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赫德森,理解20-21世紀的重要人物
我知道這個大佬,是因為,我把溫鐵軍老師所有的內容都看完了。然后有一次啊,溫老師請了這個人來中國搞了一次演講。他說了十幾分鐘,我當時覺得,溫老師推薦的大佬,我就要去了解下。于是,我就把核心的出版物,都閱讀了2遍。獲益匪淺。
邁克爾·赫德森(Michael Hudson)先生是美國著名經濟史學家、經濟思想史學家,是美國當代獨立的金融和經濟分析專家,曾任職華爾街金融分析師。邁克爾.赫德森(Michael Hudson)現任美國列維研究所研究員,長期經濟趨勢研究所所長,密蘇里大學(堪薩斯校區(qū))經濟系特級研究教授,并擔任德國柏林經濟學院、瑞典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客座教授。
20世紀60年代邁克爾·赫德森(Michael Hudson)為大通曼哈頓銀行和安達信公司做國際收支分析,此后一直活躍在華爾街,為很多金融公司做咨詢服務。同時也先后在多所高校教授金融課程。同時,他曾經還是加拿大、墨西哥、俄羅斯和美國等國政府以及聯合國訓練研究所(UNITAR)的經濟顧問。他也是2008年美國大選民主黨候選人丹尼斯·庫欽奇的主要經濟政策顧問。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和一些東歐國家跌入美國金融戰(zhàn)略陷阱,他被邀請去杜馬演講,提出一些財政金融政策建議俄國擺脫金融危機。
邁克爾·赫德森(Michael Hudson)的多部著作被翻譯成中文,其中代表作有《金融帝國:美國金融霸權的來源和基礎》(2008年)、《保護主義:美國經濟崛起的秘訣》(2010年)、《全球分裂》(2010年)、《國際貿易與金融經濟學》(2014年)。另外還有大量英文專著出版,《Super Imperialism – New Edition》(2003年),《Finance Capitalism and Its Discontents》(2012年),《Killing the Host》(2015年),《The Bubble and Beyond》(2014年),《J is For Junk Economics》(2017年),《…and forgive them their debts》(2018年)。
其中在中文讀者圈廣受好評的《金融帝國:美國金融霸權的來源和基礎》一書,旨在梳理美國與歐洲和美國與亞洲的金融關系背景,它解釋了自1971年黃金非貨幣化之后,美國財政部的債券標準如何為美國提供了一份免費的午餐,為什么不可以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提供幫助。本書第一版發(fā)行于三十年以前,它首次對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強迫世界債務國實行毀滅性的政策進行了批評,并追溯了這些政策背后的美國外交壓力。它揭示了英國人和美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時的舉動如何導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金融解除管制的旗號下推動了債務國的資本外逃。本書還記載了世界銀行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如何力求促進國際貿易對美國農產品出口的依賴程度,從而世界銀行也相應地反對國外的土地改革和農業(yè)自給自足。這些政策的種子制造了1991年后由美國支持的竊國寡頭主導下的俄羅斯改革的災難和1997-98年亞洲及俄羅斯危機,它們都可以追溯到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兩個布雷頓森林機構從其創(chuàng)建始在美國經濟外交官的堅持下留下的結構性錯誤。
《全球分裂》是《金融帝國:美國金融霸權的來源和基礎》(亦名《超級帝國主義》)的續(xù)篇,描述了債務國和原材料出口國在20世紀70年代尋求創(chuàng)建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努力。作為一項民族主義而非左派的計劃,國際經濟新秩序倡導非共產主義版的新政,以改進原材料的貿易條件和建立農業(yè)和工業(yè)自立,最終避免貿易依賴和對外債務陷阱。今天,這一計劃已成為一段被遺忘的插曲。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1979年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當選為英國首相和翌年羅納德·里根贏得美國總統選舉之后,該計劃的積極面全被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強加的金融緊縮和私有化取代了。在過去的20年中,外國政府的公共企業(yè)被私有化,而公共企業(yè)的發(fā)展曾是國際經濟新秩序的中心支柱。歐洲不僅沒有尋求一條出路。替代華盛頓共識及其以美國為中心的發(fā)展模式,而且連歐洲自己也實施了迄今只有不幸的債務國才采納的貨幣主義緊縮政策。
