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高中語文統(tǒng)編必修上/下冊理解性默寫匯編及答案

2022-03-22 20:44 作者:高考大仙兒語文  | 我要投稿

統(tǒng)編必修上冊理解性默寫匯編及答案


《沁園春·長沙》理解性默寫

1.在《沁園春·長沙》中,面對大千世界,詞人發(fā)出慨嘆,表現詞人雄心壯志的詞句是:??????????????,?????????????????????????????

2.“??????????????。??????????????”兩句在《沁園春·長沙》中起過渡作用,描寫詞人舊地重游,引發(fā)了對往昔生活的回憶。

3.在《沁園春·長沙》中表現同學少年評論國家大事,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蔑視反動者的詞句是:???????????????,??????????????,??????????????。

4.《沁園春·長沙》中“??????????????,??????????????”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劈波斬浪的氣魄。

5.《沁園春·長沙》中用動物來表現生機勃勃的秋景的兩句是:??????????????,??????????????

6.《沁園春·長沙》中“?????????????????????,??????????????”兩句表現了青年學子意氣奔放,正當強勁有力之時。

7.《沁園春·長沙》中點明時間、地點和特定的環(huán)境的句子是“??????????????,??????????????,???????????????!?/p>

8.《沁園春·長沙》中運用對偶的手法描寫動態(tài)景物的兩句是“??????????????,

???????????????!?/p>

9.《沁園春·長沙》中,詞人面對“萬類霜天競自由”的自然之景,發(fā)出了“??????????????,??????????????”的慨嘆,表現了自己的雄心壯志。

10.《沁園春·長沙》中,“??????????????。??????????????”兩句引出詞人對往昔生活的追憶。

11.《沁園春·長沙》中以設問結尾,巧妙回答“誰主沉浮”這一問題的句子是“??????????????,????????????????????????????”。?

12.《沁園春·長沙》上片中描寫近景并使用動靜結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13.《沁園春·長沙》中起過渡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14.《沁園春·長沙》一詞中表現青年學子撰寫文章評論國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沁園春·長沙》中表現詞人年輕時評論時政,書寫激濁揚清文章的兩句是:??????????????,??????????????。

16.《沁園春·長沙》中表現了詞人年輕時意氣奔放,強勁有力的兩句是:????????????????????????????。

17.《沁園春·長沙》中景物描寫富有層次,其中最具動態(tài)美的兩句是:??????????????,??????????????。


《沁園春·長沙》參考答案

1.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2.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3.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4.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5.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6.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7.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8.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9.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10.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11.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12.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13.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14.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15.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16.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17.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


《芣苢》理解性默寫

1.《芣苢》一詩出自《詩經·周南》,這是婦女們采集野菜時唱的一首民歌,它的起首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芣苢》一詩中,“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是對采摘過程的細膩觀察。

3.《芣苢》一詩中,“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是對收工時滿載而歸的敘寫。

4.《芣苢》中,寫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來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

5.《芣苢》中,描寫女子順著莖成把采取車前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

6.《芣苢》中,描寫女子用衣襟兜住采摘車前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7.《芣苢》中,描寫女子把衣襟掖在腰帶上裝車前草回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8.《詩經·芣苢》一詩通過動詞的變換,將勞動的細節(jié)和勞動的過程真實地表現出來。其中,由“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是對采摘過程的細膩觀察;由“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是對收工時滿載而歸的敘寫。


《芣苢》參考答案

1.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2.薄言掇之????薄言捋之????

3.薄言袺之????薄言襭之????

4.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5.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6.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7.采采芣苢????薄言擷之????

8.薄言掇之????薄言捋之????薄言袺之????薄言襭之? ??


《夢游天姥吟留別》理解性默寫

1.古代詩詞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表現詩人蔑視權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善于描寫想象的世界,他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寫云中仙人出場時的穿著與出行工具的詩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嘆為觀止。

4.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由現實轉入夢境的過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由夢境轉入現實的過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夢游天姥吟留別》流露出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時此刻詩人感到最能撫慰心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詩人看來,徜徉山水的樂趣,才是最快意的。

7.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登天姥仙山的所見所聞,只見東方的海中涌出一輪紅日,四周是蒼翠的群山,耳際是山頂的天雞的叫聲。

8.《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用“月”烘托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寫云中仙人出場時的穿著與出行工具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嘆為觀止。

10.《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寫天姥山巍峨挺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由現實轉人夢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由夢境轉入現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寫南朝詩人謝靈運住過的地方溪水清澈、猿啼凄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夢游天姥吟留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寫仙境的石門訇然打開,放眼望去,天空廣闊,不見邊際,在日月光輝的照耀下,金銀筑成的樓臺發(fā)出奪目的光彩。

15.當不愿意低三下四去侍奉權貴的時候,許多有志之士往往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

16.—些古典詩詞都曾流露出某種消極情緒。當感到失落,想發(fā)泄內心的愁苦時,我們可以吟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最能表現李白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8.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由現實轉入夢境的過渡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9.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善于描寫想象的世界,他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寫云中仙人出場時的穿著與出行工具的詩句“___________”和“_________”令人嘆為觀止。

20.《夢游天姥吟留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天姥山上的天氣和環(huán)境,渲染了緊張凝重的氣氛,為下文仙人出場做了鋪墊。

21.《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詩人直抒胸臆,表現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態(tài)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善于描寫想象的世界,他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寫云中仙人出場時穿著的詩句“霓為衣兮風為馬”與出行工具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令人嘆為觀止。

23.《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最能表現作者鄙棄權臣貴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夢游天姥吟留別》參考答案

1.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2.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3.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

4.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5.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6.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7.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8.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9.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

10.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11.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12.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13.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14.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15.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16.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17.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18.我欲因之夢吳越 ??一夜飛度鏡湖月??

19.霓為衣兮風為馬 ???虎鼓瑟兮鸞回車??

20.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21.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22.虎鼓瑟兮鸞回車 ??

