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陸軍志——緬甸陸軍火力單位

上一期我們盤點了目前緬甸方面擁有的裝甲單位,能夠看到緬甸陸軍裝甲單位相當混亂,世界各國的武器裝備都有,而緬甸火炮方面裝備駁雜的問題跟裝甲車輛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來自俄羅斯,朝鮮,南斯拉夫,伊朗甚至以色列的火炮比比皆是。

緬甸政府因為需要鎮(zhèn)壓境內武裝勢力的原因,經常在邊境地區(qū)炮擊流竄的武裝分子,牽引式火炮和無制導火箭彈經常落入我國境內,比如在2015年緬甸軍機侵入云南,發(fā)射的火箭彈造成中國平民5死8傷,2018年和2020年也有部分流彈落入我國境內,造成了我國部分建筑受損,部分緬甸邊民為了躲避戰(zhàn)亂慌忙逃入我國境內,我邊防部隊迅速對這些入境人員予以安置防止出現(xiàn)進一步恐慌。
火箭炮

20輛左右SY400超遠程制導火箭炮,也就是俗話說的衛(wèi)士2D型火箭炮,能夠兼容不同口徑的火箭彈,其中發(fā)射BP12A近程戰(zhàn)術彈道導彈時最大射程達到了420公里,外界一直稱這型火箭炮為近程彈道導彈,2020年緬甸經過艱苦談判于我國搭乘合作,同年獲得第一批次的該型號火箭炮。

40輛81式122毫米火箭炮,上世紀70年代,PLA開始仿制蘇聯(lián)BM-21型122mm火箭炮。1982年,該火箭炮設計定型,被稱為“81式122毫米40管火箭炮”。這型裝備廣泛分布于第三世界國家,比如蘇丹,乍得和部分東南亞地區(qū)。

90輛90A式122毫米火箭炮,中國于20世紀90年代研制的一款輪式自行多管火箭炮車。該火箭炮為中國北方工業(yè)公司推出的外貿出口型號,是我國在81式火箭炮的升級改進型號,配有40管122毫米火箭定向發(fā)射器及其自動裝彈系統(tǒng),火力持續(xù)性更強。

30輛MAM-03型300毫米火箭炮,是目前為止緬甸軍方自研產品中最強大的武器裝備,在緬甸獨立75周年紀念活動高調亮相,安裝在緬甸國產的6x6越野卡車底盤上,外界猜測可能擁有部分中國衛(wèi)士1型火箭炮的技術參數。

26輛MAM-02型240毫米火箭炮,該炮源自朝鮮240mm“大同江”系列多管火箭炮,是朝鮮和緬甸合作生產的武器之一。這型大口徑火箭炮參與了緬甸獨立以來最大的戰(zhàn)爭----2015年3月至5月發(fā)生在邦果敢最高峰南天門山戰(zhàn)役,這場戰(zhàn)爭幾乎集中了緬甸的全部精銳,將這方向的敵方盡數擊潰。

130輛MAM-01B型122毫米火箭炮,這型火箭炮師在緬甸和朝鮮的關系升溫后,朝鮮工程師幫助緬甸改進了之前的BM-21式火箭炮,采用了類似90B式的改進方案,使用了新的卡車底盤搭載了122毫米40管火箭發(fā)射筒,構成了新的緬軍命名為MAM-01B式的122毫米多管火箭炮。
30架63式107毫米火箭炮,為我國自行生產的游擊神器,緬甸在內戰(zhàn)時裝備了一批這型號武器,現(xiàn)在隨著MAM系列火箭炮服役63式逐步淘汰。不過其國內武裝配備的63式數量更多,甚至都發(fā)展出了單管發(fā)射的無后坐力炮型號,其中克倫邦和孟邦境內的武裝曾使用這款武器空襲了緬甸軍方的空軍基地。
自行火炮

30輛B52型諾拉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在2008年,緬甸從塞爾維亞尤茍進口公司獲得了30門“諾拉”B-52式自行榴彈炮,成為了緬軍炮兵部隊中最先進的武器?;鹋谑褂米詣友b填系統(tǒng),爆發(fā)射擊時能夠在20秒內快速發(fā)射3枚炮彈,在2017年的整個雨季,在塞爾維亞技術人員的幫助下緬軍炮兵在果敢北部進行了實戰(zhàn)訓練,對幾處靠近邊境的陣地進行密集炮火覆蓋,這讓緬甸具備了精確打擊能力,不用再火力覆蓋。

150輛SH-1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緬甸在2009年的果敢事件之后開始從全世界采購新式自行火炮,其中就有我國的SH-1,在緬甸70周年建軍節(jié)的閱兵式中亮相過,在接入C4ISR自動化指揮系統(tǒng)后能實現(xiàn)精確火力打擊,傳聞在之后的緬甸陸軍襲擊果敢時發(fā)揮過作用。

