思想內(nèi)容:田園生活是陶詩的重要題材。作品主要表現(xiàn)他對污濁現(xiàn)實的厭煩、對恬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以及作為勞動者的喜悅,如《歸園田居》組詩的第一首《少無適俗韻》和第三首《種豆南山下》。還有的詩寫他的社會理想,如《桃花源詩》。

?藝術特點:語言樸素,善用白描手法,情感真摯自然,意境優(yōu)美,情致悠然沖淡。

?(2)駱賓王——仕途受挫,起而造反——建功立業(yè),懷才不遇——擅長鋪陳,圓熟流轉(zhuǎn)

人生經(jīng)歷:駱賓王(約638—?),唐代詩人。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駱賓王和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號稱“初唐四杰”。7歲能詩,有“神童”之稱。父死后,早年生活貧困。仕途上歷經(jīng)挫折和失敗,后徐敬業(yè)起兵反對武則天,駱賓王參與其中。兵敗,駱下落不明。

?思想內(nèi)容:曾久戍邊城,寫了不少邊塞詩,抒寫立功邊塞的豪情壯志,或?qū)戇吶畹挠H切見聞。而《詠蟬》,則借蟬自喻,抒發(fā)懷才不遇的憤懣,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藝術特點:五律工整精練,尤擅七言長歌,排比鋪陳,圓熟流轉(zhuǎn),或被譽為“絕唱”。

(3)王勃——少時家貧,出仕廢官——懷鄉(xiāng)送友——意境開闊,清新質(zhì)樸

人生經(jīng)歷:王勃(約650—676),字子安,唐代文學家,“初唐四杰”之一。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青年時代就迫于家貧,道未成而受祿。出仕以后,又兩次因事廢官,一生處于下位。最后溺水,受驚而死。

?思想內(nèi)容:王勃的詩多為五言律詩和絕句,其中寫離別懷鄉(xiāng)之作較為著名?!端投派俑问裰荨穼戨x別之情,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相慰勉,意境開闊,一掃惜別傷離的低沉氣息,為唐人送別詩之名作?!秳e薛華》《重別薛華》等五律都以感情真摯動人?!渡街小贰杜R江二首》等五言絕句,則通過寫景抒發(fā)深沉的懷鄉(xiāng)之情。明代胡應麟認為王勃的五律“興象婉然,氣骨蒼然……究其才力,自是唐人開山祖”。

?藝術特點:所作詩意境開闊,清新流暢,質(zhì)樸自然,是新舊詩風過渡的標志。

?(4)陳子昂——慷慨任俠,株連下獄——憂國憂民,生不逢時——激情奔放,剛健質(zhì)樸

人生經(jīng)歷:陳子昂(659—700),字伯玉,唐代文學家,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青少年時輕財好施,慷慨任俠。舉進士,以上書論政得到武后重視,授麟臺正字。后遷右拾遺。曾隨武攸宜擊契丹,對邊防頗有些遠見。后解職回鄉(xiāng),為縣令段簡迫害,冤死獄中。

?思想內(nèi)容:其邊塞詩表現(xiàn)洞察國家安危的遠見,關懷人民疾苦的熱情。既有對將帥無能、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的憤慨,又有對邊塞將士的愛國熱情遭到壓抑的深切同情。感懷詩多表現(xiàn)生不逢時、美好理想無法實現(xiàn)的深沉苦悶。

?藝術特點: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同時存在?,F(xiàn)實主義的作品,有的敘事慷慨沉痛,有的還兼有政論鋒芒。那些偏于抒發(fā)理想之作,有的寄興幽婉,有的又激情奔放。陳子昂是唐詩革新的前驅(qū)者。其詩思想進步充實,語言剛健質(zhì)樸,對唐代詩歌影響巨大。

?(5)王維——身陷叛軍,皈依佛門——前期積極,后期求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人生經(jīng)歷:王維(約701—761),字摩詰,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原籍祁(今屬山西),父輩遷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濟)。開元進士。曾奉使出塞,回朝后累官至給事中。安史之亂,身陷叛軍,接受偽職。亂平,受降官處分,后官至尚書右丞。其名字取自維詰居士,心向佛門。雖為朝廷命官,卻常隱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居士生活。