2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短歌行》理解性默寫

1.漢樂府民歌《長歌行》詩中“東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詩句,來表現詩人的彷徨之情。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幾句寫詩人一邊喝酒一邊高歌,感嘆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好比晨露轉瞬即逝。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詩人在酒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難遣,靠什么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詩人歡迎賢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詩人將奏瑟吹笙,宴請賓客,不甚欣喜。

5.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幾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賢才而不得,點明了憂愁不斷的原因。

6.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

7.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把賢才比作光照宇內、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達了對賢才的渴慕。

8.漫步經典,我們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懷與抱負:《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歸心”,體現了曹操延攬人才、渴望一統(tǒng)天下的豪情壯志。

9.(原創(chuàng)題)歌曲《我們的新時代》中,歌詞“天下歸心相擁第一百個春天”,“天下歸心”用的是曹操《短歌行》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典故。

10.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唐代立學家劉禹錫《陋室銘》中化用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北則靈”這一千古名句。

1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比喻新穎,生動形象地抒發(fā)了詩人對人生短暫的深沉感慨。

1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詩經》中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自己對賢才的渴求。

1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運用比喻手法,以明月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賢才而不得,點明了憂愁不斷的原因。

14.曹操《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勢解》中的句子來表現自己廣納天下賢才的壯志和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曹操《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達了詩人禮賢下士,統(tǒng)一大業(yè)的雄心壯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短歌行》中,運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暫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7.《短歌行》中,引用修辭表明作者渴望得到賢才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8.《短歌行》中,曹操以周公自比,表現自己想盡可能多地接納人才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9.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詩經》中的句子表達了自己對人才的渴望。這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20.《短歌行》中勸說那些有才能的人趕快擇主而事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21.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表達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短歌行》參考答案

1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2.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4.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5.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6.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7.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8.周公吐哺????

9.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10.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1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3.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14.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15.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16.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8.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19.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20.月明星稀 ???烏鵲南飛

21.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


《歸園田居(其一)》理解性默寫

一、情景默寫

1.《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露了詩人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為全詩定下一個基調,同時又是一個伏筆,它是詩人進入官場卻終于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

2.《歸園田居(其一)》中透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我們可以看出詩人生活十分閑適,有很多空閑時間。

3.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描繪的是田園風光,其詩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p>

4.陶淵明是很多古代詩人的偶像?!稓w園田居(其一)》寫出了很多人的心聲:“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5.《歸園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隨波逐流,固守節(jié)操,回鄉(xiāng)開荒種地,過田園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歸園田居(其一)》中透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閑適,有很多空閑時間。

7.《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為全詩定下一個基調,同時又是一個伏筆,它是詩人進入官場卻終于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

8.陶淵明在《歸園田居(其一)》中用鳥和魚來表達自己對田園和自由的向往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9.《歸園田居(其一)》中揭示陶淵明辭官歸隱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10.陶淵明在《歸園田居(其一)》中描寫草屋屋后房前優(yōu)美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11.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以鳥、魚作比,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

12.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用遠景鏡頭描繪村莊的平靜、朦朧和安詳特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雞狗的叫聲,與“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都運用了以聲襯靜的手法,襯托出一個和諧,安寧的意境。

14.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用比喻手法寫出詩人脫離官場、回歸田園后的喜悅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兩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它是詩人進入官場卻最終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

16.《歸園田居(其一)》中描寫鄉(xiāng)村中常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7.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兩句描述了屋前屋后綠樹成蔭、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色。

18.《歸園田居(其一)》用鳥和魚來表達自己對田園和自由的向往,這兩句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歸園田居(其一)》揭示陶淵明辭官歸隱的根本原因的兩句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歸園田居(其一)》參考答案

1.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2.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3.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4.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5.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6.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7.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8.羈鳥戀舊林 ???池魚思故淵

9.少無適俗韻 ???性本愛丘山

10.榆柳蔭后檐 ??桃李羅堂前

11.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12.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13.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14.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15.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16.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17.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18.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19.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登高》理解性默寫

一、情景默寫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獨之境,《登高》一詩中對此進行直接描述的兩句是:“????????????????????????????,????????????????????????!?/p>

2.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積詩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國運之恨,無限悲涼難以排遣的句子是:“????????????????????????????,????????????????????????!?/p>

3.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繪秋天落葉飄搖的悲涼之景,“______________”一句則直述自己身體不好還孤身登高。

4.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5.杜甫《登高》中抓住“猿”“鳥”等意象描寫夔州秋天景色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6.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眱删?,表現了作者漂泊異鄉(xiāng)、年老體衰的處境,也蘊含著要與命運進行抗爭的精神。

7.夔州一向以猿多著稱,峽口以風大聞名,杜甫在《登高》中體現這一特色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8.“落葉”是秋的典型特征,在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繪了落葉紛紛的壯闊秋景。

9.杜甫在《登高》中,從空間、時間兩方面著筆,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自登臺的感情融入詩句中的句子是:“?????????????????????????,???????????????????????。”

10.《登高》中寫杜甫一生坎坷,晚年也很艱難,生活困苦,身體多病,所以只好戒酒的句子是:“????????????????????????????,????????????????????????!?/p>


《登高》參考答案

1.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2.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3.無邊落木蕭蕭下????百年多病獨登臺????

