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津液辨證:氣虛血瘀證


? ? ? 氣虛血瘀證
? ? ? 氣虛血瘀為病機,因氣虛無力行血而致血行瘀滯的病理變化。氣為血帥,血液的正常運行,有賴于氣的正常推動,若元氣虧虛,無力行血,則血行緩慢,停留而瘀?!夺t(yī)林改錯·論抽風不是風》云:“元氣既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臨床常見身疲乏力、少氣懶言等氣虛之癥,又有癱瘓、麻木或竄痛等血瘀之表現(xiàn)。此以氣虛為本,血瘀為標,治宜補氣益氣為主,兼以活血行血。? ? ? ? ??
? ? ? 臨床表現(xiàn)
? ? ? 面色淡白或晦暗,身倦乏力,少氣懶言,疼痛如刺,常見于胸脅痛處不移,拒按,舌淡暗或有紫斑,脈沉澀。

? ? ? 證候分析
? ? ? 本證屬虛中夾實,以氣虛與血瘀證候同時并見為特點。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臟腑氣機衰減,氣虛推動無力,血行不暢而瘀滯。如面色淡白,身倦乏力,少氣懶言,皆為氣虛之證;瘀血內(nèi)阻,不通則痛故疼痛如刺,拒按不移;血行緩慢,瘀阻絡脈,故可見面色晦滯。臨床上氣虛血瘀證,以心肝病變?yōu)槎嘁?,故疼痛出現(xiàn)在胸脅部位。氣虛舌淡,血瘀舌紫暗,沉脈主里,澀脈主瘀,或舌有瘀斑均為氣虛血瘀之象。
? ? ? 辨證要點
? ? ? 氣虛和血瘀癥狀共見。

? ? ? 血瘀是百病之源? ?
? ? ? 氣血對于人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氣者血之本,氣滯者血瘀之本 而提起血瘀,估計不少人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明明沒有磕碰到哪里,身上卻到處青一塊紫一塊,過了一段時間又自行消失了。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但是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就需要引起重視,因為這很可能意味著你正在進入一個危險的狀態(tài)中,這種現(xiàn)象就是典型的血瘀體質,那么血瘀體質到底是怎么來的呢?
? ? ?“瘀者,積聚之血也”,中醫(yī)認為血液凝滯即為瘀血,當機體血行不暢,或瘀血內(nèi)阻即為通常所說的血瘀體質。由于各種疾病都會不同程度的表現(xiàn)為血瘀證,因此在治療時就要根據(jù)患者病情采取活血化瘀、祛痰化濁等方法進行辨證施治。血瘀體質我們已經(jīng)講過了,在這里就不在贅述。

? ? ? 氣和血的關系
? ? ? 中醫(yī)認為氣為血之帥, 血為氣之母。其中氣能生血、 血能養(yǎng)氣、 氣能行血、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指導意義嗎?
? ? ? 由于氣血同源, 氣為血帥,血為氣母, 因此我們在氣或者血的病變時,常常要整體考慮, 才能更有效的治療疾病。
? ? ? 比如對于血虛病人,我們在用當歸進行補血時, 因為氣能生血,所以我們還需要在補血的基礎上,同時加上補氣的藥物,比如當歸加上黃芪,這樣就能更好的達到補血的效果。
? ? ? 同樣,對于氣虛的人, 由于血能養(yǎng)氣,因此我們在用黃芪、黨參補氣的基礎上,還應該配合如當歸等等,補血的藥物進行治療。

? ? ?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有血管硬化傾向的人逐漸增多, 這容易導致比較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 血管硬化,在中醫(yī)多辨證為血瘀。治療上,通常采取活血化瘀的方法進行治療, 比如選用田七、丹參等藥物。但是如果單純用活血藥效果通常不太好。 氣為血帥的理論告訴我們, 氣能行血。因此我們在活血的基礎之上,再加上補氣、行氣的藥物,比如西洋參,就能更好的軟化血管,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 ? ? 因此我們推薦給大家, 尤其是老年人朋友, 將西洋參、田七和丹參三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 是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行之有效的保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