?思想內(nèi)容:前期詩歌表現(xiàn)出一種政治理想,積極入世精神。詩豪壯雄闊,內(nèi)容充實。后期著意表現(xiàn)大自然之美。

?藝術特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描寫景物優(yōu)美,精工刻畫;意境動人,渾然完整,語言高度清新洗練,樸素中有潤澤華采。

?(6)孟浩然——應試落第,歸隱山林——寄情田園,尋求歸隱——清遠空淡,韻味深長

人生經(jīng)歷: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人。早年隱居鹿門山,四十歲入長安應進士考落第,失意東歸,自洛陽東游吳越,詩與王維齊名,稱為“王孟”。張九齡出鎮(zhèn)荊州,引為從事,后病卒。他是不甘隱淪而以隱淪終老的詩人。

?思想內(nèi)容:其山水田園詩,主要反映隱居生活,描寫山水田園風景。內(nèi)容并不豐富。

?藝術特點:清遠空淡,韻味深長,往往以自然清朗的格調(diào)表達深長意韻,以白描手法寫景抒懷,給人一種清純之美。語言樸實無華,平淡、自然。

(7)高適——潦倒失意,轉(zhuǎn)任武職——邊塞征戰(zhàn),建功立業(yè)——雄厚豪健,悲壯渾樸

人生經(jīng)歷:高適(約700—765),字達夫,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少孤貧,潦倒失意,長期客居梁宋,以耕釣為業(yè)。又北游燕趙,南下寓于淇上。后中有道科,授封丘尉。后棄官入隴右節(jié)度使哥舒翰幕府為掌書記。安史之亂后,曾任淮南節(jié)度使、西川節(jié)度使,終散騎常侍,封渤??h侯,病逝。

?思想內(nèi)容:邊塞詩人。其作品有許多同情人民生活、體現(xiàn)強烈的報國愿望和建功立業(yè)的思想。側(cè)重于表現(xiàn)戰(zhàn)斗的激烈、艱苦和對士卒的同情,大大豐富了邊塞詩的題材。與岑參齊名,世稱“高岑”。

?藝術特點:風格雄厚豪健,悲壯渾樸。

(8)王之渙——遭人誣陷,漫游中原——邊塞征戰(zhàn)——氣勢雄渾,意境開闊,韻調(diào)優(yōu)美

人生經(jīng)歷:王之渙(公元688—742),盛唐邊塞詩人,字季凌,晉陽(今山西太原)人。開元初,任冀州衡水縣主簿,被人誣陷,去官,此后漫游15年,足跡遍及黃河南北。晚年補文安縣尉,死于任所。為人豪放,常擊劍。

?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特點:尤長于邊塞詩。作品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曾與高適、王昌齡相唱和。七絕《涼州詞》、五絕《登鸛雀樓》,都寫得氣勢雄渾,意境開闊,韻調(diào)優(yōu)美,是唐人絕句中的上乘之作。王之渙詩今僅存6首。

(9)王昌齡——早年貧賤,后遭貶謫——邊塞征戰(zhàn),征夫思婦——意境雄渾,語言蘊藉,和諧婉轉(zhuǎn)

人生經(jīng)歷:王昌齡(?—約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早年貧賤,困于農(nóng)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改汜水尉,因事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再遷江寧丞。被貶謫龍標尉。安史之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

?思想內(nèi)容:邊塞詩人。表現(xiàn)自己對國家命運的關心,歌頌將士們慷慨悲壯的精神,反映戰(zhàn)爭的艱苦和戰(zhàn)士們的情緒及思婦的思親之情。還寫了一部分宮怨詩。

?藝術特點:善于融合情景,意境雄渾開闊,情調(diào)激越悲涼。善于捕捉典型情景,善于概括和想象。語言圓潤蘊藉,音調(diào)和諧婉轉(zhuǎn),民歌氣息很濃。

