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三首詩,就知道李白為什么如此崇拜謝眺



他既舍不得放棄袞袞公服,
又想遠(yuǎn)離血的現(xiàn)實;
他既感激皇恩、安于榮仕,
又想遠(yuǎn)隔囂塵、避禍全身;
短短的一生,
謝眺都是在患得患失中度過的。
01?
公元494一年三改元,帝位三易。
最后上位的齊明帝蕭鸞甚是看重謝眺,權(quán)柄更迭初時,他尤其需要謝眺手中的那支筆。齊明帝登基之后,謝眺就連升數(shù)級,當(dāng)時蕭鸞發(fā)出的重要文件基本都出自謝眺之手。雖然說不上炙手可熱的人物,但說謝眺是齊明帝的得用之臣卻一點也不為過。只不過接連目睹了好友之死,謝眺始終對朝堂的血雨腥風(fēng)深懷憂懼。
謝眺從荊州回來后,先為新安王中軍記室,尋以本官兼尚書殿中郎。蕭鸞輔政時,謝眺追隨其任驃騎諮議,領(lǐng)記室,掌霸府文筆。當(dāng)時他寫過一首《始出尚書省》,這是一首30句的五言長詩,可以說是謝眺出仕十余年來的心路歷程的一次剖析。
只不過在非常時期,他將所有的心事都小心翼翼的掩藏在文字里,所以該詩寫得頗為晦澀。在詩中有”零落悲友朋,歡娛燕兄弟“之語,可見其對故友之哀痛和對時局之惶恐。雖然他也勸解自己”既秉丹石心,寧留素絲涕“,但依然流露出”垂竿深澗底“的畏禍遁世之意。
在同一年所作《觀朝雨》中,亦有“動息無兼遂,歧路多徘徊。方同戰(zhàn)勝者,去剪北山萊”之語,可見此時他始終處于出仕和退隱的猶疑狀態(tài)。
02
估計謝眺真的是不喜歡上班,他在值班的時候經(jīng)常開小差,傷春悲秋賦詩幾首?!吨敝袝 窇?yīng)該是他在中書省當(dāng)值之時為春色所動,即興寫下的作品。
《直中書省》
紫殿肅陰陰,彤庭赫弘敞。
風(fēng)動萬年枝,日華承露掌。
玲瓏結(jié)綺錢,深沈映朱網(wǎng)。
紅藥當(dāng)階翻,蒼苔依砌上。
茲言翔鳳池,鳴佩多清響。
信美非吾室,中園思偃仰。
冊情以郁陶,春物方駘蕩。
安得凌風(fēng)翰,聊恣山泉賞。
中書省里殿宇深沉靜穆又明亮,微風(fēng)輕拂著庭院里萬年青蔥的樹枝,陽光眷顧著承露盤。精巧的結(jié)締窗上垂著網(wǎng)狀的簾子,庭前的芍藥枝葉正茂,層層的臺階上面長滿了青苔,同僚們輕言細(xì)語,耳邊唯有玉佩的清脆聲響,一片暖日融融的祥和之景。這里號稱“鳴鳳池”,誠然美好,但卻不是我想要的地方,我還是想去到園林里。要是能有一雙翅膀就好了,我可以隨心所欲游山玩水!
簡直就是詩人版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詩評家們對此詩評價甚高,清張玉榖在《古詩賞析》里對它的評價很有意思,說“前路嘖嘖鋪陳,不圖后路煙云盡掃,筆極不測”,這大概就是詩者我手寫我心的玄妙所在。另有方伯海的評語也很到位:“先從殿庭賦起,氣象萬千。典麗不入秾穢,清新不入寒瘦,此君詩,古秀全在骨?!?/p>
謝眺于詩一事真是獨有其才華,此詩中他的遣詞用句均極有靈氣,”風(fēng)動““映””翻“”信美“等字皆用得生動脫俗。
03
隨著人生的歷練,謝家公子漸漸洗去了身上的浮華之氣,詩風(fēng)日漸沉穩(wěn),同時隱隱顯出一股質(zhì)樸之味。一首《游東田》可以說是謝眺“永明體”的代表之作。
《游東田》
戚戚苦無悰,攜手共行樂。
尋云陟累榭,隨山望菌閣。
遠(yuǎn)樹暖仟仟,生煙紛漠漠。
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
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
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悶,謝眺和朋友一起到東田散心。只見華美的閣樓在起伏的山巒中隱現(xiàn),遠(yuǎn)樹郁郁,云煙彌漫,近處游魚嬉戲,新荷田田,喧鳥散去時帶動落英繽紛,惆悵也在不經(jīng)意間變成賞景的愉悅。