4.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5.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6.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7.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8.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9.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10.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念奴嬌·赤壁懷古》理解性默寫


一、情景默寫

1.《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表現千百年來,才華橫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長江淘洗干凈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運用比喻修辭情寫赤壁的險要地勢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收束了對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寫,引起后面對歷史的緬懷。

4.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從不同方面對周瑜的形象進行了刻畫,“_________________”以婚事襯托其少年得意;“_________________”寫其裝束,表現了他的儒雅風度。

5.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分別從神態(tài)描寫和側面描寫的角度,把周瑜面對敵軍時的從容自信刻畫得淋漓盡致。

6.《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蘇軾以灑酒祭奠江月的豪舉來抒發(fā)人生似夢,壯志難酬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收束了對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寫,引起后面對歷史的緬懷。

8.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借美女襯托英雄人物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9.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表現周瑜有儒將風度,且指揮若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蘇軾以灑酒祭奠江月的豪舉來抒發(fā)人生似夢、壯志難酬的感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收束了對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寫,引起后而對歷史人物的緬懷。

12.《念奴嬌·赤壁懷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詞人感慨人生的短暫,情不自禁將酒灑在地上,以表示憑吊。

13.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赤壁賦》中都有對英雄人物的精彩描繪:周瑜“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釃酒臨江,橫槊賦詩”。

14.《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具體描寫赤壁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念奴嬌·赤壁懷古》下片,表達詩人曠達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

16.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描繪了周瑜的英氣勃發(fā)。

17.《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表達詩人曠達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描寫周瑜輕松從容大敗曹軍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描寫小喬剛剛和周瑜結婚,周瑜意氣風發(fā)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感嘆自己多愁善感,過早長出花白頭發(fā)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念奴嬌·赤壁懷古》參考答案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2.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3.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4.小喬初嫁了????羽扇綸巾????

5.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6.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7.江山如畫 ???一時多少豪杰????

8.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 ???

9.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

10.人生如夢 ???一尊還酹江月???

11.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12.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13.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14.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15.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16.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17.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18.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19.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

20.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理解性默寫

一、情景默寫

1.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辛棄疾回顧了元嘉年間的那次北伐,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本希望能夠“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終卻“____________”。

2.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詞人起筆便抒發(fā)江山依舊、英雄不再、后繼無人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3.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詞人登臨京口北固亭,想起英雄人物劉寄奴,發(fā)出對他北伐赫赫戰(zhàn)功贊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詞人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以廉頗自比,抒發(fā)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宋文帝劉義隆草率出師北伐,結果落得北望敵軍而驚慌失措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毙翖壖惨簧⒅臼諒椭性上С⒃缫褜⑺z忘,他只好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以“憑誰問:__________,__________”來抒發(fā)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

7.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回想起劉裕揮師北伐、收復中原故土的歷史事實,把其形象地概括為振奮人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

8.《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憂憤之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人們已忘卻戰(zhàn)敗的歷史,最為沉痛。

9.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寫孫權時期的舊跡已被歲月洗滌凈盡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贊嘆劉裕北伐的強大氣勢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p>

11.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寫宋文帝劉義隆草率出師北伐,結果落得北望敵軍而驚慌失措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12.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抒發(fā)了對東吳繁華、孫權業(yè)績已隨歷史而去的感慨。

13.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描寫劉寄奴馳騁戰(zhàn)場,所向披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借古諷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告誡南宋統(tǒng)治階級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轍。

15.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廟宇下神鴉社鼓的熱鬧景象,意在指出人們早已忘卻戰(zhàn)敗的恥辱。

16.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借用廉頗的典故,表明自己雖然年老卻是壯志猶存,希望能夠為國立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參考答案

1.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2.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3.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4.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6.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7.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8.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9.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10.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1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12.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13.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1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15.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16.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


《聲聲慢》理解性默寫

一、情景默寫

1.《聲聲慢》中開頭有七組疊詞,看似平平淡淡無一愁字,卻字字含愁,聲聲寫愁,營造了一種如泣如訴的音樂效果,委婉細致地表達了詞人在遭受深創(chuàng)劇痛后的愁苦之情。這七組疊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2.《聲聲慢》中寫詞人晚年愁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見詞人滿心皆愁,酒入愁腸愁更愁。

3.《聲聲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捕述雨點打在梧桐葉上的情形,寫出了詞人不能自抑的凄苦。

4.《聲聲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說身世之痛、家國之恨、孤獨之悲等如何是一個愁字能包括得盡、概括得了的。

5.古代詩詞中,梧桐是凄涼悲傷的象征,如李清照《聲聲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點點滴滴”用梧桐渲染了凄涼的氣氛。

6.李清照《聲聲慢》中,詞人用傍晚時分,雨打樹葉來表現自己的孤獨寂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聲聲慢》中連用疊字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8.《聲聲慢》中點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清照《聲聲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十四個疊字層層鋪敘,分三個層次,由外而內,由淺入深,把詞人內心深處的悲哀、孤獨、寂寞、痛苦表現得淋漓盡致。

10.在《聲聲慢》中,李清照用雨點打在梧桐葉上的情形,寫出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聲聲慢》參考答案

1.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2.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3.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4.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5.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

6.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7.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8.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9.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10.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 ???點點滴滴? ??


《琵琶行》理解性默寫

一、情景默寫

1.《琵琶行》一詩的開頭,點明詩人秋夜送別友人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涼氣氛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寫琵琶女初次出場時猶豫不決、羞怯矜持的情態(tài)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表現詩人聽到琵琶女演奏的音樂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產生共鳴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以鳥啼和泉聲來比喻琵琶樂聲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中描寫詩人與友人分別時慘淡的場景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琵琶行》中描寫琵琶聲在沉咽暫歇后突然爆發(fā)出激越雄壯的樂音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昔日琵琶女名噪一時,眾多紈绔子弟爭相追捧。

8.《琵琶行并序》中,寫琵琶女在調弦校音時雖曲調未成但深情已露,表現琵琶女技藝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琵琶行并序》中,寫詩人謫居潯陽時,無論是在江花盛開的春日,還是在月色美好的秋夜,只能獨自一人喝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琵琶行并序》中,寫獨守空船的琵琶女夢到往事,淚流不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通過描寫環(huán)境的寂靜襯托出音樂帶給人們強大的感染力。

12.《琵琶行并序》中,詩人生動地描繪了琵琶女彈奏樂曲時旋律的變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曲調的婉轉流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樂聲的激越雄壯,用“______________”形容弦聲愈來愈低沉,以至停頓。

13.《琵琶行并序》中,點明詩人秋夜送別友人這一事件并渲染悲涼氣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詩人由琵琶聲想到珠玉聲,這是聲音的類比聯想。