(10)李白——供奉翰林,漫游各地,晚年漂泊——揭露黑暗,懷才不遇,向往自由——意境壯闊,想象奇特,真率自然,清新飄逸

人生經(jīng)歷: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生于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nèi)),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屬四川省江油)青蓮鄉(xiāng)。唐玄宗時供奉翰林。后賜金放還,漫游各地。安史之亂中,曾入永王李璘府,因璘敗以“附逆”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于當涂(今屬安徽)。

?思想內(nèi)容:浪漫主義詩人。深刻尖銳地揭露朝廷的黑暗和統(tǒng)治者的荒淫,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和痛苦,表現(xiàn)對理想的向往和追求,體現(xiàn)剛正不屈的斗爭精神。充滿火一樣的熱情和美好的理想,主觀感情強烈,個性特征鮮明,向往人生自由,追求個性解放。

?藝術特點:往往給人開闊壯美的意境,給人一種積極奮進的勇氣,也給人激動心胸的鼓舞。廣泛采用民間神話傳說,運用豐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大膽的夸張,使詩歌洋溢著濃厚的浪漫情調(diào),構成奇幻無窮、色彩斑斕的藝術世界。語言往往沖口而出、真率自然、渾然天成,清新飄逸。

(11)岑參——邊塞任職——邊塞征戰(zhàn),風光奇異,慷慨報國——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語言豪邁

人生經(jīng)歷:岑參(約公元715—770),江陵(今屬湖北)人。少時讀書于嵩山,后游京洛河朔。天寶三年進士及第,授右內(nèi)率府兵曹參軍。后赴安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復赴北庭封常清幕府任職。對邊塞生活深有體驗。肅宗時拜右補闕。長安收復后,轉(zhuǎn)起居舍人,因上書指斥權佞,出為虢州長史。代宗時入蜀,兩任嘉州刺史。罷官后客居成都。

?思想內(nèi)容:邊塞詩人。展現(xiàn)邊塞奇異風光,歌頌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抒發(fā)個人的抱負與情緒,構成了他邊塞詩的主體。以慷慨報國和不畏艱苦的樂觀精神為基本特征。

?藝術特點: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語言新奇俊逸,豪邁挺拔。

(12)杜甫——早年漫游,科場失利,身陷叛軍,晚年漂泊——憂國憂民,揭露黑暗,同情百姓——意境壯闊,沉郁頓挫

人生經(jīng)歷: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陽,遷居鞏縣(今屬河南)。早年南游吳越,北游齊趙,裘馬輕狂而科場失利,未能考中進士。后入長安,困頓十年,以獻三大禮賦,始博得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亂起,為叛軍所俘,脫險后赴鳳翔,麻鞋見天子,被任命左拾遺,又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后棄官西行,客秦州,寓同谷,入蜀定居成都浣花草堂。嚴武鎮(zhèn)蜀,薦授檢校工部員外郎。后攜家出蜀,漂泊鄂湘,死于舟中。

?思想內(nèi)容:盛唐現(xiàn)實主義詩人。真實反映人民疾苦,表達對廣大人民的同情和關懷;揭露批判統(tǒng)治集團的腐敗、昏暗;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描寫和表現(xiàn)個人親情以及朋友情誼,往往和自己的憂時傷世之感緊緊結合在一起;描寫祖國河山和自然景物;表現(xiàn)對生活的熱愛,特別是一些寄情寫景詩,有的滲透著詩人的愛國之情,是內(nèi)在情感的折射。

?藝術特點:善于從生活中選擇和提煉典型事件,真實客觀地反映現(xiàn)實,深刻地揭示生活本質(zhì);善于把個人和家庭的遭遇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現(xiàn)實而深刻;在描寫事物時體察事物特征非常細致,能鮮明地展示事物特征。語言豐富多彩,雅俗共賞,善于學習前人和民間語言而錘煉出優(yōu)美的詩歌語言,自然而平易。風格沉郁頓挫。

