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評丨以指尖觸動的音樂時空——評劉驥鋼琴獨奏音樂會

文/彭曄瑜
自4月首位海外音樂家戈蒂耶·卡普松在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登臺演出后,縱觀近期舉辦的各場鋼琴獨奏音樂會,可以發(fā)現(xiàn)上海音樂廳的演出安排在鋼琴家身份類型、風格呈現(xiàn)以及演出選曲上呈現(xiàn)不同視角與傾向。如5月法國鋼琴家大衛(wèi)·弗雷帶來了余韻悠長的《哥德堡變奏曲》,甚至讓人回想起了大師古爾德的演奏;6月備受樂迷矚目的“波哥”伊沃·波格萊里奇以清一色的肖邦晚期作品,展現(xiàn)了其張揚個性的傳奇般風格化演奏;6月還有年僅19歲的青年鋼琴家饒灝的演奏,其中李斯特《12首超技練習曲》的連續(xù)演奏是其年輕而銳利的音樂表達......
?
而7月1日晚在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舉行的“Time Project·一日之事——劉驥鋼琴獨奏音樂會”,則試圖通過鋼琴作品的理解與演奏,以呈現(xiàn)超越時空的音樂時間。
?

?
劉驥的本場鋼琴獨奏音樂會并非專注于一位作曲家、一套作品或是聚焦炫技性的曲目安排,相比起其他鋼琴獨奏音樂會而言,其曲目選擇并未去主動迎合古典音樂商業(yè)市場,而選擇了更為“小眾”或者說是“冷門”的作品。本場音樂會除了相對熟悉的兩首舒伯特作品(D.784和D.946)之外,還包括一首劉驥自己創(chuàng)作的短小鋼琴練習曲,以及占據了整個下半場的當代作曲家弗雷德里克·列夫斯基的《“團結的人民永不敗”變奏曲》。
?

?
對于舒伯特作品的演奏是劉驥所擅長的部分,他曾在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對舒伯特奏鳴曲進行研究,并在去年連續(xù)舉辦了三場以呈現(xiàn)早、中、晚期的作品與藝術精神的舒伯特作品專場音樂會。舒伯特作為一名僅31歲就離世的年輕而才華橫溢的作曲家,其作品展現(xiàn)了其在跌宕人生之中深刻的哲理性沉思,以及對于前后時代與音樂創(chuàng)作的引領性的關聯(lián),這些都成為了對鋼琴家除演奏技術層面之外的“考驗”。其中《A小調鋼琴奏鳴曲》(D.784)是舒伯特創(chuàng)作中期的作品,劉驥的演奏顯然更強調了節(jié)奏的動力性與力度的對比,第二樂章歌唱性的主題也更融入了一絲哀愁的表達,第三樂章快速的交替跑動則體現(xiàn)了其扎實的技術基礎。
?

?
上半場的另一首舒伯特作品是創(chuàng)作于作曲家生命最后一年的《三首鋼琴曲》(D.946),也被稱為《三首遺作即興曲》,這套作品直至舒伯特逝世40年后才經由勃拉姆斯匿名編輯出版。劉驥的演奏也契合于作品大膽的和聲探索和主題間分明的性格對比,例如第一首降e小調的動機式主題劉驥以更快的演奏速度凸顯了切分節(jié)奏中躁動不安的性格,第二首降E大調則在回旋曲式的結構中以細膩的觸鍵強調了恬靜如歌般的主題與插部間的戲劇性對比。當然在對于作品的演奏與詮釋中,也能感受到作為青年鋼琴家在演奏上仍存在著技術沉淀的空間,也期待在樂句與節(jié)奏處理上更為自如的、“呼吸般”的演奏呈現(xiàn)。
?

?
穿插于兩首舒伯特作品之間的,是劉驥創(chuàng)作的一首C大調鋼琴練習曲,在風格上融合了浪漫主義與印象主義的因素,基于左右手各自的固定音型重復并在和聲的進行與材料的發(fā)展中形成音樂的動力性,一方面以達到作品“技術練習”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展現(xiàn)了作為鋼琴家的藝術審美以及帶來的更豐富的音樂會聽覺體驗。
?

?
下半場的弗雷德里克·列夫斯基變奏曲則規(guī)模宏大,共由36個變奏組成,樂曲呈現(xiàn)了一種雜糅著民歌、流行因素、印象主義、無調性等的創(chuàng)作風格,不僅篇幅長大,是對鋼琴家技術與體力以及風格理解的多重考驗,其中最后一個變奏還包含了即興演奏的段落。在即興段落中劉驥將音樂的展開擴充到更廣闊的音域范圍,基于變奏的素材以更炫技與更飽滿的情緒中進行自然的音符快速流動,并在最高音與最低音的強擊中戛然而止,而又最終回歸到民歌主題的再現(xiàn)結束。
?

演出結束后伴隨著現(xiàn)場長久而熱烈掌聲,劉驥也以兩首安可曲目回應了觀眾們的熱情。安可部分選擇了耳熟能詳?shù)氖媛秹艋们放c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第三樂章兩首作品,而從這兩首作品的演奏中,可以明顯聆聽到在樂句、速度處理上,更遵從于劉驥自身的音樂理解與當下音樂現(xiàn)場狀態(tài)的一種詮釋。
?

?
值得一提的是,本場音樂會的節(jié)目單均由劉驥本人進行撰寫,其在文字中詳盡的闡述了自身對于所選曲目的理解,以及本場音樂會的節(jié)目排布意圖,以“一日之事”為題也主要旨在呈現(xiàn)不同時代、不同流派的鋼琴作品如同一日之內不同時間段內的色彩流動,通過作品呈現(xiàn)帶領觀眾在一場音樂會之中感受時空中的情感對話,感受作品承載時空而又超越時空的魅力。
?

?
劉驥的鋼琴獨奏音樂會,從選曲上來看有著并不隨大流的曲目選擇,同時作為青年鋼琴家在節(jié)目單撰寫中也展現(xiàn)了深刻的作品理解,以及在不同風格作品詮釋中展現(xiàn)的扎實的演奏技術和個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現(xiàn)了當下對于青年鋼琴家的另一層要求,即不再僅關注完美的技藝,更需強調更為學術性而又個性的演奏。也愿劉驥在未來帶來更多充滿生機的曲目詮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