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來的江山?梟雄劉備都為誰哭過?
在《三國演義》里,劉備別描寫成一個哭哭啼啼的仁君,遇到危難關頭便會束手無策,以淚洗面。
不過這畢竟是演義小說,與事實相差太遠。
在歷史上,劉備戎馬一生,轉戰(zhàn)天下,被世人稱之為“梟雄”,和演義小說中的形象截然不同。

編輯
時人評價劉備,都稱他為“梟雄”、“英雄”等。
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保ā度龂尽菚ぶ荑斆C呂蒙傳第九》)
魯肅:“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
陸遜:“斯三虜者(曹操、劉備、關羽)當世雄杰,皆摧其鋒?!保ā度龂尽菚り戇d傳第十三》)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保ā度龂尽な駮は戎鱾鞯诙罚?/p>
陳壽:“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三國志·吳書·陸遜傳第十三》)
陳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保ā度龂尽の簳せ付愋煨l(wèi)盧傳第二十二》)

編輯
但即使是梟雄劉備,在史書中記載也曾為六個人哭過。
那么這六個人是誰呢?
田豫
田豫字國讓,漁陽雍奴人也。劉備之奔公孫瓚也,豫時年少,自托于備,備甚奇之。備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歸,備涕泣與別,曰:“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薄度龂尽ぞ矶の簳M田牽郭傳第二十六》田豫(171年~252年),字國讓,漁陽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區(qū))人。三國時期曹魏將領。

編輯
田豫早年追隨劉備達7年之久
公元187年,劉備跟隨公孫瓚討伐漁陽張純,16歲的田豫開始追隨劉備。
公元194年,劉備應陶謙之請去救徐州,這時田豫“以母老求歸”。
在分別時,劉備流著眼淚與田豫分別。
至于田豫為什么離開劉備,大概是因為他看到追隨劉備多難,但劉備始終無法打下一片基業(yè),所以才告辭的吧。
后來田豫跟隨公孫瓚、曹操,歷任穎陰、郎陵令、弋陽太守等。
田豫常年鎮(zhèn)守北疆,從征代郡烏桓、斬骨進、破軻比能;也曾參與對孫吳的作戰(zhàn),擊敗孫權,斬殺吳將,多有功勛。官至太中大夫,封長樂亭侯。
劉表
公元208年,荊州牧劉表病死,其子劉琮繼位。此時曹操大軍已經(jīng)南下,劉琮不戰(zhàn)而降,屯駐在新野的劉備
當劉備得知曹操大軍已經(jīng)到宛城,只能選擇南下江陵。路過劉表之墓的時候,劉備哭了一場才離去。
《三國志卷32先主劉備傳》注引《典略》曰:備過辭表墓,遂涕泣而去。

編輯
劉備哭劉表墓,半為劉表,半為自己。
一是感謝劉表當年收留自己的恩情。二是曹操南下,劉琮投降,自己又要開始流亡生涯。當時劉備已經(jīng)年過四旬,身無寸土,功名未立,想到自己前途茫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建立功勛,所以劉備無比感傷,感懷身世,在劉表大哭一場。
龐統(tǒng)
“進圍雒縣,統(tǒng)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則流涕?!薄度龂尽嫿y(tǒng)傳》。
在劉備集團中,諸葛亮更像是蕭何,更擅長后勤工作。
劉備收荊州南四郡,以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收其租賦,以供軍實。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賢傳》說:“亮時住臨烝?!?“此縣居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之中,調其賦稅,最為要地也。”
而龐統(tǒng)則更像是張良、韓信,追隨劉備行軍打仗出謀劃策。

編輯
法正、張松暗中聯(lián)絡劉備奪取益州,劉備起先猶豫不決,但龐統(tǒng)極力奉勸,才讓劉備下定決心。
劉備攻打劉璋,包圍雒城(現(xiàn)今的德陽廣漢一帶)。龐統(tǒng)率眾攻城,結果被飛箭射中而死去,時年三十六歲。劉備痛失左膀右臂,極為惋惜,一說到龐統(tǒng)就流淚。
試想,如果足智多謀的龐統(tǒng)還活著,那么劉備在夷陵之戰(zhàn)恐怕未必會輸,歷史將會是另一番景象。
法正
“明年卒,時年四十五。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薄度龂尽ぞ砣摺な駮摺嫿y(tǒng)法正傳》
公元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結果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一連哭泣數(shù)日。

編輯
龐統(tǒng)死后,法正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繼續(xù)幫助劉備完成入蜀之戰(zhàn),成功拿下成都。此后法正安撫益州士人,使局勢很快平定下來。
公元217年,法正敏銳的覺察到曹軍雖然占據(jù)漢中,但立足未穩(wěn),所以建議劉備奪取漢中,劉備于是發(fā)動漢中之戰(zhàn)。劉備率軍成功奪取漢中,為益州獲取了北方屏障。
曹操親征漢中,聽聞是法正之謀,于是感慨道,“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可惜就在劉備大業(yè)初成之際,法正卻突然病逝,劉備極為悲痛,哭泣了許多天。
夷陵之戰(zhàn)失敗后,諸葛亮又為法正哭了一次,“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劉封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后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封嘆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為之流涕?!薄度龂尽⒎鈧鳌?/p>
劉封是劉備的義子,他性格剛猛,氣力過人。曾隨趙云、張飛等掃蕩西川,立下戰(zhàn)功,而后又與孟達攻取上庸,以功拜副軍將軍,深為劉備信任。漢中之戰(zhàn)時,劉封也追隨劉備征戰(zhàn)。

編輯
但后來劉封欺凌孟達,又不發(fā)兵援救關羽,敗退回成都,遭到了劉備的斥責。
起先劉備但并未打算治劉封死罪,但諸葛亮認為劉備的親生兒子劉禪繼位后難以駕馭為人剛毅勇猛著稱的劉封,因此建議將其處死。
劉封死后,劉備為之流涕。
如果前幾個人都是真情流露,這次劉備就有些虛偽了。
除了外人,劉備還為自己哭過。
201年,曹操親自征討劉備,劉備再次戰(zhàn)敗逃亡,依附了荊州劉表,寄居在新野,時間長達六年。
某一日,劉備與劉表飲宴,期間去如廁,“見髀里肉生,慨然流涕”,頗有“時易逝,心徒壯,歲將零”之感
劉備回席后,劉表見劉備面有淚痕,不禁詢問,劉備解釋道:“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肉生”。
當時劉備年過四旬,年華逝去,顛沛流離,卻只能寄人籬下,所以不由得悲從中來,慨然涕下。

編輯
劉備為田豫、龐統(tǒng)、法正而哭,要么是惜別人才依依不舍,要么是痛失臂膀無人相助;
為劉表、劉封而哭,則充滿了復雜的感情流露,或對故主收留之恩義、托孤之信任,恩情卻無以為報,或惋惜父子之情;
為自己而哭,則是感嘆年光過去,蹉跎半生,功名未立。

編輯
史書中記載劉備是一個喜怒不言行于色的人。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先主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p>
但又記載了他六次哭泣,可見梟雄也是人,也有普通人的情感。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