(13)韓愈——三歲喪父,國子博士,后遭貶謫——遭貶情緒,懷才不遇——好發(fā)議論,古樸蒼勁,奇崛險怪

人生經(jīng)歷:韓愈(公元768—824),字退之,郡望昌黎(今屬河北),籍貫河陽(今河南孟縣)。三歲喪父,由兄嫂撫養(yǎng)成人。貞元進士,入朝任監(jiān)察御史,以事貶陽山令。憲宗朝還京官國子博士。改河南令,歷官至太子右庶子。隨裴度征淮西平叛有功,遷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觸怒憲宗,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朝調(diào)任吏部侍郎。病逝長安。

?思想內(nèi)容:其詩歌前期對現(xiàn)實有一定的關懷,反映藩鎮(zhèn)兵將叛亂的歷史事情,對人民疾苦也有所接觸。許多詠懷詩、贈答詩抒發(fā)了自己和朋友們懷才不遇或遭受貶謫的牢騷憤懣。

?藝術特點:前期表現(xiàn)了雄才博學、好發(fā)議論、格調(diào)拗折。后期向奇崛險怪的方面發(fā)展。語言古樸蒼勁,奇崛險怪。

(14)韋應物——貴胄出身,晚年閑居——寄情田園,潔身自好——高雅閑淡,清新自然

人生經(jīng)歷:韋應物(約公元737—約791),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系貴胄出身,少年時以三衛(wèi)郎事玄宗。后入太學,折節(jié)讀書。代宗朝入仕途,為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蘇州刺史,罷官后,閑居蘇州,直至終年。

?思想內(nèi)容:田園山水詩人。不僅僅是寄托潔身自好、樂天知命的思想,而且還流露出對農(nóng)民勞苦的關懷。

?藝術特點:更接近勞動人民的感情,生活氣息也比較濃厚。高雅閑淡,自成一體。語言精練而近于自然。

(15)元稹——少年喪父,中年遭貶——百姓疾苦,治國安邦——平淺明快,鋪敘曲折,刻畫真切

人生經(jīng)歷:元稹(公元779—831),字微之。洛陽(今屬河南)人。8歲喪父,少經(jīng)貧賤。舉貞元九年明經(jīng)科、十九年書判拔萃科,曾任監(jiān)察御史。因觸犯宦官權貴,遭貶斥。后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思想內(nèi)容:元稹的創(chuàng)作,以詩成就最大。與白居易齊名,并稱“元白”,同為新樂府運動倡導者。元稹的樂府詩是針對現(xiàn)實政治而寫的,他所涉及的面很廣,內(nèi)容龐雜,既有對安史之亂以來社會變遷的反思,對百姓疾苦的同情,也有儒家禮樂治國思想和大漢族主義。它反映了士大夫?qū)颐\的憂患意識,而這種意識又同儒家所謂“正禮作樂而天下治”、規(guī)勸君主以整頓倫理綱常為治國之本的思想密切相連。

?藝術特點:其詩學杜而能變杜,并于平淺明快中呈麗絕華美,色彩濃烈,鋪敘曲折,細節(jié)刻畫真切動人,比興手法富于情趣。

(16)白居易——遭貶江州——關注民生,同情百姓——敘議結合,語言通俗

人生經(jīng)歷:白居易(公元772—846),字樂天,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唐德宗朝進士,元和三年任左拾遺,后貶江州(今屬江西)司馬,又為杭州、蘇州刺史。晚居洛陽,自號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思想內(nèi)容:現(xiàn)實主義詩人。自己將作品分為四類:諷喻、閑適、感傷、雜律。以諷喻詩價值最高。諷喻詩多揭露統(tǒng)治者的奢侈生活,表現(xiàn)尖銳的社會對立和社會矛盾,反映繁重的賦稅和人民的痛苦生活。

?藝術特點:有強烈的現(xiàn)實性和批判性,主題專一明確,運用外貌和心理等細節(jié)刻畫來塑造人物形象,對比鮮明、敘事和議論結合。語言通俗、平易。

(17)劉禹錫——主張革新,后遭貶謫——宦海沉浮,諷刺權貴——或開朗流暢,或含蓄雋永

人生經(jīng)歷:劉禹錫(公元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中期文學家、哲學家。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貶為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晚年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

