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品38年,我看哭了
郭德綱開播了。
陳佩斯、郭德綱、英達坐陣,全國各地喜劇演員赴賽。
結果沒營銷,沒熱度,眼看著國產喜劇的又一次自救沒了水花。
觀眾評價:
評委點評比選手表演有看頭。

不談其它喜劇門類,只談小品。
兩期看下來,竟無半點余味。學員表演,或費勁太大,或邏輯不通,再加個煽情的結尾,看得人著實頭大。


挺奇怪,反倒是以前的小品人都跑了。
拍電影的拍電影,搞話劇的搞話劇。
小沈陽甚至跑去參加《我就是演員3》,被問到緣由,他說:“小品我放棄了,小品現(xiàn)在都是喜頭悲尾,我不喜歡,我喜歡逗大家笑。”
表情無奈,話里心酸。

納悶了,以前打開電視,明明最愛看小品重播,十遍百遍不厭。
可今日怎衰落到如此地步?我試著從頭去找找答案。
>>>>群英薈萃,大將生來膽氣豪
1984年春晚后臺。
陳佩斯和朱時茂臨上場前,籌備組的人問:“人家有相聲、雜技、魔術,你們這個該叫什么?”兩人一合計:“就叫‘小品’吧。”
追本溯源,小品被確定為獨立表演形式是在這屆春晚。
但,早在1983年首屆春晚就有類似表演。
表演者還是位泰斗級人物——嚴順開。
中國唯一一位獲得“卓別林手杖獎”的演員,81版《阿Q正傳》中阿Q的扮演者。

那屆春晚有觀眾點播,不少人點嚴順開。
盛情難卻,他便走上臺來了段一分多鐘的《阿Q的獨白》,中間摻雜著阿Q式國罵“媽媽的,騙你是你兒子”,還有那句經典的“吳媽,我想跟你睡覺”。
大俗即大雅。

除了這段,嚴順開另表演了啞劇小品《彈鋼琴》。
無實物表演,夸張中有度,細節(jié)里藏包袱,中途還把自己給彈哭了。
這生動勁兒,后來我只在陳佩斯身上見過。

嚴順開再登春晚已是十年以后,這期間,穩(wěn)坐小品頭把交椅的是陳朱二人。
說來也怪,倆人的《吃面條》我看了不下數(shù)十遍,從小看,年年看,但次次看都笑得跟個二傻子一樣。
審節(jié)目的時候,就有人擔心讓觀眾笑得這么厲害行不行,又嫌這節(jié)目俗,沒有價值導向。
以至于大年三十晚上,倆人還在等通知“上還是不上”。
陳佩斯想撂挑子走人,被朱時茂勸住:“再等等,不急這一刻”。
最后導演黃一鶴拍了板:“沒有領導點頭,也沒有領導搖頭,因此我決定讓你倆上,但出了錯自己擔著?!?/strong>

今日再看《吃面條》的編排,仍可稱作范本。
一條線:拍吃面條戲;兩個點:演員貪嘴,導演愚拙;幾個彎:一碗面,兩碗面,三碗面......
陳佩斯放得開,朱時茂收得住。
所謂“出道即巔峰”,大抵如此。

次年的《拍電影》是《吃面條》的延續(xù),但流傳度遠比上前作,把視頻翻出來,估計很多人挺懵,現(xiàn)場怎么黑燈瞎火的。
原因是受洛杉磯奧運會開幕式啟發(fā),黃一鶴想將第三屆春晚辦得恢弘,便將場地定在工人體育館。
但技術沒跟上,場地沒暖氣,通訊設備掉鏈子,燈光也出了問題。
事后,群眾寫去信批評,央視在新聞聯(lián)播致歉。
這要放在今天.......
得,想都不敢想。

發(fā)掘陳佩斯、朱時茂的是相聲演員姜昆,他不僅挖了這倆寶,還挖了另一寶——趙本山。
1987年那會兒,姜昆紅得發(fā)紫,卻在鐵嶺巡演時碰了釘子,鐵嶺人民嘴不留情“跟俺們那旮的趙本山比起來差老遠了”。
姜昆倒要看看這姓趙的是何方神圣,結果看了出他的《瞎子觀燈》就被逗得前仰后合,服了,有意挖他。
后來郭德綱講,趙本山能登春晚,除了姜昆挖掘,還靠一車茅臺打點。

有人上春晚不遺余力求機會,有人上春晚不費吹灰之力。
說的正是趙麗蓉。
趙麗蓉生于1928年,長于戲院,后學評劇,以彩旦出名,所謂“彩旦”,即“配角”“丑角”。
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曾夸她“一人千面,當之無愧”,尚小云為她題字“雅俗共賞”,梅蘭芳則送給她一張自己穿西服的照片。
可見其實力不俗。

