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曼都語】第五章 大字基本構造原理,第一、二變格法名詞及部分基礎詞匯的書寫
Ten hlenos. Ten nandanos
世事流轉,萬物常新。

上一章簡單介紹了小字的書寫。本章來介紹大字的構造原理,以及一些單詞在曼都語中的正式寫法。
大字的構造原理
之前說過,小字是純粹表音的。盡管小字的字根都來源于早期的象形文字,但自身已經完全失去了意符的功能。與之相對地,大字是不表音或不完全表音的。
舉個例子。l字根的字源為lamos, -oi(日、太陽)。我們來看下面這個單詞:

這個單詞應該如何讀呢?如果按照之前所講,這個詞應該讀los。但實際上,這里看起來像l字根的字不是小字,而是一個大字,表示的意思就是“太陽”。不過后面的字確是小字。這里的大字單用表示太陽時,讀lam-——是的,一個大字通常不表示一個獨立的單詞,而往往對應一個詞根或詞綴。這里的大字就對應lam-這個詞根。為了方便,我們就稱其為lam。
lam單用有時也可以表示完整的單詞lamos。但這種寫法不常用。一來官方目前已經確認這是一種非規(guī)范寫法;二來這種寫法不能體現(xiàn)變格,因此不適用于曼都語的語法。關于變格,我們會在下文關于名詞書寫的部分詳細介紹。
大字的構造
大字的構造方法與漢字類似。我們姑且按照造字六法中的前四法來一一對應。
象形、指事與會意與漢語中的都是相同的,這里重點講述形聲。

曼都語的形聲字與漢字不完全相同。由于小字的存在,形聲字的表音部分不需要借用其他大字,而可以直接用小字拼寫??傮w來說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如果一個大字由原來的含義引申出其他意義,為了防止混淆,有時會在大字旁添加其他表意部分,此時原來有大字對應的部分兼具表音與表意的功能,如圖中的loi-,原本表示“(祥)云”,后來也表示“福氣”“幸運”。之后為了區(qū)分,表示后者時,就在loi的基礎上添加“示”(eul-,神明)形成loi1,而loi-單用時則繼續(xù)表示前者。
表音部分純粹由小字拼寫組成。這種情況占絕大多數。如kol-(時間)的左邊是lam-作意符,表示與太陽等天體相關,右半部分表示kol-的發(fā)音,完全用小字拼寫而成。當然,如果純粹將小字音符與大字意符拼合在一起,結構上會顯得十分臃腫。因此曼都人進行了一定的調整措施:

只寫部分發(fā)音。如kol-發(fā)展到后期出現(xiàn)了一種流通度更大的簡化形式kol1。簡化方式就是將音符中的ol去掉,只保留k,高頻詞中這個方法會非常常用。
調整小字中各部分的位置。這時小字各表音部分的位置不再嚴格地按照左右結構進行排布。如
對多音節(jié)的詞根,拆分成二字或多字書寫。曼都語中許多詞根是雙音節(jié)的,如simar-(海)。
對單音節(jié)的詞根,拆分成二字或多字書寫。這種情況一般用于較為復雜的情況。一個典型的情況是詞根以C+u(C表示輔音)結尾。盡管曼都語在語音上對ua, ue, ui等發(fā)音的態(tài)度一向比較模糊,將其作為兩個音節(jié)或一個音節(jié)處理的情況都不少見,但在此處的文字書寫時,一般還是會將C+u結構與前面的部分分離。如tengu-(文字)就被拆分成ten和gu兩部分進行形聲字的書寫。
當然,小字表音的處理不會只用單一方法,往往是多種方法綜合使用。
總的來說,大字的造字有一定規(guī)律,但對曼都語的學習者來說,仍然是需要加強記憶的部分。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