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之外的第四觀——時間觀
昨天的《拖延心理學》提到了完美主義者的缺陷,應該既要抬頭看天,也要低頭看路。
今天看完《時間的悖論》這本書,在這句話后面還可以加上一句:回頭看他。

和一個人是否能夠相處,我們經(jīng)常會以“三觀合不合”來判斷。
所謂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三觀合不來,沒法做朋友。
但是這三觀合得來,就一定能做朋友嗎?
其實也不一定,但是加上《時間的悖論》所提到的第四觀——時間觀,如果也能合得來的話,能成為朋友的可能性會更高一些。
時間觀是什么?本書給出了六種時間觀。
①關注過去的消極時間觀。
②關注過去的積極時間觀。
③關注當下的宿命主義時間觀。
④關注當下的享樂主義時間觀。
⑤關注未來的時間觀。
⑥超未來的時間觀。
一個惜時如金的人,不可能和一個虛度光陰的人成為朋友,一個整日沉迷于過去的人,不可能和一個及時行樂的人成為朋友。
時間觀不合,也做不成朋友。
當然,時間觀并不是獨立存在的,正如開篇所說,我們要抬頭看天,低頭看路,回頭看他。
本書認為最佳的時間觀組合是:強烈的積極懷舊時間觀,適度的未來時間觀,適度的當下享樂主義時間觀,較弱的消極懷舊時間觀,較弱的當下宿命主義時間觀。
這樣組合的優(yōu)勢:
①擁有對過去的積極看法,會給你根基,讓你更加有底氣。
②帶著未來觀點,你能夠描繪出一個充滿希望、樂觀和力量的未來。
③當下享樂主義會帶給你生命的力量和活著的樂趣,讓你解讀人類、探索未知領域、發(fā)現(xiàn)自我。
我們既要抬頭看天,有一個宏大的目標,也要低頭看路,將宏大目標拆解成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去逐步完成。
還要回頭看他,這個“他”,是過去的自己,我們都說要活在當下,但是當下的我,是無數(shù)個過去的我組合而成,我們不可能徹底拋開過去而只活在當下。
回顧過去,可能會有能給自己帶來勇氣的好事,也可能會有讓自己自卑的壞事,正是這些事的組合,才有了現(xiàn)在的我們。
我們不能否認那些“消極懷舊世界觀”的存在,而應該努力在其中找到一些積極的地方。
比如一個人在學??赡軙驗槌錾?、性格等原因被孤立,這是一段不愿意回首的往事,但是我們依舊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些積極的地方:一個喜歡孤立他人的小團隊,未來也不會有太大成就,而這個人避免了與他們?yōu)槲椤?/p>
人不該該只走當下、過去或未來其中一條路,只有均衡協(xié)調自己的時間觀,將三條路的優(yōu)勢都充分利用起來,才能擁有更好的人生。
如果能夠在這三種時間觀的基礎上,達到一個正向的“超未來時間觀”,有信仰,有信念,人生的意義將會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