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莫測的旋轉:左側旋與右側旋

相信對于大部分有一定基礎的乒乓球愛好者來說,上、下旋球的應對并不困難,但要處理好左、右側旋球卻絕非易事。難以辨認的發(fā)球、曲度極大的弧線、變幻莫測的落點,不由自主的彈跳——側旋球的弧線令人贊嘆,也使人抓狂,其難以判斷的特點更是讓人心生疑慮,進而無從下手。

即使在專業(yè)領域,側旋的理解和運用也是干擾和考驗對手的妙著。在高度緊張的競技比賽中,靈機一動帶來的旋轉變化,常常會為似乎已敲定的結局挑動勝利的天平。

那么,如何認識左、右側旋的性質和特點,并運用到乒乓球實戰(zhàn)的各項技術之中呢?現(xiàn)在,隨著本篇文章,我們來認識飄忽不定、變幻莫測的左、右側旋吧。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已經(jīng)介紹過乒乓球的三條基本旋轉軸與圍繞其產(chǎn)生的三對旋轉,

其中,上下軸是通過球心與臺面相垂直的軸,根據(jù)擊球者的方位,擊球瞬間,開始時向左旋轉的為左側旋球,開始時向右旋轉的為右側旋球。?

擊球時,如果我們用垂直的拍面向左前方用力,會產(chǎn)生左側旋。反之,如果用垂直的拍面向右前方用力,則會產(chǎn)生右側旋。?
現(xiàn)在,我們從微觀的角度來分析這個過程。當我們使用反膠發(fā)右側旋球時,觸球瞬間球拍的膠皮會產(chǎn)生形變,乒乓球左側(即球拍靠左的部位)的膠皮形變程度要大于球體右側(即球拍靠右的部位)的。膠皮的形變不再對稱,因此球拍對球的力量N'就會偏離球心O,我們將力量N'分解成使球前進并提供速度的撞擊力N,以及摩擦力F。摩擦力F使球產(chǎn)生繞上下軸逆時針旋轉的右側旋,并提供了沿著球拍右側(即F方向)的初速度(所謂初速度,就是球離開球拍并開始飛行的初始速度,初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它與旋轉、弧線息息相關)。

我們生活在被大氣所包圍的環(huán)境之中,乒乓球也不例外,被打出的乒乓球在飛行的過程中,必然受到與球體前進方向完全相反的空氣阻力。右側旋球在飛行過程中,由于其繞上下軸逆時針旋轉,因此球體右側的環(huán)繞氣流速度方向與迎面而來的空氣阻力速度方向相反,流速變慢,壓強變大;而球體左側的環(huán)繞氣流速度與空氣阻力速度方向相同,流速變快,壓強變小。根據(jù)伯努利方程,空氣給乒乓球一個從右向左的空氣壓力,這種橫向的力也稱為馬格努斯力。在乒乓球的飛行過程中,馬格努斯力不斷推動著乒乓球,因此右側旋在飛行時弧線產(chǎn)生明顯的向左偏拐(對于發(fā)球者而言)。

實戰(zhàn)中,我們經(jīng)??梢钥吹铰殬I(yè)運動員打出側旋弧圈球,其弧線的偏拐程度令人瞠目結舌。

反之,左側旋飛行時,弧線則會產(chǎn)生明顯的向右偏拐。

值得注意的是,左、右側旋的飛行弧線并不是一開始就朝著馬格努斯力的方向偏拐,而是在向左、右方向飛行了一段時間才逐漸朝馬格努斯力的方向偏拐,這是由于側旋球受到了初速度的影響。以右側旋為例,當我們擊出右側旋時,摩擦力會使球會獲得沿著球拍切向方向(向右)的初速度,因此在剛開始乒乓球會朝發(fā)球方的右側飛行,但隨著馬格努斯力的影響,乒乓球會逐漸回歸正確的軌道,產(chǎn)生向左的回旋。這也就是所謂的“香蕉球”的由來。

眾所周知,球網(wǎng)是攔在乒乓球前進道路上的一座大山,一般來說,我們打出的球必須具有足夠的前進力和弧高,才能順利通過這一難關。不過,利用左、右側旋的“蛇”形弧線,我們可以繞過球網(wǎng)的局限,創(chuàng)造出富有靈感的天才回球。

左、右側旋落臺后,由于側旋球的旋轉軸是上下軸,與臺面垂直,相當于臺面接觸到球體旋轉強度最弱的區(qū)域,左、右側旋給臺面的摩擦作用力很小或幾乎沒有,則臺面給球體的反向摩擦作用力也很小或幾乎沒有,因此左、右側旋落臺后幾乎不會產(chǎn)生側跳,這和順、逆旋的特點有著顯著區(qū)別。
我們再來研究一下用球拍接左、右側旋球時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我們將拍面直立,使用平擋的手法擊球正后方。以右側旋來球為例,觸球瞬間,球拍的膠皮產(chǎn)生形變,球拍右側的膠皮形變程度要大于左側,因此產(chǎn)生了偏離球心O的力量N',并分解為撞擊力N和摩擦力F。摩擦力F使球產(chǎn)生繞上下軸順時針旋轉的左側旋,并提供了沿著球拍左側(即F方向)的初速度。受到初速度的影響,乒乓球向F方向(即左側)彈飛。換言之,當我們使用平擋的方式接右側旋來球時,擊出的球變成了左側旋。

將以上摩擦作用過程簡單概括一下,就是平擋右側旋來球時,球給拍面一個向右的摩擦作用力,則拍面會給球一個向左的摩擦作用力,使球轉化成左側旋,并使球向(接球方的)左前方彈飛。

平擋左側旋則相反,會使球向(接球方的)右前方彈飛。

綜上所述,左、右側旋不僅能夠改變擊球時的初速度方向,也擁有強大的改造弧線的能力,同時能在對手接球環(huán)節(jié)制造困難,因此被廣泛運用于乒乓球技術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

同上、下旋相結合的側旋發(fā)球,能夠有效迷惑對手,使對方的搶攻意圖落空。

同上、下旋和順、逆旋混合的側旋發(fā)球,可以制造飄忽不定的弧線,增加對手判斷的難度。

以側擰為代表的前三板搶攻技術,出其不意,創(chuàng)造主動,一招制勝。

切、抹、撇、喇等靈活多變的技巧,能夠有效化解對方的兇猛進攻,使其疲于奔命。

又或者通過節(jié)奏變化,使對手難以適應,出現(xiàn)擊球質量下降,為我方轉守為攻創(chuàng)造機會。

在一定的條件下,左、右側旋也在相持進攻大放異彩。

乒乓球的旋轉是極其復雜的,每一個回球往往都包含著多種混合旋轉。人們常常將左、右側旋與順、逆旋混淆,究竟二者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呢?我們將在之后的文章中詳細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