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溫情地表現(xiàn)真實悲劇——《在公交車站直到黎明》




今天聊聊日本電影《在公交車站直到黎明》。
片名夜明けまでバス停で / At the Bus Stop Until Dawn (2022)。

《在公交車站直到黎明》改編自一起真實悲劇。
影片盡量用充滿溫情的方式表現(xiàn)這起苦難慘事,苦難可能發(fā)生在任何人身上,但至少在電影里還有殘存的溫度。

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北林三知子的中年婦女,她白天在咖啡店販賣自己制作的首飾,晚上在燒烤店兼職打零工。
疫情來后,咖啡店、燒烤店全部關(guān)門,北林三知子也沒了工作沒了住所。
沒有生活來源的北林三知子在公園游蕩,晚上在公交車站打盹,正式成為一名流浪漢。

(年輕時的大林三佐子)
真實故事發(fā)生在2020年11月16日深夜,64歲的大林三佐子露宿公交站時,被一位家住附近的居民用裝著石頭和礦泉水瓶的塑料袋擊中頭部身亡。
窮困潦倒的大林三佐子無家可歸,害怕給別人添麻煩,每天都是12點以后去公交站臺??伤齼H僅因為占用了公交車站臺的寬20厘米、長40厘米的座椅,就被附近居民嫌礙眼而下重手打死,死時身上只有8日元,相當于人民幣4毛……
NHK根據(jù)這起兇案設(shè)置了一部紀錄片,名叫《事件之淚:流落至公交車站,一位無家可歸的女性之死》(事件の涙:たどりついたバス停で~ある女性ホームレスの死~),導(dǎo)演高橋伴明在2022年將其改編成了這部電影,榮獲了2022年日本旬報十佳。
有關(guān)兇案的報道和紀錄片更是將這件事上升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很多人對此意難平,紛紛表示“她是被這個社會殺死的”“她就是未來的我們”。


幾年疫情,北林三知子是許許多多底層人士的縮影。她們沒有話語權(quán),不被任何人聽到看到,她們甚至害怕麻煩別人,不愿意被別人幫助。
就這樣,她們被病毒蹂躪后陷入貧困,工作、居所全沒了,身份、財富更是灰飛煙滅。她們唯一想要保留的只是自尊,而這一點點自尊也要被人剝奪。
當成為弱者后,哪怕不打擾別人,僅僅是存在就是過錯。

《在公交車站直到黎明》關(guān)注的不僅僅是兇案本身,而是有關(guān)社會孤立的話題。
誰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也許有的人突然就被置于“社會孤立”的境地。
沒有生活保障的人看到北林三知子的遭遇,想到的不會僅僅是一起兇案,而是未來可能的自己。誰都不希望自己努力生活了一輩子后,突然變得老無所依,哪怕自己不給別人添麻煩,也會被突然出現(xiàn)的人覺得礙眼,賞一記悶棍。

文明社會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對弱者的態(tài)度。
落后社會大家自顧不暇,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照顧弱者。而文明社會則不一樣,如果對弱者的態(tài)度令人心寒,誰還愿意為這個文明社會貢獻力量。
《拯救大兵瑞恩》就闡述了重金買骨的概念,只有讓人沒有了后顧之憂,人家才愿意沖鋒陷陣。北林三知子就是一個相反的例子,弱者老無所依流離失所還嫌不夠,還要被毆死,真是太讓人心寒了,也難怪真實報道引起那么大的反響。
說白了,關(guān)愛弱者就是關(guān)愛每個人。對弱者漠不關(guān)心的絕對不是文明社會。

《在公交車站直到黎明》是從被害者角度反映問題,2019年美國也有一部類似電影,叫《極右青年》(Cuck),是從極端青年的角度講述類似的故事。
極端主義者思維不健全,容易被人忽悠洗腦,被網(wǎng)絡(luò)上的排外言論洗腦后,開始抽刀向更弱者。他們以為自己是在為民除害,卻沒想到自己成了別人的黑手套。

毫無疑問,《在公交車站直到黎明》是一出大悲劇,但電影不能這樣拍,只能按照小清新的套路,硬生生地加入很多溫情設(shè)定。
如果北林三知子走投無路,真的走向犯罪道路,就像歐·亨利《警察與贊美詩》那樣,電影萬萬沒有上映的可能。
影片給了北林三知子很多不存在的溫暖,試圖用善良的溫情化解怨氣,用虛假的希望去歌頌女性之間的互助、底層人士的抱團取暖,仿佛這樣就可以逆轉(zhuǎn)苦難。
最終結(jié)果就像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那樣,導(dǎo)演拿到了一個絕佳社會題材,但只能極力地粉飾太平。大家能做的就是祈禱自己不要變成北林三知子。

溫情歌頌苦難,
善良粉飾太平。

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歡迎關(guān)注公眾號:妙看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