春晚籌備組有兩人是趙麗蓉的戲迷,力薦她上春晚。
趙麗蓉得了消息,有些猶豫,也怕給評劇人丟面,便給籌備組提了兩個要求,劇本求好,人物求新。
1988年,趙麗蓉首登春晚,作品是《急診》,搭檔里有“濟公”游本昌。
一口唐山音,發(fā)髻梳在后,演一溺愛孩子的姥姥,有句臺詞挺傳神:
“現(xiàn)在小孩作業(yè)那叫一個難,3加6就行了,還減去個5,這不是長蟲(蛇)跟王八打架,凈繞脖子。”

趙本山就慢了點,兩年后才登上春晚,演《相親》。
農村人,歪帽檐,舞臺形象自此定住,開場來段順口溜也成了他的特色:
“你說我兒子凈出新鮮事兒,竟讓我這當?shù)奶嫠嘞眿D兒;我說不來吧,他就跟我來氣兒;那孩子哪點都好,就是有點驢脾氣兒。”
結果一炮而紅。

自此,陳佩斯、趙麗蓉、趙本山,我心中的小品三巨頭,齊了。
1990年至2000年,可稱作“諸神時代”。
>>>>諸神時代,凡今誰是出群雄
若問我最愛的春晚小品,我私心會選《主角與配角》。
表演妙,臺詞巧,梗多活好,能咂摸回味良久:
“沒想到啊沒想到,你朱時茂這濃眉大眼的家伙也叛變革命了?”
“是你把鬼子引到這來的?”
“你還管得了觀眾愛看什么嗎?”

《主角和配角》可視作陳朱二人的春晚創(chuàng)作峰值,此后下滑,《警察與小偷》算佳作,但《大變活人》與《王爺和郵差》遠非兩人該有的水準。
個中博弈,幾方制衡,讓我想起陳佩斯挺不客氣的一段話:
“那兒已經不是一個創(chuàng)作的氛圍,所有在那里工作的人都以老大自居,都是爺,誰都惹不起......工作就這么粗糙?!?/strong>

小品人脾氣都倔。
趙本山的《牛大叔“提干”》,原劇本是寫鄉(xiāng)政府鋪張吃喝,后經審查改成企業(yè)經理,力度削弱不少。
他故意留了一手在排練時沒露,到了直播時拎著一串甲魚蛋說:“扯蛋扯蛋,是不是打這來的”,結尾又回扣了一句“事兒沒辦成,在這學會扯蛋了?!?/strong>
臺下直接笑噴了,他分明話里有話。
挺狂。

趙本山的小品諷刺意味極濃,其中又以《拜年》《賣拐》《賣車》《心病》最甚,也是這幾個作品捧出了“鐵三角”趙本山、范偉、高秀敏。
少有人知,鐵三角背后還有跟支柱——編劇何慶魁。
何慶魁的語言包袱一絕,僅《拜年》就有:
“地球非得圍你轉?你是太陽?。?!”
“產房傳喜訊,人家升(官)了!”
“耗子給貓當三陪,你掙錢不要命了!”

其它就更多了,數(shù)不勝數(shù):
“忽悠,接著忽悠?!?/strong>
“不打針不吃藥,就是坐著跟你嘮?!?/strong>
“雙腳離地了,病毒就關閉了,聰明的智商又占領高地了?!?/strong>
更有神來之筆“母豬的產后護理”“要啥自行車”“沒事走兩步”。

趙本山 范偉 高秀敏《賣拐》
趙本山與宋丹丹的《昨天 今天 明天》《鐘點工》亦是出自何慶魁之手,拍電視劇《劉老根》,何慶魁也在其中出了不少力。
高秀敏對何慶魁有知遇之恩,高出名時,何還名不見經傳,高一路舉薦何,之后兩人情愫漸生。
何慶魁給趙本山寫本子有個條件,春晚得帶上高秀敏。
2004年左右,高秀敏與趙本山鬧掰,何慶魁便不再與趙合作。

趙本山知人善用,何慶魁走后,還有其他人。
《昨天 今天 明天》打響了“白云黑土cp”第一槍,第二部《說事兒》也沒拉后腿。
貢獻的梗包括但不限于“四十一天的貂絨”“拉磚的拖拉機”“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strong>,以及“湊活過唄,還能離咋滴”“女人嘛,就要對自己狠一點”。
對了,還有被用來糊墻和擦腚的白云著作《月子》。
《說事兒》的編劇叫張猛,后來他拍了部好片,叫《鋼的琴》。

相比于陳佩斯的嬉笑不恭,趙本山的銳利不忿,趙麗蓉更像居于兩者之間,她有諷刺,但包裹在圓滑溫和的表演之中。
鞏漢林曾講,初見趙麗蓉完全是小迷弟心態(tài),緊張得不行。
倒是趙麗蓉說了句“哎呀,這是兒子來了是吧”,把他拉到旁邊坐下。
叫“兒子”是因兩人首次春晚合作演母子。
中途還有個插曲,導演組曾想把鞏漢林拿掉,是趙麗蓉保他,后來,鞏漢林喊趙麗蓉“趙媽”,也叫一聲“老太太”。