?思想內(nèi)容:抒發(fā)自己身世遭遇的憤懣和痛苦,有的直接諷刺了當朝的權貴。樂府詩表現(xiàn)勞動人民生活和地方風物。

?藝術特點:作品中表現(xiàn)他的樸素唯物論思想。開朗流暢,含蓄婉轉(zhuǎn)。語言含蓄雋永,有的頗具口語特色。

(18)柳宗元——主張革新,后遭貶謫——宦海沉浮,離鄉(xiāng)去國——描繪細致,語言平淡

人生經(jīng)歷:柳宗元(公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西)人。貞元年間進士及第復中博學鴻詞,授校書郎。調(diào)藍田尉,升監(jiān)察御史里行。順宗即位,任禮部員外郎,參與政治革新。不久憲宗繼位,廢新政,打擊革新派。被貶為永州司馬,十年后召還長安,復出為柳州刺史。病逝于柳州。與韓愈發(fā)起古文運動,為一代古文大家,世稱“韓柳”。

?思想內(nèi)容:多抒發(fā)自己悲憤抑郁和離鄉(xiāng)去國的情思。也有體現(xiàn)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剝削者的憎恨。

?藝術特點:善用比喻。山水詩情致深沉委婉,描繪細致簡潔,盡管情景各有不同,但處處顯示出他清峻高潔的性格,同時也往往流露出被貶遠荒的幽憤。語言淡泊,幽峭明凈。

?(19)李賀——因避父諱,不得進士——懷才不遇——奇崛峻峭,秾麗凄清

人生經(jīng)歷:李賀(公元790—816),字長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陽)人??ね]西,家居福昌之昌谷,因稱李昌谷。其父名晉肅,“晉”“進”同音,故因避父諱不得考進士,僅曾官奉禮郎,憤懣不得志。

?思想內(nèi)容:浪漫主義詩人。發(fā)泄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與牢騷,表現(xiàn)自己的遠大抱負和無情現(xiàn)實之間的尖銳矛盾。他的一些非現(xiàn)實的幻想詩,則是在憎恨現(xiàn)實、無力改變現(xiàn)實,轉(zhuǎn)而厭棄現(xiàn)實的情緒支配下創(chuàng)造出來的。他的邊塞詩積極健康。

?藝術特點:繼承了楚辭九歌、南朝樂府神弦歌的傳統(tǒng),并受李白浪漫主義精神的直接啟發(fā),用奇特的想象、濃重的色彩、富于象征性的語言來表現(xiàn)他“哀憤孤寂之思”,使他的詩歌形成一種奇崛峻峭、秾麗凄清的浪漫主義風格。語言富有象征性,精彩絕艷。

(20)李商隱——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憂郁感傷,感嘆淪落——深情綿邈,綺麗精工

人生經(jīng)歷:李商隱(約公元813—約858),唐朝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jié)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

思想內(nèi)容:前期表現(xiàn)政治抱負和揭露社會現(xiàn)實,借詠史曲折地對政治問題發(fā)表意見。后期更多地用憂郁感傷的調(diào)子,感嘆個人的淪落、世運的衰微。他的愛情詩交織著對愛情的希望、失望以至絕望的種種復雜心情。

?藝術特點:繼承了杜甫七律錘煉謹嚴、沉郁頓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齊梁詩的濃艷色彩、李賀詩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綿邈、綺麗精工的獨特風格,善用神話點染意境。語言綺麗精工。

(21)杜牧——恃才自負,仕途不順——懷才不遇,愛國憂民——詞采清麗,畫面鮮明

人生經(jīng)歷:杜牧(公元803—853),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文宗大和時中進士后,曾為黃、池、睦諸州刺史,也在朝中做過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等官。杜牧早年即以經(jīng)邦濟世之才略自負。慷慨激昂,好談軍事。立朝剛直不阿,敢于論列大事,指陳時弊。政治上不失為有識見、有膽量的進步人士,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終未能施展抱負。