15.《琵琶行并序》中,借明月和寒水烘托琵琶女獨守空船的凄涼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果想表達身不能共處,心卻能相通的意思,我們可以吟詠“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也可以吟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朱自清《松堂游記》中有這樣一段話:“好了,月亮上來了,卻又讓云遮去了一半,老遠的躲在樹縫里,像個鄉(xiāng)下姑娘,羞答答的?!比绻麚Q用詩句表達同樣的意思,我們可以引用《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聽了詩人的話后,所彈曲調一改前風,使得“_______”,后文用“座中泣下誰最多”的疑問,將詩人與他人對比,一句“_______”盡顯其悲傷凄切。

19.(全國卷Ⅲ)嚴格地說,潯陽并非絕對沒有音樂,只是聲音單調繁雜,實在難以人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達了這樣的意思。

20.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兩句借助對聽者和江中月影的描寫,側面表現了琵琶樂的巨大魅力。

2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兩句用比喻的手法,描寫琵琶曲由婉轉流利,變得緩慢滯澀。

2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兩句呈現了琵琶女彈琵琶的幾種手法和彈奏的曲目。

23.詩中生動描繪了琵琶女彈奏樂曲中旋律的變化,其中用“_______”描繪曲調的婉轉悠揚;用“????????????,_________”比喻突然發(fā)出的樂聲的雄壯激越;用“_____”比喻弦聲愈來愈低沉以至于暫時停了下來。


《琵琶行》參考答案

1.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2.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3.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4.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5.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6.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7.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8.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9.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10.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11.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12.間關鶯語花底滑????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冰泉冷澀弦凝絕????

13.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14.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15.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16.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17.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18.滿座重聞皆掩泣????江州司馬青衫濕????

19.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20.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21.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22.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23.間關鶯語花底滑????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冰泉冷澀弦凝絕? ??


《勸學》理解性默寫

一、情景默寫

1.《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點出君子要通過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

2.《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明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學習收獲大的道理。

3.《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資過人,只是他們善于利用外部條件來彌補自身的不足。

4.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形象地論述積累的重要性?!独献印分姓f:“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勸學》中則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勸學》以蚯蚓為例,論證了為學必須鍥而不舍,堅持不懈;同篇中與之相反的例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孔子曰:“學而時習之。”又說:“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避髯釉凇秳駥W》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的觀點,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對學習的認識。

7.劉禹錫詩云:“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焙蛙髯印秳駥W》中的“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表達出學生可以超過老師或后人超過前人思想。

8.荀子認為人的知識、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斷廣泛學習改造獲得的。“金”要鋒利,須“就礪”;人要改造成為“_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可見,學習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9.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形象地論述了積累的重要性?!独献印分姓f:“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避髯釉凇秳駥W》中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論語》中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闭撌隽藢W習和思考的關系,在荀子的《勸學》中,也有直接提到了學與思的關系,這個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勸學》中以雕刻為喻,強調學習應當堅持,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荀子《勸學》篇中的___________這句話印證了這句話。

13.韓愈《師說》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這句話與荀子《勸學》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觀點相同。

14.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需要通過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兩個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勸學》開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即“ 學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闡明了學習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6.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形象地論述了積累的重要性?!独献印分姓f“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避髯釉凇秳駥W》中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17.《荀子?勸學》指出:“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边@與韓愈《師說》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觀點是相同的。

18.《荀子?勸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木”與“金”的變化來進一步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人工改造,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


《勸學》參考答案

一、情景默寫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2.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4.(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學不可以已????

7.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8.知明而行無過,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9.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10.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11.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12.學不可以已????

13.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14.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15.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16.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1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18.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


《師說》理解性默寫

一、情景默寫

1.韓愈在《師說》中,明確提出擇師的標準,不應該看身份的高低貴賤,也不應該看年齡的長幼,正面表明觀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韓愈在《師說》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原因。

3.韓愈在《師說》中推崇從師的優(yōu)良學風,其中總結全文,并點明寫作《師說》的直接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勸學》中指出:“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這與韓愈《師說》中所表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觀點是相同的。

5.在《師說》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職為借口拒絕從師學習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國是一個有著尊師傳統(tǒng)的國家,韓愈在《師說》中指出教師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師說》中對當時恥于學習的現象發(fā)出慨嘆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師說》中闡述從師必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師說》中提出的擇師的標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韓愈的《師說》是寫給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說的“_______”,說明了李蟠的文章愛好,而“____________”,則說明了李蟠的儒學素養(yǎng)。

11.《師說》中,韓愈認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p>

12.《師說》中,韓愈把為子擇師和自身恥于從師兩種情形進行對比之后,表明自己態(tài)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p>

13.《師說》一文,論證思路嚴密,語言簡潔生動,“______,______”兩句簡練地概括出了“士大夫之族”恥于從師的荒謬心態(tài)。

14.從師態(tài)度不同,結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多,“_______”;今之眾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____________”。這就造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圣益圣,愚益愚”。

15.《師說》中,韓愈表明自己寫作本文的緣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教師,是知識和文化的傳播者,是人之精神、靈魂的塑造者。韓愈在《師說》中明確指出教師的職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7.求學需要實事求是的精神,不懂就要去請教、學習,如果有疑惑且不跟從老師學習,就會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況。?

18.在《師說》中,韓愈對人生而有惑卻不求解決之道,從而產生的嚴重后果進行闡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19.在《師說》中,韓愈盛贊百工互相學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20.在《師說》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作者寫作這篇文章送給朋友的原因。

21.韓愈的《師說》不僅有嚴密的論證思路,而且有簡潔生動的語言表達,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練地概括了士大夫不愿從師的荒謬心態(tài)。

22.《師說》中作者認為“學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師說》中擇師的標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師說》中表達寫作目的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梢娝麑δ贻p好學者的扶掖之心。


《師說》參考答案

1.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2.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4.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5.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6.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7.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8.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9.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10.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11.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

12.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13.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14.猶且從師而問焉????而恥學于師????

15.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16.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17.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18.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19.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20.余嘉其能行古道????

