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農民拼命種糧,當時實施退林還耕,現(xiàn)在農民都不想種糧了

我們生活在秦嶺山區(qū),山區(qū)的田地基本上都是有一定坡度的小塊田地。在秦嶺山區(qū),有一些山是石質石渣薄土山,這種山上都是人工林或自然林,而少部分土質較厚山坡,一般會被開墾成田地。

大概20多年前,我們秦嶺山區(qū)的坡坡溝溝到處都是村民開墾的小塊農田,那時候提倡退耕還林,但是老百姓種糧的積極性特別高,相關部門各種提倡和禁止開荒種田,也無法阻止村民的種糧積極性。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老百姓慢慢的不再種地了,覺得種地劃不來,一年辛辛苦苦種地除去種子、化肥也就幾千元的價值收入,這還不算大半年的農民人力投入,所以近五、六年農村的田地基本上都撂荒了。雖然最近幾年政府又提倡退林還耕,給農民免費提供糧種,還有種地補貼,但是依然提不起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追其原因,還是因為農村基本上沒有年輕了,只有少部分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他們就算種糧,也只能種很少一點。農村現(xiàn)在老年人一輩子勤勞慣了,外出務工也沒有用工單位要他們,所以就算種地不賺錢,他們還是會種一點糧。

在秦嶺山村,農民煮飯的燃料都是使用木柴,所以在農村經??梢钥吹嚼夏耆藦纳缴匣蛱锕〉仡^收集木柴回家當煮飯的燃料使用。平原地區(qū)的農村煮飯的燃料以煤為主,而山區(qū)木柴隨處可取,最主要的是木柴沒有經濟成本。

在縣城附近的山上,村民會在自己的田地里種很多苗木,油松、銀杏樹、櫻花樹等種植的整整齊齊。
山區(qū)雖然比較閉塞,但是社會的巨變一樣影響著這里人的生活。就像20年前農民拼命的想種糧,退耕還林政策拼命的阻止山區(qū)農民種糧,而現(xiàn)在農民都不想種糧,又實施退林還耕。20多年前農村人家家戶戶都生兩三個孩子,那時候鼓勵“少生孩子多種樹”,而現(xiàn)在農村基本上看不到孩子,政策又鼓勵大家生孩子?,F(xiàn)在很多農民田中種的林木被鏟除,實施農田異地補償,用了平原地區(qū)的耕地建樓建工廠,在山區(qū)開荒地補償基本耕地,真是二十年河東,二十年河西。

最后,讓大家看一下山區(qū)的公路。山區(qū)的路不像平原地區(qū)的道路筆直,到處都能看到盤山公路。山區(qū)的農村主要道路也實施了硬化,把泥土路改造成了水泥路。雖然山區(qū)農村的水泥路都比較窄,但是基本上主要道路都硬化了,這可能是鄉(xiāng)村振興落實最好的成績,只是農村人越來越少了。二十多年前,農村泥土路上經常能看到人,現(xiàn)在硬化路上基本上看不到人,偶爾看到一個人,還是佝僂著身軀的老頭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