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人才引進面試真題解析:留守兒童“掉進”手機里
近日,武漢大學某課題組對外發(fā)布的報告顯示,在調研的中部省份中,有九成農村留守兒童長期使用專屬手機或長輩的手機玩耍,其中,近七成孩子用手機看短視頻,三分之一用來玩手機游戲。對此,你怎么看?
【參考作答】
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手機等電子產品對于未成年人的深度影響,在全球范圍內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其中,國內農村留守兒童又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比如,在父母缺席的情形下,手機成為留守兒童成長的一個重要“伙伴”,甚至變成了“保姆”。此外,五花八門的網絡游戲、短視頻充滿噱頭,對具有好奇心、比較孤獨的留守兒童來說,無疑具有巨大誘惑;加之“隔代撫養(yǎng)”更容易帶來嬌慣,在防網絡沉迷方面更是雪上加霜。
長期來看,孩子沉迷于手機,直接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長期保持同一姿勢盯著手機屏幕,會造成視力、頸椎、腰椎、免疫力等多方面的問題;其次,長期沉迷短視頻、網游等求新求快求刺激的信息,易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對普通信息刺激遲鈍、對感情漠然等問題;最后,由于孩子尚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對信息認知篩選能力不足,易被錯誤的網絡信息影響,形成錯誤的世界觀、價值觀。從長遠來看,這不只關乎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更關乎整個社會的發(fā)展,亟待管理。
從某種意義上說,留守兒童是一個缺“愛”的群體。防止留守兒童“掉進”手機需“管”更需要“愛”。只有用心陪伴、用科學方法引導,孩子沉迷手機的情況才會慢慢發(fā)生改變。首先要提高農村留守兒童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強化家庭教育中父母作為監(jiān)護人的責任意識,切實履行監(jiān)護責任,做好日常家庭教育,以身作則。同時,學校和村/社區(qū)也要豐富農村的公共文化娛樂產品,比如設立公共閱覽室、學習角、籃球場、乒乓球臺等供留守兒童和老人活動的場所,吸引志愿團隊參與,舉辦多種活動充實留守村民生活。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創(chuàng)造更好的社會條件,促進留守兒童到城市與父母生活,或吸引父母回鄉(xiāng)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讓留守兒童的童年不再孤獨,減少留守現(xiàn)象。
總之,根治留守兒童沉迷手機問題,需要各方的監(jiān)督、管理,更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給予留守兒童更多關愛,更多幫扶。如此才能標本兼治,讓孩子們放下手機,走向廣闊世界,享受健康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