21.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22.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

23.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24.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


《赤壁賦》理解性默寫

一、情景默寫

1.《赤壁賦》中,寫江上水氣彌漫,水的光色與天相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賦》中,描寫曹軍攻破荊州后,順流東下時的盛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賦》中,慨嘆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賦》中,用蛟龍和嫠婦聽到簫聲的反應來表現簫聲凄切、委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蘇軾在《赤壁賦》中慨嘆“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蘇軾在《赤壁賦》中用蛟龍嫠婦聽簫聲的感受,來突出簫聲的悲涼與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赤壁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形容小船像一片葉子任意漂蕩在寬闊浩渺的江面上。

8.《赤壁賦》中,蘇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發(fā)其思慕“美人”而不得的迷惘惆悵之情。

9.《赤壁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緊承“余音裊裊,不絕如縷”,把洞簫的哀音表現得形象真切。

10.《赤壁賦》中,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感嘆個人在天地間生命短暫和渺小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赤壁賦》中,面對浩浩蕩蕩,奔騰不息的長江,吹洞簫的客人由此發(fā)出人生短暫的感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針對客人對人生短促,生命無常的感慨,蘇軾在《赤壁賦》中以江水、明月為喻,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觀點。

13.蘇軾在《赤壁賦》中提出與“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相對的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赤壁賦》中寫江上水汽彌漫,江水無邊無際與天相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赤壁賦》中概括了曹操軍隊在攻破荊州后,順流東下時的盛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赤壁賦》中慨嘆“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赤壁賦》中用蛟龍和嫠婦聽到簫聲的反應來突出簫聲的悲涼與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赤壁賦》中寫希望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赤壁賦》中,蘇軾運用一系列比喻形容洞簫聲,描寫聽者感受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赤壁賦》中,蘇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概括了曹操的軍隊在攻破荊州后順流而下的軍容之盛。

21.在《赤壁賦》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感傷我們個人在天地間生命短暫和個體渺小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赤壁賦》中,蘇軾寫泛舟赤壁,如同架風飛行,飄然欲仙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赤壁賦》中描繪秋江的朗爽與澄凈,也恰好體現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蘇軾《赤壁賦》中的這幾句話常被用來勉勵人們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25.在《赤壁賦》中,蘇軾用“_________”一句,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從東山之上升起的月亮在夜空中緩緩移動的情形。

26.蘇軾在《赤壁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來表現泛舟的快樂,任憑一葉扁舟隨意漂蕩,在“水波不興”的遼闊江面上自由來去。

27.蘇軾《赤壁賦》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了曹操的軍隊在攻破荊州之后,艦船連綿、旗幟遮天的景象。

28.蘇軾《赤壁賦》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通過側面描寫表現簫聲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調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歡樂轉入悲涼。

29.蘇軾《赤壁賦》中運用比喻的手法,感嘆生命短暫和個體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0.蘇軾在《赤壁賦》中表現了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其中表明如果從事物變化的角度來觀察天地萬物,則萬物時刻都在變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賦》參考答案

1.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2.舳艫千里????旌旗蔽空????

3.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4.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5.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

6.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7.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8.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9.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10.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11.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12.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13.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4.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15.舳艫千里????旌旗蔽空????

16.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17.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18.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19.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20.舳艫千里????旌旗蔽空????

21.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22.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23.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24.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25.徘徊于斗牛之間????

26.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27.舳艫千里????旌旗蔽空????

28.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29.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30.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登泰山記》理解性默寫

一、情景默寫

1.姚鼐《登泰山記》中寫山頂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姚鼐《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寫作者在山頂遠望所見的景色。

3.姚鼐《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生動地展示了日出前風揚積雪、云霧彌漫的環(huán)境。

4.姚鼐《登泰山記》中寫日出時云彩的色彩變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桐城派作家非常重學問考據,《登泰山記》中泰山的地理形勢,登山路徑,東西南北方位距離等無不言之確鑿。例如,作者寫泰山南麓山路上:四十五里,_______,__________。

6.《登泰山記》中作者寫自己與朱孝純所走山路危險難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7.《登泰山記》中作者寫登頂泰山后遠望夕陽映照著泰安城,用“___________,?_____”兩個比喻句寫出了泰山安詳,明媚,肅穆中有溫柔飄逸之美的特殊風韻。

8.《登泰山記》中作者寫日出過程中天邊變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9.桐城派作家非常重學問考據,《登泰山記》中泰山的地理形勢、登山路徑、東西南北方位距離等無不言之確鑿。例如,作者寫泰山南麓山路上:四十五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登泰山記》中作者寫自己與朱孝純所走山路危險難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登泰山記》中作者寫登頂泰山后遠望夕陽映照著泰安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個比喻句寫出了泰山安詳、明媚,肅穆中有溫柔飄逸之美的特殊風韻。

12.《登泰山記》中作者登上天門之后看到的景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13.《登泰山記》中作者對天門攀登之艱難進行描繪的句子是:“道中迷霧冰滑,___________________”。

14.姚鼐在描寫完日出后,又回視日觀峰以西群峰的句子是:“或得日或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姚鼐《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泰山山頂雪后的美景。

16.《登泰山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日出前,天邊五彩繽紛的美麗景色。

17.《登泰山記》中用博戲的擲具形容所見到的山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姚鼐《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們仿佛看到作者頂風冒雪風塵仆仆、不遠萬里趕來登山的迫切心情。

19.姚鼐《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泰山山頂雪后的美景。

20.在《登泰山記》中,作者登上山頂,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21.在《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三句寫出了太陽從東海中升起的壯觀景象,充滿了生氣和力量,具有無比震撼的美。

22.在《登泰山記》中,作者寫自己在泰山頂上觀日出,“______________”一句對天氣的描寫與前文“迷霧冰滑”照應,再次突顯了天氣的惡劣。


《登泰山記》參考答案

1.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3.大風揚積雪擊面????

4.亭東自足下皆云漫,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

5.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

6.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

7.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8.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

9.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

10.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

11.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1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

13.磴幾不可登????