兩人最經典的作品當然是《打工奇遇》。
“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這酒怎么樣,聽我給你吹.....其實就是那二鍋頭兌的白開水”,諷刺的是當年天價白菜事件。
詞兒我?guī)缀蹩梢阅诚聛恚咸纳袂閯幼饕材苤噩F(xiàn)于腦海中。

還有那揮毫潑墨的四個字“貨真價實”。
春晚播出后,有許多企業(yè)想邀趙麗蓉來題字,被婉拒。
其實趙麗蓉自小不識字,“貨真價實”這四個字她練了足足四個月,就為了臺上幾秒鐘。
不遜行家。


可惜,那時我還不懂,一切都早埋下伏筆。
只待日后許多年才讀懂大笑背后的草蛇灰線。
>>>>心力交瘁,曲木為直終必彎
1995年,排練小品《如此包裝》時,趙麗蓉查出骨質疏松,膝關節(jié)需要做手術。眼看春晚在即,不愿停下。
當晚演出卻出了事,在演到“你說難受不難受”時,趙麗蓉一個踉蹌嗑到地上,觀眾以為這是提前排好的小包袱。等趙麗蓉再站起時,表情略顯痛苦,也只當是表演得恰當好處。
臺上撐著,下臺腿已經瘸了,當晚便進了醫(yī)院。


四年后排練《老將出馬》,趙麗蓉突然咳血,照舊馬不停蹄地投入排練。家人先一步知道檢查結果,選擇瞞下。
其實是肺癌。
小品中有處情節(jié)是要安排泰森跟趙麗蓉對打,趙麗蓉假裝嚇了一跳,卻晃了下身子,鞏漢林與金珠趕忙攙扶,倆人的臉色都有些不對勁。

這兩個小品我看了十幾年,以前從未察覺到異樣,記憶里只剩那些妙語連珠的段子“麻辣雞絲”“點頭Yes搖頭No,來是Come去是Go”。
知道內情再看,心境全然不同,難過更甚。

《老將出馬》是趙麗蓉最后的春晚作品,她還唱了英文的《我心永恒》,聲音啞啞的,算不得天籟,但再聽有想哭的沖動,畢竟“永恒”可太難了。
趙麗蓉演了大半輩子配角,《紅樓夢》里的劉姥姥,《西游記》里的車遲國王后......63歲卻憑借《過年》拿下了東京電影節(jié)最佳女主。
這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jié)影后。

姜文曾稱趙麗蓉為一流的演員?!熬驼f你甭管帶著什么心情,甭管對她有什么樣的看法,您看她演戲,忘了,自己什么都不是了。我佩服,我就是愛老太太?!?/p>
兩人是唐山老鄉(xiāng),他一直想與趙麗蓉搭戲,也聊過,最終卻成了未完成的遺憾。
2000年7月17日,趙麗蓉逝世。
就在前一年,陳佩斯與朱時茂將央視旗下的公司告上法庭,理由是未經允許,刻錄自己演出的小品出售。
官司贏了,但央視舞臺甭上了,地方臺對二人也唯恐避之不及。

1998年的《王爺和郵差》成了兩人最后的春晚作品。
排練時,陳佩斯曾向春晚導演組提建議,為滿足觀眾求新求變的要求,可以使用高科技和電影蒙太奇手法呈現(xiàn)小品,遭到拒絕。
演出當晚,朱時茂的麥克風壞了。為救場,陳佩斯一直貼在朱時茂身邊表演,就為將朱時茂的聲音傳出去。
下臺后,陳佩斯大哭,他覺得呈現(xiàn)效果太差了。
“諸神時代”結束,只剩趙本山一枝獨秀。
漸漸,便有些形單影只的意味。
先是高秀敏的離開,再之后是范偉。
2003年,范偉看到一個劇本叫《看車人的七月》,讀罷很是喜歡,給導演去了電話,導演問他覺得劇本怎么樣,他說太好了太好了,但導演回得含糊,他察覺出這是不想用他。
范偉知道:“我那時候正演小品、電視劇,滿街喊我藥匣子的時候,讓我來演那個看車的小人物,他怕觀眾笑場?!?/p>
他一直怕被框死。

范偉遠不是他熒幕形象中彪悍咋呼的性格,有點內斂,甚至可以說是靦腆。
趙本山說他從不參加開機儀式,劇組聚餐也能避就避。
編劇宮凱波談及范偉離開春晚的原因,曾說“范偉的自尊心強,比較脆弱,在和趙本山的聊天中,被一些話弄得比較受傷”。
范偉的說法是壓力太大,常常頭疼欲裂,早生退意,直到2005年表演“賣拐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功夫》,上臺便說錯詞,他知道自己再無勇氣登上春晚舞臺。