?思想內(nèi)容:表現(xiàn)愛國憂民的思想,借歷史題材諷刺統(tǒng)治者的驕奢荒淫,表現(xiàn)個人潦倒失意的感傷。

?藝術特點:詞采清麗,畫面鮮明,風調(diào)悠揚,語言清麗。

(22)李煜——南唐后主,階下囚——宮廷生活,亡國之痛——意境深遠,語言清新

人生經(jīng)歷:李煜(公元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李璟第六子,961年即位,史稱南唐后主。即位后對宋稱臣納貢,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則窮奢極欲。975年,宋軍破金陵,他肉袒出降,雖封作違令侯,實已淪為階下囚,后被毒死。他精于書畫,諳于音律,工于詩文,詞尤為五代之冠。

?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特點:前期詞多寫宮廷享樂生活,風格柔靡;后期詞反映亡國之痛,題材擴大,意境深遠,感情真摯,語言清新,極富藝術感染力。

(23)柳永——落拓不羈,終身潦倒——歌伎生活,羈旅行役——語言通俗,音律諧婉

人生經(jīng)歷:柳永(?—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柳永,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

?思想內(nèi)容: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

?藝術特點: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對宋詞的發(fā)展有一定影響。

?(24)歐陽修——四歲喪父,后中進士,后遭貶謫——關注民生——自然流暢,風格清新

人生經(jīng)歷:歐陽修(公元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屬江西)人。四歲喪父,家境很貧窮,母親用荻稈畫地教他識字。二十三歲中進士后,在西昆派文人、西京留守錢惟演的幕府里,開始和尹洙、梅堯臣等互為師友,唱和詩歌并提倡古文,逐漸成為著名文學家和文壇領袖。他一生做過朝廷和地方的許多官職,也是北宋中葉重要的政治人物。

?思想內(nèi)容:部分詩歌,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現(xiàn)實意義較強。詩中較多的是抒寫個人生活情緒以及親朋間題贈應和的作品,思想內(nèi)容較貧弱。

?藝術特點:吸收韓愈詩歌的散文化、議論化的特點。語言自然流暢、風格清新而不流于柔靡。

?(25)王安石——主張革新,辭官退居——關注民生,抒發(fā)性情——長于說理,精于修辭

人生經(jīng)歷:王安石(公元1021—1086),字介甫,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宋仁宗慶歷二年中進士后,曾任地方官。神宗時為宰相,創(chuàng)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大官僚地主的反對。后辭官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他是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文學成就頗高,影響甚巨。

?思想內(nèi)容:王安石的詩也和散文一樣,具有充實的政治內(nèi)容,十分鮮明的傾向性。在他長期做地方官時,就有不少詩篇,表現(xiàn)出對人民的同情,對社會前途的憂慮,以及對傳統(tǒng)思想的反抗,充分抒發(fā)了他遠大的政治抱負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王安石晚年罷相隱居后,生活和心情的變化,引起了詩風的變化,創(chuàng)作了較多的描寫湖光山色的小詩,也更多地注意對詩歌藝術的錘煉。

?藝術特點:其詩長于說理,精于修辭。詞雖不多,風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別具一格。

(26)蘇軾——外任杭州,再貶黃州,又貶嶺南——抒發(fā)性情,歌詠自然——豪邁奔放,清新自然

人生經(jīng)歷:蘇軾(公元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后第二年病死常州。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

?思想內(nèi)容:曾寫出一些反映民間疾苦、譴責官吏貪鄙、關心國家命運的作品。少數(shù)詩篇,表現(xiàn)詩人要求為國破敵的雄心。在蘇詩里數(shù)量最多對后人影響最大的是許多抒發(fā)個人情感和歌詠自然景物的詩篇。蘇軾的詞有更大的藝術創(chuàng)造性,它進一步?jīng)_破了晚唐五代以來專寫男女戀情、離愁別緒的舊框子,擴大詞的題材,提升詞的意境,把散文革新運動擴展到詞的領域里去。舉凡懷古、感舊、記游、說理等向來為詩人所慣用的題材,他都可以用詞來表達,這就使詞擺脫了僅作為樂曲的歌詞而存在的狀態(tài),成為可以獨立發(fā)展的新詩體。