100輛WMA301型輪式突擊炮,是PTL-02輪式突擊炮的出口型號,配備一門105毫米火炮,兼容緬軍常用的北約制式炮彈,得益于輪式裝甲車的機動性更好,且在5000米射程內直射的打擊效果優(yōu)于緬軍其他類型武器,自2014年以來在緬甸各地武裝沖突特別是緬北武裝沖突中經常都能見到其身影,幾乎代替了坦克的作用。
牽引式火炮

120門KH-179型155毫米牽引式榴彈炮,是韓國在美國M114榴彈炮基礎上仿制而成的,由于火炮換成了39倍口徑長身管因此從外觀上較容易識別,不過緬甸方面采購的是伊朗仿制的KH-179,被外界稱之為HM41型榴彈炮,畢竟緬甸常年被西方武器禁運,基本上沒大可能從韓國進口武器。

72門M845P型155毫米牽引式榴彈炮,在上個世紀90年代后,以色列軍事代表團與緬甸軍政府達成了大量軍售合同,在2000年將大約72門二手的M71榴彈炮經過現(xiàn)代化改裝成M845P榴彈炮后賣到了緬甸,在當時這種155毫米口徑的榴彈炮成為了緬軍牽引式榴彈炮中口徑最大的火炮。

35門D20型152毫米牽引式榴彈炮,火炮使用了立式半自動楔閂和34倍身管這些新技術,緬甸方面是從朝鮮陸軍得到的這型大口徑火炮,面對著西方國家的制裁,這批被封鎖的國家選擇了聯(lián)合,在2010年左右甚至傳出來緬甸和朝鮮聯(lián)合開發(fā)核武器的傳聞,不過這立刻遭到了緬甸方面的嚴詞否認。

176門M46/59-1型130毫米加農炮,其中約16門是我國仿制生產改進之后的59-1式火炮,目前這型火炮已經被我國淘汰封存,部分作為援助交付給東南亞國家,緬甸方面在得到我國產的SLC-2型反炮兵雷達之后,能夠壓制緬甸國內的民族地方武裝已獲的PL96型122mm榴彈炮。

560門D-30M2型122毫米榴彈炮,是其陸軍的火炮中堅力量,緬甸在2006年從俄羅斯軍火販子那里獲得了100門D-30式榴彈炮,之后在隨后的幾年時間里緬甸就從朝鮮方面獲得了更多的D30榴彈炮,緬甸軍方對其進行了火控系統(tǒng)的升級,使其能配合新的指揮設施和其他先進武器一起構成現(xiàn)代化作戰(zhàn)系統(tǒng),作為區(qū)分改名為D30M2型榴彈炮。

240門M101A1型105毫米榴彈炮,是美國巖島兵工廠在二戰(zhàn)期間研制生產的,成為了美軍在二戰(zhàn)時期的標準輕型榴彈炮,也是美國對外軍事援助的裝備之一,在20世紀時民選政府的緬甸得到了美國的軍事援助,根據共同防御援助協(xié)定在上世紀60年代初期陸續(xù)從美國獲得了90門M101A1式榴彈炮,雖然在此期間緬軍就發(fā)動了軍事政變成立了軍政府。

230門BL型140毫米榴彈炮,二戰(zhàn)時期的英制火炮,二戰(zhàn)期間這門火炮的產量超過了5000門,幾乎都是在英國本土生產的。在戰(zhàn)后部分出售給第三世界國家,緬甸方面也得到了其中的一部分,不過現(xiàn)在這型老炮在面對民地武時仍然可以發(fā)揮作用。

100門M48型76毫米山炮,又名為鐵托炮來自于南斯拉夫,緬甸在上世紀80年代從少有的軍貿伙伴前南斯拉夫那里獲得了約100門M48式山炮,估計為采用輕質合金輪轂的M48(B-1A2)型,只能牽引而不能被拆卸。服役之后取代了之前英國殖民時期遺留的25磅榴彈炮,在常年的內戰(zhàn)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54門M56A1型105毫米火炮,來自于南斯拉夫解體之后的塞爾維亞,21世紀初緬甸為加強在叢林地區(qū)的作戰(zhàn)能力而采購,其在M56基礎上改進升級,火炮身管增加到了33倍徑,火炮射程達到了18公里,應對林地山丘上的武裝分子足夠。
50門QF25磅榴彈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表現(xiàn)最為出色的野戰(zhàn)炮之一。在緬甸抗日戰(zhàn)場上,25磅炮也得到了廣泛運用,而在緬甸獨立后這些火炮則由緬軍繼承,也在早年間用于緬甸內戰(zhàn),目前大部分拿來作為禮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