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結(jié)語:懺悔錄
(文章轉(zhuǎn)載自蔣勛《微塵眾:紅樓夢小人物1》,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 ? ? ? ?我一直覺得《紅樓夢》是一部作者的“懺悔錄”。
? ? ? ? ?歐洲啟蒙運動時有盧梭的《懺悔錄》,書寫人性、書寫文明的基礎核心在自己向內(nèi)的反省、檢查、批判,這是歐洲知識分子對人性啟蒙的共同信仰。
? ? ? ?有書寫自己一生《懺悔錄》的誠實與勇氣,人性價值才得以建立從啟蒙運動的諸多哲人開始,一直到近代的薩特、福柯,莫不如此建構(gòu)起西方知識者對自己嚴厲的道德省視與批判。

? ? ? ? 是的,道德批判的真實意義,并不在于把道德的苛刻要求加諸他人身上,正好相反,道德批判是不斷指向自己內(nèi)在的檢查力量。
? ? ? ? 歷史上常??吹?,不斷放大對他人攻擊、謾罵的知識者,通常絕大多數(shù),最后都恰恰是道德上最劣質(zhì)的小人。
? ? ? ?《紅樓夢》創(chuàng)作的年代與西方啟蒙運動時間相差不遠,《紅樓夢》的作者在巨大的時代主流思潮壓力下,反省自身存在的價值、反省人性的價值,毫不留情地揭發(fā)自己內(nèi)在的欲望、情感、愛、恨、揭發(fā)自己在保守迂腐的家族倫理與社會結(jié)構(gòu)下自我的妥協(xié)畏縮。
? ? ? ?《紅樓夢》創(chuàng)造了一群青春叛逆的青少年形象,《紅樓夢》的主題或許并不只是書寫賈寶玉這一青少年的愛情故事,而是書寫這一承擔了家族四五代富貴的青少年心里巨大的苦悶與自我批判??鄲?,但找不到出路;自我批判,但無法與腐敗倫理一刀兩斷?!都t樓夢》千絲萬縷,最終是個人含淚懺悔,于事無補,但的確是一個民族啟蒙的開始吧。
? ? ? ? 回頭看《紅樓夢》第三回,賈寶玉和林黛玉見面,作者仔細描述了賈寶玉的長相穿著,但是話鋒忽然一轉(zhuǎn),說了一句:“看其外貌最是極好,卻難知其底細。”

? ? ? ? ?作者要大膽揭發(fā)自己的“底細”了!
? ? ? ? 接下來,作者就用了兩首《西江月》,揭發(fā)了“外貌極好”的賈寶玉內(nèi)在的評價。這兩首詞,正是作者對自我的嚴厲批判吧。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v然生得好皮囊,腹內(nèi)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 ? ? ? 這是典型的“懺悔錄”文體,文學的世界里,很少有作家這樣直接徹底地對自己做揭發(fā)與批判。賈寶玉當然就是作者本人,全書許多人物,作者也沒有對任何一個角色做如此嚴厲的批判貶損。
? ? ? ?“潦倒”“愚頑”都不是好話,也很少有人會用在自己身上。
? ? ? ? “愚頑怕讀文章”這句話耐人尋味,寫了《紅樓夢》這樣一部偉大小說的作家,竟然是“怕讀文章”的嗎?
? ? ? ?《紅樓夢》里詩、詞、歌、賦、諫文,樣樣都有,作者各種文體都寫得好,然而他說自己“愚頑怕讀文章”,是害怕為了考試做官或得獎才寫的“文章”吧。寫“文章”有了目的性,有了功利性,就一定遠遠離開了“懺悔錄”反省自我的核心價值。
? ? ? ? “懺悔錄”形態(tài)的文學,多是創(chuàng)作者經(jīng)歷繁華夢幻后生命的大徹大悟,是含著眼淚在鏡子里凝視自我的悲欣交集,作者的下筆因此也特別不留情。

? ? ? ? 再看第二首詞:
富貴不知樂業(yè),貧窮難耐凄涼??蓱z辜負好時光,于國于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绔與膏梁,莫效此兒形狀。
? ? ? ? 主流社會價值的“國”與“家”都被否定了,作者把一個青春期的青少年,從世俗的倫理價值里救贖了出來。
? ? ? ?為什么要對“國”“家”有望?個人的存活價值只是完成“國”與“家”的偉大招牌嗎?
? ? ? ? 為“國”盡忠?為“家”盡孝?
? ? ? ? 《紅樓夢》的作者大膽宣告了一個青少年“于國于家無望”的真實叛逆,叛逆了當時社會的主流價值,也叛逆了直到今天華人世界仍然無法擺脫的儒家奉為圭臬的忠與孝。
? ? ? ? 作者隱晦委婉地書寫了家族官場男性的腐敗墮落,那些“濁臭逼人”的男子,都高舉著“于國于家有望”的金字招牌,享受著榮華富貴,然而他們真實的行為,書中都有描寫,有的是逼奸兒媳婦,有的是染指母親的婢女,包養(yǎng)第三性公關,他們?yōu)榉亲鞔酰髡呖吹们迩宄?,一筆一筆記錄下來,然而作者卻不是要指責他人,而是自己一個人孤獨地承擔家族所有的罪?!皯曰阡洝辈皇莻€人的贖罪,而是為家族贖罪。作者沒有批判書中其他官場的腐敗者,卻把矛頭指向自己,叫出“于國、于家、無望”的傷痛吶喊。
? ? ? ? 這樣腐敗的“家”,這樣腐敗的“國”,是他應該還要懷抱著希望的嗎?

? ? ? ? ?“無能第一”“不肖無雙”,《紅樓夢》的作者是如此批判自己的,比起一般作家的自吹自擂,自認為“無能”“不肖”,或許才正是一個偉大書寫者成就自己的開始。
? ? ? ? “無能”使作者走向自我反思,“不肖”使作者與世俗主流價值劃清了界線。
? ? ? ? 立足在“無能”“不肖”的邊緣角落,才有了省視一切主流價值偽善性的可能嗎?
? ? ? ?《紅樓夢》從這兩首詞來看,是作者真實的自我批判,是十八世紀華人社會真實的“懺悔錄”,是十八世紀華人社會與歐洲同步的啟蒙運動的開始。只是,歐洲此后的啟蒙運動波瀾壯闊,(此處未過審)。
? ? ? ? (此處未過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