《保護主義:美國經濟崛起的秘訣(1815-1914)》內容簡介:在美國通過實施保護主義政策而崛起為全球工農業(yè)強國的過程中,一種舉世無雙的被稱作美國學派的經濟學說發(fā)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美國出于推行自由貿易帝國主義和金融帝國主義的目的,刻意地隱瞞了美國保護主義的歷史以及指導美國經濟崛起的工業(yè)化邏輯,從而使保護主義、美國學派與美國經濟崛起的歷史成為經濟學和歷史研究的“黑洞”。
《保護主義:美國經濟崛起的秘訣(1815-1914)》揭秘了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和美國經濟崛起的秘訣,敘述了從《根特條約》簽訂后到1914年期間,美國學派經濟學的發(fā)展及其與政治斗爭之間錯綜復雜的歷史,展現了美國民族主義政治家和經濟學家在塑造美國獨立自主的內向型工業(yè)化模式上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侗Wo主義:美國經濟崛起的秘訣(1815-1914)》對我國啟動內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呼喚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大轉型具有重要借鑒價值。
http://www.wyzxwk.com/author/c3/259.html? 這里,有部分文章,可以網頁閱讀。
他的出版物,你想要正版的已經很難了。電子版的也沒有下載的,但是,你可以買影印版的,作為學生,本來就沒有錢??纯从坝“娴臅?,顛覆一下自己的認知吧。
當你看完,我就可以負責任的說,很多其他的學者,要么就是讀書不夠,要么就是格局不夠,做學問做到了死局。
我昨天寫了這么一段話:今日清晨看到了黃平老師的更新了。然后黃平老師說了一個事,我是研究國內農村問題的,為何最后去研究東南亞,去研究美國了。其實溫鐵軍老師也說過類似的話。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歷史發(fā)展和經濟研究,必須按照大框架和趨勢去看。二戰(zhàn)結束后,你如果不研究美國,你是不合格的。會有很多事看不懂。同理,大英帝國時期,也有很多事件值得研究。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教科書和普通出版物,是碎片化的,讓你沒法整合。另外就是,很多書的學者,是蔥白強者的。這個問題我解釋過很多次。他們把一個強者的特殊現象,當做普遍真理,而不是偶然現象。所以,中西和歷史對比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前幾天,我在某個視頻下面留言,指出了現在通行的教材和百科,對工業(yè)革命的解析,有邏輯上故意使壞的地方。誘導人不去思考,或者核心原因不告訴你。
這里存在2個問題:1.我當初的教科書和如今的,的確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2.你們所謂的更新的教科書,只是羅列出來。但是沒有吧核心邏輯串聯起來。比如,提到金融或者貨幣,他們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如果不說清楚。單單羅列給你,你是很難搞清楚的。這不是啟發(fā)思考,是讓你不思考的。
最后,溫老師的出版物,其實也有很多知識,需要你再去補充的。舉個例子,為何一個國家借外債,就會引發(fā)危機啊。
為何90年代以后我們是fdi啊,fdi又有哪些影響啊。
于是,等你完成所有出版物的整合,你會發(fā)現,美帝走到如今,有偶然,比如歐洲的妥協和慫包。也有必然。那就是,他們玩資本主義時間太長了,后面的國家,沒有什么優(yōu)勢的。你去跟他玩他制定的游戲,任何可能的路徑,他們都可以收割你的。外債可以收割,fdi可以收割。只要你有自己的“問題”,就可以收割。
于是,當我整理這段歷史時,我就發(fā)現,二戰(zhàn)后全球只有3個獨立的“國家”。然后我在邁克爾赫德森的書中,看到了同樣的觀點。
我們確實有很多問題,但是一路的艱難,如果不解釋清楚,很多人是不了解的。正如我說的那就句,這就是最好的時代,沒有之一。你可能(我也是),買不起房子,但是,不代表這個時代不行。不代表你在一百年前可以買房子。這個時代是對平民最優(yōu)惠的時代。
如果你都不知道你是如何被人家玩,收割,你是如何落入陷阱的,只抱怨是無效的。讀書,是最大的武器。也是性價比最優(yōu)的武器。
這些書籍,幾百萬字,做成視頻可以完爆那些所謂的流量視頻的。但是,真理只在有心人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