14.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15.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16.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

17.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數十立者,山也

18.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

19.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20.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21.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

22.大風揚積雪擊面????




統(tǒng)編必修下冊理解性默寫匯編及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理解性默寫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中,表現孔子不以年長自居,采用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使弟子毫無顧慮地說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 ? ? ? ??,?? ? ? ? ???!?/p>

2.孔子認為“禮”在國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為子路:“?? ? ? ? ??,?? ? ? ? ??”。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用“?? ? ? ? ??”。表達了對曾皙志向的高度贊賞。

4.《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從言談、動作等方面可以看出四個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子路的性格直率,從“?? ? ? ? ?”可以看出。

5.冉有比較謙虛,從他述志時說“?? ? ? ???,??? ? ? ??”中可以看出。

6.公西華比冉有更謙虛,從“?? ? ? ? ??? ? ? ???”中可以看出。

7.曾晳從容灑脫而又謙恭,從“?? ? ? ? ?,?? ? ? ? ??? ? ? ???”的動作中可以看出。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曾皙描繪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臨風,一路酣歌的美麗動人的景象:?? ? ? ? ?,?? ? ? ? ?,?? ? ? ? ??!?/p>

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子路認為自己用三年時間治理一個國家,可以達到“?? ? ? ? ?,?? ? ? ? ?”的效果。

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提問,個性魯莽卻率直的子路急忙回答:“?? ? ? ? ?,?? ? ? ? ?,加之以師旅,?? ? ? ? ?;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p>


【參考答案】

1.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2.為國以禮其言不讓

3.吾與點也

4.率爾而對

5.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6.非曰能之愿學焉

7.鼓瑟希鏗爾 舍瑟而作

8.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9.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10.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 因之以饑饉


《諫逐客書》理解性默寫

1.《諫逐客書》一文開頭“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一斷語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言辭開宗明義,起句發(fā)意振聾發(fā)聵。

2.《諫逐客書》一文指出驅逐客卿不僅不能統(tǒng)一天下,而且有亡國的危險,把逐客的危害引申到極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在《諫逐客書》中,李斯寫秦昭王加強和鞏固了王室的權力,抑制了豪門貴族的勢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諫逐客書》中,作者用蠶吃桑葉作比,指出昭王使秦成就帝業(y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諫逐客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話列舉秦穆公求賢若渴的事實。

6.鋪陳就是鋪敘、陳述,即直書其事,反復敘說。鋪陳同類和類似事物時,要注意角度的挪移、側重點的選擇,以突出其特征?!吨G逐客書》連寫四位君王“(皆)以客之功”,就各取一個主要角度:孝公用客卿,從思想、政治、經濟、軍事方面全面論述,重在變法治國的句子是“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7.作者以秦國歷史上的四位君主的功業(yè)為事實論據,進行概括并得出成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進而提出詰問:“________!”以駁倒“吏議”。

8.《諫逐客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喻來說明“王者不卻眾庶,故能名其德”的道理。

9.以人和物作比較,指出待非秦之人不如待非秦之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諷刺秦王看重的只是聲色珠寶,輕視人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諫逐客書》中,作者竭力陳述、渲染日常生活中秦王喜歡異國的奇珍異寶、器樂玩好、美色音樂,與下文其“________,________”的用人排外態(tài)度形成鮮明對照。

11.在《諫逐客書》中,李斯認為五帝三王天下無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諫逐客書》中,寫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給人民和國家?guī)碇苯佑绊懙木渥邮牵篲_______,________。

13.以玩好為喻進行推論,從反面說明非秦國的寶物不可或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李斯在《諫逐客書》中用“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說明了“真秦之聲”。


【參考答案】

1.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2.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

3.強公室,杜私門

4.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yè)

5.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邳豹、公孫支于晉

7.客何負于秦哉

8.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卻眾庶,故能名其德

9.非秦者去,為客者逐 ?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

10.非秦者去,為客者逐

11.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

12.民以殷盛,國以富強

13.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于前

14.擊甕叩缶,彈箏搏髀


《諫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寫

1.《諫太宗十思疏》開篇用生動的比喻推理引出正題,本文的中心論題是:?? ? ? ? ? ?,?? ? ? ? ? ?。

2.《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出了“用人納諫”的策略“?? ? ? ? ?,?? ? ? ? ?”,為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打下了基礎。

3.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以三個“不”字的排比句從反面來說明問題“?? ? ? ? ? ? ??? ? ? ? ? ? ?,?? ? ? ? ? ? ?”,從而進一步強調了自己的政治意圖。

4.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善用喻,喻巧而理至,用十分熟悉的樹木、泉源勸諫太宗在安樂時要想到危難,避免奢侈,否則,“?? ? ? ? ? ? ??,?? ? ? ? ? ? ??”,危及治國之本。

5.《勸學》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講述堅持的重要性,《諫太宗十思疏》中的“?? ? ? ? ???? ? ? ? ??”也論述了同樣的道理。

6.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用“?? ? ? ? ? ? ? ? ??”一句向帝王表達了和諸葛亮《出師表》中“遠小人”、辨善惡一樣的諄諄告誡。

7.《諫太宗十思疏》中運用對比句“?? ? ? ? ? ??,?? ? ? ? ? ??”寫出了團結他人與輕視他人會造成不同的結果。

8.《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指出,面對統(tǒng)治者的嚴酷刑罰和威風怒氣,人們的態(tài)度是:?? ? ? ? ? ?,?? ? ? ? ? ?。

9.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勸誡君王不能不在乎百姓產生的很小的怨恨,并且以“舟”作比應當警惕的句子是:?? ? ? ??,?? ? ? ??;?? ? ? ??,?? ? ? ??。

10.《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指出,想到自己的地位高而險,就要加強自我修養(yǎng)的句子是:?? ? ? ? ? ??。


【參考答案】

1.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2.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3.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 德不厚而思國之理

4.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5.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6.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7.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8.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9.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載舟覆舟 所宜深慎

10.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答司馬諫議書》理解性默寫

1.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給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駁的句子是:?? ? ? ? ???? ? ? ? ??,?? ? ? ? ??

