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計劃】人(重置)
“認識的人越多,我越喜歡我的狗。”
?
1月1日下午4點,這行字出現(xiàn)在“我”的電腦屏幕上,“我”坐在桌前,久久不能平息。
“我”試圖思考、想象出這人經(jīng)歷了什么,那群人究竟是什么樣的人。同許多文學愛好者們一樣,“我”將自己深陷其中,將自己帶入情景之中,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與“我”的經(jīng)歷是多么相似!雖然“我”沒有狗,但它也許是一枝花,一株草??傊?,它們的存在似乎都比“我”身邊的人的存在更有意義。
是什么導致了這個結果?如果從最基礎的角度來講,人們幫助了“我”,但他們還傷害了“我”。往深處看,人們的幫助,人們的教導,是徒然的,或者說,這些舉止能夠對一個人造成的感觸微不足道。顯然,“我”并不會到此結束。如果一枝花、一株草造成的感觸要比人大得多,那整個社會便不復存在了。
有另一組詞,“活物”與“死物”。活物并不是指它們是活著的,而是指它們的思想是活著的,死物也同樣如此。于是,“我”便可以將這句話翻譯成:“認識的活物越多,我越喜歡死物?!彪m然感覺更加怪異,但事實卻為如此。“我”對活物的感情會更加深刻,同時,“我”對活物的期盼也就越高。但很顯然,活物們的表現(xiàn)并沒有達到“我”的期盼。從出生到現(xiàn)在以來,“我”所接觸的人,無非就是在“我”心中留下了些許印記,再無其他作用。相反,“我”對死物期待并不強,所以發(fā)生任何事,“我”更希望能夠寄托在死物上,至少,它不會讓“我”失望。于是“我”得出了結論,“我”身邊的人,都不如死物。
?
1月2日上午10點,這行字出現(xiàn)在一個普通人的電腦屏幕上,他坐在桌前,久久不能平息。
他試圖思考、想象出這人經(jīng)歷了什么,那群人究竟是什么樣的人。他將自己深陷其中,將自己帶入情景之中,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與他的經(jīng)歷是多么相似!
我不確定他是否有一條狗,但我能確定的是,他所從中讀出的信息和我是一樣的。總之,“狗”們的存在比他身邊的人的存在更有意義。
他可以是任何一個人,也許是我的同學,也許是一些陌生人。養(yǎng)狗的人可能覺得他的狗比任何東西都重要,一些人也許已看淡一切,至少,人不會在他的視野中出現(xiàn)。如果是剩下的人,這句話帶給他們的直觀的感受便是:我身邊的人,都是壞人,而那些壞人們同樣覺得身邊的人都是壞人。于是我們又得出一個結論:所有人,都是壞人。自此,人們存在的意義已經(jīng)比一枝花、一株草的意義小了很多?!肮贰眰円苍S不明白,為什么它們什么都沒做,就被推崇得如此高尚。人們也不明白,為什么他們什么都做了,卻被形容得如此卑賤。
?
我很慶幸,至少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還僅僅是苗頭;但我又很擔憂,因為已經(jīng)有苗頭出現(xiàn)了。我們需要做的是什么?不要認為身邊的人處處都不合你的想法,往往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都是因為你的期望值太高。相反,那些沒有什么對人沒有什么很高的期望的人,他善于相信別人。這樣的人,身邊便全都是好人。相比起把所有期望都拋到其他人身上,還不如利用好你自己,讓你自己達到那個期望值,不然,你自己也就成為壞人了。
?
原后記:本文的第一句話源于我在屏保上看到的一句話,當時只認為它含有深深的諷刺意味,但細品過后卻有著更深的韻味。本文仍是一篇議論文,下一篇可能還是議論文也許是一篇微小說。
如果本文出現(xiàn)令讀者不適的話,還請讀者多多包涵!
改版后記:原先的版本由于收到了一些不良的反饋,于是被我刪掉了。再來聊聊這篇文章,靈感之類的話語在原后記中已經(jīng)談過,便不必我多說。這次的重置版本刪去了原來反饋比較多的一些語言,并且增添了新的一段,讓整篇文章的主指表達更加清晰。最近正好遇上最近安排的追憶計劃沒有內容,于是打算用這篇重置過的《人》來打頭陣。在給追憶計劃開個好頭的同時,也希望這篇新版《人》能給各位讀者帶來全新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