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忱【棄貓效應】
有些人說:為什么總感覺流浪貓很膽小,一點兒聲音都會讓它表現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對于流浪貓來說,也有幸運者與不幸者。幸運的貓咪,從它們被收養(yǎng)的那一刻開始。不幸的貓咪,沒有人愿意有些人說:“為什么總感覺流浪貓很膽小,一點兒聲音都會讓它表現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對于流浪貓來收養(yǎng),它只能在外面獨自生活,努力對抗,努力活下去。但被收養(yǎng)的流浪貓,也沒有你想象中那么容易“親近人”。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棄貓效應”。指的是:當一只貓有過被丟棄的經歷,再次被人收養(yǎng)后,它就再也不愿意親近人,信任人了。
愛情中的“棄貓效應”
愛情里總是藏著一個道理,那就是:“擁有的時候不知道珍惜,失去了以后才后悔莫及。人們在感情里,總是看不清楚對方對自己的好,總覺得對方的好是應該的,又認為除了他,別人也會對自己一樣好。”尤其是兩個人歷經千辛萬苦后在一起,戀愛時卻又將對方拋在一旁,置之不理,這樣的做法確實讓人感到遺憾。
所有的事情都有兩面性。所以棄貓效應的存在,也有著其積極的一面。比如,當我們是因為伴侶新鮮感缺失,而被分手時。這時坦然的讓前任離開,會很好的制造出失去感。那么在棄貓效應和損失厭惡效應的雙重作用下,前任重新回到我們身邊的幾率就會增加,并且如果好好地經營,雙方的感情還可能比之前更加緊密。
但要注意的是,這種情況,需要具備兩大條件,第一,分手是對方提出的;第二,我們在這段感情中沒有重大的錯誤。唯有具備這兩大條件,我們的離開和冷處理,才是“瀟灑轉身”,而不是“作天作地”。
愛情是一場棋逢對手的博弈,而博弈的最高境界就是心理的對抗。人們說,談戀愛就像放風箏,將線收的太緊,成為一種束縛。可是線放得太松,他又會越來越遠,從而害怕失去。若即若離,收放自如,時刻銘記著風箏的線永遠牢牢握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