2.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給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駁的句子是:?? ? ? ? ? ??? ? ? ? ? ?。

3.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給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以“拒諫”罪名加以反駁的句子是:?? ? ? ???? ? ? ? ??? ? ? ? ?。

4.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說,和司馬光議事每不合,主要是政見和方法不同的原因,因此簡略地寫了回信,不再辯解,但是又因為“?? ? ? ? ? ? ??,?? ? ? ? ? ? ???? ? ? ? ? ??”,希望司馬光原諒他。

5.《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認為司馬光指責自己的主要問題的句子是:?? ? ? ? ? ? ?,?? ? ? ??,?? ? ??,?? ??? ??,?? ? ? ? ? ??。

6.《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舉例說明先王做事也會招致百姓反對,不只是朝廷士大夫反對的句子是:?? ? ? ? ??,?? ? ? ? ???? ? ? ? ? ? ? ? ?。

7.《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自言與司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卻常有不同意見的句子是:?? ? ? ? ? ? ? ? ? ?? ? ?,?? ? ? ? ? ??。

8.《答司馬諫議書》中,表明王安石對當時士大夫茍且偷安、墨守成規(guī)、隨和世俗的不滿的句子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從《答司馬諫議書》中的“?? ? ? ? ? ? ???? ? ? ? ? ? ??”可看出王安石對變法招來的怨誹早有預料。

10.《答司馬諫議書》中,直接點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的兩句是:?? ? ? ? ? ? ? ?,?? ? ? ? ? ? ? ??。

11.《答司馬諫議書》中,“?? ? ? ? ? ? ?,?? ? ? ? ? ? ??”可以說是王安石的行事準則,也是歷史上一切改革家剛決精神的一種概括。

12.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最后正面表明態(tài)度:“?? ? ? ? ? ???? ? ? ?,?? ? ? ? ? ???!蔽竦目谖侵刑N含著銳利的鋒芒,一語點破以司馬光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實質,直刺對方要害,使其原形畢露,無言以對。


【參考答案】

1.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

2.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

3.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4.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覆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

5.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

6.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7.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

8.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

9.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10.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

11.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

12.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阿房宮賦》理解性默寫

1.《阿房宮賦》中既寫出了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的豪邁氣概,也寫出了阿房宮興建營造的非同凡響的句子是:?? ? ? ? ??,?? ? ? ? ??,?? ? ? ? ? ??? ? ? ? ??。

2.勾勒出阿房宮占地廣闊、凌云蔽日的宏偉氣勢,給人一個總體的印象的詩句是:?? ? ? ? ? ? ? ???? ? ? ? ? ? ??。

3.寫阿房宮是依著山勢.就著水流而修建的,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奪天工的氣派的四句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4.其中實寫廊.檐,描繪得細致入微的詩句是:廊腰縵回,檐牙高啄。

5.寫樓閣各隨地勢的高下向背而建筑的狀態(tài)與宮室結構的參差錯落,精巧工致的詩句是:?? ? ? ? ? ? ???? ? ? ? ? ? ??。

6.《阿房宮賦》中用比喻和反問的手法描寫樓閣之間通道壯麗之美的句子:?? ? ? ? ? ? ??,?? ? ? ? ? ? ???

7.《阿房宮賦》中從人們的主觀感受寫宮內歌舞盛況。既是以歌舞之紛繁襯托宮殿之眾多,又為下文美女充盈宮室預作鋪墊的句子是:?? ? ? ? ??,?? ? ? ? ??;?? ? ? ? ? ?,?? ? ? ? ??。

8.寫六國的宮妃和王子王孫。辭別六國的宮樓,坐著輦車來到秦國的詩句是:?? ? ? ? ??,?? ? ? ? ???? ? ? ? ? ?,?? ? ? ? ??

9.寫烏青的云朵紛紛擾擾,這是宮妃們在梳理晨妝的發(fā)髻的詩句是:?? ? ? ? ??,?? ? ? ? ??。

10.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將喻體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鮮明的畫面,令人驚奇,再出現本體,解釋原因,使讀者印象更為強烈得語句是:?? ? ? ? ??,?? ? ? ? ??。

11.寫寶石金塊被秦人丟棄不斷的詩句是:?? ? ? ? ??,?? ? ? ? ??,?? ? ? ? ? ?。

12.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用了六組“使……多于……”的排比句,盡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卻只用了“?? ? ? ? ??? ? ? ? ??,?? ? ? ? ? ?,?? ? ? ? ??”十四個字就精練有力地盡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之下迅速滅亡的歷史過程。

13.杜牧極力渲染阿房宮的繁華奢靡,其中描寫樂聲與市井言語對比的句子是:?? ? ? ? ? ? ???? ? ? ? ? ? ? ? ? ?。

14.杜牧《阿房宮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阿房宮宮人的美麗,她們佇立遠眺,盼望著皇帝臨幸。

15.作者感嘆秦人掠奪財寶時候一分一毫都要計較,耗費起來如棄泥沙(總括秦的紛奢是建立在對人民的剝削和掠奪之上的,并且還揮霍無度的語句)的詩句是:?? ? ? ? ? ? ? ? ? ? ???? ? ? ? ? ? ???

16.從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說明人心沒有區(qū)別,都追求幸福快樂、都掛念家小,對秦統(tǒng)治者的殘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擊的語句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文末提出論點,闡明六國和秦國興亡自取的道理,同時借秦滅亡的教訓批評唐敬宗廣建宮室的詩句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用“后人”的委婉稱謂,提醒唐統(tǒng)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轍,要吸取經驗教訓,意味深長的句子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杜牧在《阿房宮賦》的結尾處感嘆道,如果六國愛護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國,緊接著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

3.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

4.廊腰縵回,檐牙高啄

5.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6.復道行空,不霽何虹

7.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

8.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

9.綠云擾擾,梳曉鬟也

10.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11.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

12.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13.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

14.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

15.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16.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17.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8.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19.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六國論》理解性默寫

1.蘇洵《六國論》的中心論點是:? ? ? ??,?? ? ????? ? ? ?,?? ? ???