痛哭難受的還有趙本山。
2008年春晚,小品《火炬手》末尾有一大段“任務性”煽情詞。演完趙本山在后臺大哭,宋丹丹過去抱他已是哭腔。

后來楊瀾問他原因,他說是文本太弱,要不是他倆人演更砸,并直言:
“作品給你不舒服的時候,覺得你在教育人的時候,那是最累的”。

同年,宋丹丹宣布不再上春晚,理由是創(chuàng)作壓力太大,不想等到被觀眾噓下臺的一天。
江湖自此再無“白云黑土”。
高秀敏、范偉、宋丹丹離開后,趙本山只能拉著徒弟去守“小品王”之位,可守這位子談何容易?
>>>>聚散離合,也難如鉤也難圓
春晚彩排壓力大。
晚上8點開始,凌晨1點結束,導演組審查,領導提意見,到兩三點,再修改討論,天可能都亮了。
兩個多月的準備時間,一個節(jié)目少說排上百遍,臨到跟前節(jié)目被斃也常有發(fā)生。
2009年,小品《送蛋糕》因為強烈的性暗示成分被斃,此時離春晚只剩12天。
趙本山和編劇在剩下的天數(shù)里排出了《不差錢》,一舉把小沈陽和丫蛋送上了全民皆知的位置。
算是險中求勝。

同年,小沈陽成了“謀男郎”,主演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
他肯定想不到12年后的某一天會說“我已經放棄小品了”,去綜藝競演證明自己還有演技。
命運難料。
倒是范偉真成了戲骨,憑借一部《不成問題的問題》拿下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陳佩斯則一心撲在話劇事業(yè)上,帶著群草根演員四處走??嗟經]有排練場,得自己打掃衛(wèi)生,清理廁所。
2011年,趙本山表演完《同桌的你》,再沒上過春晚,至今正好10年。
一個時代的終結。

2005年,高秀敏突發(fā)心臟病離世,年僅46歲。
葬禮上,趙本山大哭,范偉紅了眼,何慶魁悲痛不已。趙本山對何慶魁說:“以后咱不寫了,我養(yǎng)你老?!?/strong>
傷情最是晚涼天,憔悴斯人不堪憐。

這幾年,一代小品人和解的和解,釋然的釋然。
陳佩斯重返央視錄制《金牌喜劇班》,范偉客串趙本山的《劉老根3》。

徒留觀眾在回憶里打轉。
回看春晚,以前風頭都在小品,力壓相聲一頭,這些年又調了個兒,風往相聲吹。
相聲成了春晚討論度最高的語言類節(jié)目,專業(yè)小品演員數(shù)量銳減,換上大量流量。更讓人看清,小品是一個門檻極低,卻難夠到及格線的藝術。
郭德綱有句話不無道理:全靠同行襯托。
不禁心有戚戚焉。

我想起趙麗蓉逝世前,病痛加化療,頭發(fā)落光,體重速跌。
她囑咐兒子謝絕所有探望“你可千萬,你要給我藏起來”。她就想著讓大家只記得那個健康活潑的趙麗蓉。
追悼會時,上萬群眾自發(fā)組織前來送行。手拿鮮花照片,上面寫著“深切緬懷 一代名流”,下面是趙麗蓉燦爛的笑臉。

如她所愿,只記笑臉。
大家形容趙麗蓉的離世:從此天堂有了笑聲。
你看,那時的明星是全國人民的明星,現(xiàn)在的明星只是粉絲的明星。
這幾天翻找資料,我才知道原來演《不差錢》時,趙本山發(fā)了高燒,所以總是咳嗽;演《主角和配角》時,朱時茂把手槍的背帶扯開了,他直接用蠻力把它戳進了鐵栓里;下午審查節(jié)目,趙麗蓉上午就先把妝扮上了,不躺不睡覺,就這么挺著。
敬業(yè)與才情,對演小品來說,缺一不可。
趙本山曾翻來覆去的強調:“春晚小品它的最大主題是快樂?!?/strong>
而非故意賺取觀眾眼淚,強行升華主題,武斷出圓滿卻潦草的結局。

快樂太簡單了。
簡單到要小品人拼盡全力,才能幫觀眾達到那一刻的輕松。簡單到要用歡樂去消解苦難,以此痛飲生活的滿杯。
小品是什么,小品是昨日之苦與明日之苦中間的安身之所。
而小品的初衷,是陳佩斯那句:“我要告訴觀眾,你有笑的權利”。
參考資料:
1.《東北喜劇小品藝術與文化現(xiàn)象研究》,楊帥
2.《生存大師趙本山》
來源: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