細(xì)細(xì)品味,字里行間依然不脫隱隱的憂緒,但這恰是謝眺特有的悲欣交集的情思韻味。全詩語言清新流麗,對句工整,用字淺近,意境圓融,確是可說是“永明體”清淺倩麗的代表之作。
04
建武二年(495年)夏,謝朓被任命為宣城(今屬安徽)太守,復(fù)選中書郎。據(jù)史書記載,他是因為得罪了江袥等人而被排擠出京的。孰是孰非早已無法深究,此時遠(yuǎn)離京城,對于他而言,或許也算是一種恩佑了。
謝眺從來都是一個處處矛盾的人。他既舍不得放棄袞袞公服,又想遠(yuǎn)離血的現(xiàn)實,去追求一種“仕隱”的境界;他既感激皇恩安于榮仕,又時不時的會冒出遠(yuǎn)隔囂塵、畏禍全身的心理。從482年出仕以來,這些糾結(jié)的心思始終伴隨著他。
他期盼了已久的放飛終于到來,遠(yuǎn)任宣城,讓他既可以不脫公服,又能遠(yuǎn)離京城是非。本來可以說是最好的出路,但是你看他又開始猶疑得失了。所以李白詩云“一生低首謝宣城”真是極得真意,謝眺短短的一生都是在患得患失中度過的。
05
詩評家們向來認(rèn)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是謝眺山水詩的代表作,這首詩也恰是他欲走還留、欲說還休心理的真實寫照。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
百日麗飛薨,參差皆可見。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
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鄉(xiāng),誰能鬒不變。
這一首詩里,一句“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被后人幾多稱贊,就如“悠然見南山”之于陶淵明,幾乎成為謝眺的代言。
這兩句大筆勾勒確實精到:白日西沉,燦爛的余霞鋪滿天空,如同散開的錦緞,清澄的大江仿佛一條明凈的白綢。之后他筆鋒一轉(zhuǎn),遂帶出汀州里的野花芬芳和喧鳥悠鳴,瞬間聲色俱明。所以說謝眺就如武林高手一般,不動聲色間信手拈來,一幅開闔有度的江山夕景圖就在你眼前徐徐展開。
然而,這般絢麗明美的春景圖卻勾起了即將遠(yuǎn)游的他莫名的鄉(xiāng)愁。所以他望著這一江春水潸然淚下,愁思滿懷。這是謝眺的功力,相比謝靈運,他的情思更加細(xì)膩,感懷更加深沉。在一首詩里,既能融合宏闊的意境,色彩的絢麗,同時又能有柔婉的情韻。
詩評家鐘嶸卻說謝眺“末篇多躓”。個人愚見,造成他這一特點并非謝眺的“意銳而才弱”,而是家族的衰微,局勢的動蕩讓他不得不敏感多思,才造成了謝詩特有的柔美清婉之面貌。
清代文學(xué)家田雯在《古歡堂集》卷十七里評道:“玄暉含英咀華,一字百煉而出。如秋山清曉,霏藍(lán)翕黛之中,時有爽氣。齊之作者,公居其冠”。劉后村謂:“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皆吞吐日月、摘躡星辰之句。故李白《登華山落雁峰》云:“恨不攜謝朓驚人詩,搔首問青天?!逼浞呷绱?。
不管如何,這般多思多愁的謝大詩人即將帶著種種期盼和不舍,踏上宣城之路。
那么,就讓我們宣城見吧!

未完待續(xù) ······
更多精彩詩人故事,敬請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