?藝術特點:其詩清新豪邁,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豪邁奔放的感情,坦率開朗的胸懷,是蘇詩蘇詞浪漫主義的基調(diào)。

(27)陸游——生于戰(zhàn)亂,后遭貶黜——恢復中原,關注民生——想象瑰麗,精練自然

人生經(jīng)歷:陸游(公元1125—1210),南宋大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當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的熏陶。紹興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曾任鎮(zhèn)江、隆興通判。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投身軍旅生活。后官至寶章閣待制。

?思想內(nèi)容:杰出的愛國詩人,一生以詩文為武器,抒寫抗敵御侮、恢復中原的激越情懷和有志難展的憂憤。還寫了大量同情勞動人民疾苦的詩篇。另有一部分詩歌熱烈地歌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流露出親切淳厚而真摯的感情。

?藝術特點:概括性和抒情性很強,而故事性則比較薄弱。由于對理想的熱烈追求,陸游的詩有豐富而瑰麗的想象,有奇特的夸張,富于浪漫主義色彩。語言曉暢平易,精練自然,所謂“清空一氣,明白如話”“無一語不天成”。他的詞風也以雄放悲慨為主,兼有柔婉清逸之美。前人謂其流麗處似秦觀,雄放處似蘇軾。

(28)辛棄疾——堅持抗金,多受排擠——恢復中原,壯志難酬——慷慨悲壯,筆力雄厚

  人生經(jīng)歷:辛棄疾(公元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于金兵統(tǒng)治的淪陷區(qū)。二十一歲時,率領兩千多人起義,投歸耿京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軍。耿京被害后,帶兵回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安撫使等職。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并做了不懈的努力和大量的準備,受到南宋主和派的多次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

?思想內(nèi)容:是兩宋詞人中詞作最多的作家,共有六百多首,不少詞作以國家、民族的現(xiàn)實問題為題材,抒發(fā)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表現(xiàn)堅持抗戰(zhàn)的決心,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以及對南宋上層統(tǒng)治集團屈辱投降進行嘲諷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藝術特點: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并稱“蘇辛”。

(29)李清照——早年優(yōu)裕,晚境悲涼——抒寫自然,傷時感世——清麗優(yōu)美、典雅情致

人生經(jīng)歷:李清照(公元1084—1155),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親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jù)家。李清照的一生可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她的詞作也隨著她生活的變化而變化著。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金石書畫的搜集整理。后期金兵入據(jù)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

思想內(nèi)容:早期作品主要是對大自然的描繪,對真摯愛情的抒發(fā),多寫其悠閑生活;南渡后,悲傷于自己的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面臨著民族的災難,其作品多傷時感世,悼亡思鄉(xiāng),沉郁感傷。

?藝術特點: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語言清麗,論詞強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情致。

(30)馬致遠——半世蹉跎,歸隱山林——懷才不遇,遁世之情——意境優(yōu)美,語言凝練

人生經(jīng)歷:馬致遠(約公元1250—1321至1324間),大都(今北京)人,元戲曲作家、散曲家。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曾任江浙行省官吏,懷才不遇,半世蹉跎,晚年隱居林下過著閑適的生活。

?思想內(nèi)容:多局限于抒發(fā)懷才不遇的悲哀,宣揚消極遁世的情緒。

?藝術特點:他的散曲描繪景物,意境優(yōu)美,語言凝練,流暢自然。

?

?



中國古代30位著名詩人概述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花垣县| 宁陵县| 阳信县| 喀喇沁旗| 临城县| 怀来县| 民丰县| 乌拉特前旗| 安达市| 汉沽区| 景洪市| 沙田区| 犍为县| 肥西县| 收藏| 佛冈县| 颍上县| 石景山区| 万盛区| 临沭县| 沧州市| 株洲县| 集安市| 婺源县| 彰化县| 大冶市| 无极县| 株洲市| 安化县| 深水埗区| 太康县| 恭城| 常山县| 壤塘县| 枣强县| 钟祥市| 陆良县| 隆化县| 大埔区| 青神县| 达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