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風格是懷舊?永不過氣的像素風格

小時候,我們操作著小霸王手柄望著電視機上傻乎乎的馬里奧大叔上串下跳,那個時候的世界顏色很少都是方塊,但我們還是樂此不疲探索著,甚至冒著家長“藤條炆豬肉”的威脅。
什么是像素風格?
像素風格誕生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當時由于計算機硬件機能受限,使用像素進行繪畫可以更加節(jié)約儲存空間和讀取時間,所以考慮是實用性而非藝術性。因此當時很多游戲的美術都是程序員一手包辦的,那時候的“像素美術”也被稱為“程序美術”。
后來隨著計算機制造技術的提升,更多的儲存空間,像素藝術開始從實用性轉變?yōu)樗囆g性,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和設計師開始向像素的領域探索,程序員再也不用擔憂為了美術而禿頭(不要騙自己啦,做程序一樣會禿)。
有了專業(yè)的美術加入,以前那種簡陋的小方塊組合當然滿足不了藝術家們的創(chuàng)作,他們開始向高精度方向進發(fā),顏色越來越豐富,分辨率越來越高,每個像素都越來越小,最終所繪畫出每一張畫面都形成一種獨特的細膩感,如同你媽晚飯來個一鍋亂燉,上桌時竟能分出五菜一湯的謎之細膩。
總得來說,像素風格是方塊等基礎圖案來傳遞視覺信息的藝術形式,通過不斷的組合、排列,用細小的方塊等小圖案堆砌創(chuàng)造出整體的形象。這種通過像素顆粒規(guī)律組合和保留鋸齒邊緣的視覺風格,就變?yōu)楝F(xiàn)今我們的所說的像素藝術。
然而開往像素世界的小火車就到此為止,3D技術的興起,人們紛紛開始追求真實,我們這些還遺留在像素世界的孩子,只能拿出人力軌道車慢慢的探索著這里還沒開發(fā)的美景了。欸,我們車長叫樂高。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