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駕照有多難考?
談起考駕照,你是否又夢回那個心酸的夏天,頂著大太陽在練車,拿到自己的駕照時五味雜陳,從此走向了老司機(jī)的“不歸路”。 其實古代也要考駕照,實話說,還挺難。 古代的一個富家子弟要“通五經(jīng)貫六藝”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士族弟子。 這“六藝”里面“御”就是駕駛的意思。駕車必須掌握“五馭”,也就是“鳴和鸞、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边@五項駕駛技能。 其中“過君表”是理論考試,考的是駕駛員的理論知識和神態(tài)禮儀。駕馬車那也得講究優(yōu)雅得體,不能大聲呵斥和“面目猙獰”地駕馬車。要文明駕馬車,互相禮讓。 “鳴和鸞、逐水曲、舞交衢”考察得就是駕駛員的專業(yè)技能——勻速行駛,S彎,拐彎??己说臅r候,裁判通過觀察來判斷駕駛員的動作是否合格。 第一個科目是,駕駛者要驅(qū)動馬車動起來,同時橫木帶動車輪上的鈴鐺一起響動,響動的聲音必須清脆和緩有規(guī)律。此為勻速行駛。 第二個科目是,沿著水邊駕車的時候要能夠做到隨著水岸的弧度調(diào)整方向,和現(xiàn)在咱們考的S彎很像。不過人家是真的在水岸邊考試。 第三個科目是拐彎,這個有點難。因為馬是動物,突然改變韁繩的力度容易使馬兒受驚,最后人仰馬翻。駕車拐彎的時候,要掌握好馬兒的速度,最好拐彎拐的像更改舞樂的節(jié)拍一樣流暢自然。如果以上科目全部通關(guān),古代駕駛證就考下來了!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