2.蘇洵在《六國論》中,論述齊國滅亡的根源的句子是:?? ? ? ? ?,?? ? ?? ???,?? ? ? ???? ? ? ? ???。

3.蘇洵在《六國論》中,表現列國先人艱苦開辟疆土的句子是:?? ? ? ?,?? ? ? ??? ? ? ?,?? ? ? ?

4.蘇洵的《六國論》明確指出賄賂秦國是導致滅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 ???,?? ? ???。

5.蘇洵的《六國論》說明燕國滅亡原因的句子是:?? ? ? ?,?? ? ? ?。

6.古人寫文章常常借古諷今。杜牧《阿房宮賦》“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 ? ?,?? ? ??”,借秦滅亡的教訓批評唐敬宗廣建宮室;蘇洵《六國論》“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 ? ?”,用六國破滅的教訓諷刺北宋賄賂契丹、西夏。

7.古人寫文章愛引用前人話語作為論據,如韓愈《師說》中“孔子曰:‘三人行,?? ? ? ?”,蘇洵《六國論》中“古人云:‘以地事秦,?? ? ? ?,?? ? ? ?,?? ? ???’”。

8.古代詩文中有許多寄寓了作者對所敘對象充滿情感的句子,如蘇洵的《六國論》中“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 ? ?”,表達了蘇洵對六國以地事秦的遺憾之情;《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想當年,?? ? ? ?,?? ? ???”,反映了辛棄疾對英雄劉裕的無限景仰。

9.蘇洵在《六國論》中批評趙國殺害良將,不能武力抗秦堅持到底的句子是:?? ? ? ?,?? ? ? ?,?? ? ? ?

10.在《六國論》中,蘇洵用對比論證的方法寫出諸侯割地越多,秦國侵略得越急的句子是:?? ? ? ??? ? ? ?。

11.在《六國論》中,蘇洵用假設論證的方法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朝廷繼續(xù)采取割地求和的政策,那么恐怕也會重蹈六國滅亡的覆轍的句子是:?? ? ? ?,?? ? ? ?,?? ? ? ?


【參考答案】

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zhàn)不善 弊在賂秦

2.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斬荊棘 以有尺寸之地

4.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5.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7.則必有我?guī)煪q抱薪救火 薪不盡 火不滅

8.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9.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 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10.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11.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國下矣


古詩詞誦讀? 理解性默寫

1.杜甫《登岳陽樓》頷聯“?? ? ? ? ??,?? ? ? ? ??”,描寫了洞庭湖浩瀚壯闊的景色,千古傳誦。

2.杜甫《登岳陽樓》中借“昔”“今”二字展開思路,拉開時間的帷幕,為全詩浩大的氣勢奠定基礎的詩句是:?? ? ? ? ??,?? ? ? ? ??。

3.《桂枝香·金陵懷古》中,描寫詞人登高望遠所見金陵城江山的景物特征的句子是:?? ? ? ??,?? ? ? ? ??。

4.《桂枝香·金陵懷古》中,詞人感嘆六朝的歷史像流水一樣流逝掉,未曾給當朝人留下什么教訓和反思的詩句是:?? ? ? ? ? ? ?,?? ? ? ? ? ??。

5.《桂枝香·金陵懷古》中,寫詞人關注到江中的征帆和江邊的酒家等人文景觀的詩句是:?? ? ? ? ? ??,?? ? ? ??,?? ? ? ? ??。

6.唐朝詩人杜牧曾在《臺城曲》中諷刺說:“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 ? ? ? ??,?? ? ? ? ?”就是用這個典故來表達亡國之恨。

7.《念奴嬌·過洞庭》中,表現洞庭湖上秋高氣爽、玉宇澄清、水波不興的句子是:?? ? ? ???? ? ? ??,?? ? ? ? ??

8.《念奴嬌·過洞庭》中說:?? ? ? ? ???,?? ? ? ? ??。在三萬頃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葉扁舟,頗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襯托出詩人的豪邁氣概。

9.《念奴嬌·過洞庭》的“?? ? ? ??”是說皎潔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像素月把自己的光輝分了一些給湖水?!?span style="text-decoration-line: underline;">?? ? ? ?”是說天上的銀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兩道銀河同樣的明亮。“?? ? ? ? ?”這五個字,描寫周圍的一切,從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沒有一絲污濁。

10.《游園【皂羅袍】》開頭兩句“?? ? ? ? ? ? ??,?? ? ? ? ? ? ? ?”寫園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瀾,蘊含著無限的感嘆和惋惜。

11.《游園【皂羅袍】》中“?? ? ? ? ? ??,?? ? ? ? ? ?”兩句,化用謝靈運的“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句意,寫出杜麗娘聯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從胸中涌出無限哀怨。

12.《游園【皂羅袍】》中“?? ? ? ? ? ? ? ? ?”一句,是春心的萌動,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性的覺醒。這樣的呼聲在當時具有反封建的進步意義。


【參考答案】

1.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2.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3.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4.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5.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6.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

7.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

8.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

9.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10.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11.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12.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聲明:文章內容來自高中語文,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高中語文統(tǒng)編必修上/下冊理解性默寫匯編及答案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寿光市| 庆阳市| 郧西县| 余姚市| 灵川县| 梅州市| 扶绥县| 太谷县| 龙川县| 上林县| 万荣县| 柳林县| 汝州市| 聊城市| 灵璧县| 杨浦区| 任丘市| 东乡族自治县| 大化| 宜阳县| 罗江县| 达拉特旗| 津南区| 灌南县| 清苑县| 吴忠市| 庆云县| 桦南县| 温宿县| 海林市| 玛曲县| 延长县| 阜平县| 麻城市| 武平县| 池州市| 辽阳市| 景德镇市| 崇州市| 阳新县| 忻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