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總有人要“糾正”單身?

<在每5-6人中就有一人單身的今天我們還在糾正單身嗎>
在過去的很多時候,只要說到單身不少人就忍不住想糾正一番。(怎么還沒有對象呢,我來給你介紹幾個。你這個年紀該戀愛結(jié)婚了...)。仿佛單身就是缺失,單身就是凄涼,單身就是蒼老頹唐,并且我們也總是喜歡把我們的親密愛人稱之為另一半,仿佛我只有一半,需要另一半才能完整似的。真正讓你不完整的恰恰是你這種“我不完整的心態(tài)”和“非要糾正單身的執(zhí)念”。
截止2022/12 中國單身人口達2.4億占比17%+,就是說每5-6人中就會有一個人是單身,所以還把單身當做議程異常情況并且妄想加以修正,那么就真正脫離現(xiàn)實了。
其實家庭的組合也在隨著社會的衍化而不斷變化(各種各樣家庭-->單身獨居/朋友同居),獨居并不特殊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但如今還是有很多的單身歧視。而更多的 單身歧視都是帶著“我為你好”的道德綁架(“我也是希望你早日脫單獲得幸福呀!”,難道我單身就不幸福啦?)
雖然美國的一個調(diào)查顯示40%的已婚人士她們認為非常的幸福,而在離婚、喪偶、分居獨居的人中僅有24%的人認為是幸福的,差異十分明顯,所以大家可能會認為結(jié)婚更可能幸福。但是婚姻增強了幸福還是幸福的人更愿意,更容易結(jié)婚?這還真的不好說。其實擁有豐富社交生活的人幸福感可能很強(這里的社交生活并非是泛泛之交而是有質(zhì)量的社交)。
但是雖然說結(jié)了婚幸福感會更高可能不是事實,但是卻阻止不了很多人把婚姻當成了救命稻草。最愚蠢的決定就是把婚姻當成是幸福的良藥卻忽視了自己想要什么。
比如LL28歲分手,4年青春獻給了錯的人而撥亂反正最好的方式就是趕緊找一個對的人結(jié)婚,結(jié)果和當和一個看似合適的人結(jié)婚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仍然是孤獨的。本覺得結(jié)了婚一切都會好起來,就不會感到孤獨了但是決定孤獨感的并不是人際關系的數(shù)量和形式而是質(zhì)量,正如“有質(zhì)量社交生活的人就不會感到孤獨”。
所以把單身視作孤獨是一種歧視,把伴侶視作出路也一樣。
過去BB覺得單身只是一個過渡狀態(tài)自己早晚都得找個人結(jié)婚。就這樣熬到了家里人都逼他的狀態(tài),他實在是被逼煩了就找了一個暗戀自己好幾年的人結(jié)婚(喜歡的人不在身邊,我就喜歡身邊的人,這是一種正常的我們都可能有的可得性偏差)。BB想隨便找個人過但過得并不好。剛開始BB很享受女生對他的好,他也很感恩地回報女孩但是總是感覺差了一點,最后還是分開了。
所以不要覺得單身只是一個過渡狀態(tài),在百歲人生的當下單身持續(xù)的時間可能是20年、30年甚至更長,是人生的正常組成部分,所以不要隨便找個人把自己嫁了或娶回家。先把自己過好,因為單身過得一塌糊涂的,戀愛和婚姻大多也過得一塌糊涂,單身沒有解決的問題在戀愛和結(jié)婚之后也同樣解決不了。
單身不僅是生活的一個過渡狀態(tài)而是多元生活方式的一種,而單身社區(qū)的建立是應對多元生活方式的一種嘗試,也未嘗不是一種新商機。
單身和結(jié)婚一樣只是生活的一個可選項,不是自我實現(xiàn)的唯一途徑,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chǎn)物,不應該受到排斥和歧視。相反社會應該為未來可能出現(xiàn)大量的獨居人群做好服務和保障,但現(xiàn)在社會的主流價值文化依然把人們的價值綁定在婚姻是否成功這一條條件上,而忽略了自由、獨立、重視自我的群體,拜托單身歧視需要我們共同努力,那么就從努力把自己過好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