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治療外,走出抑郁癥還有這兩種途徑
著名歌手COCO李玟因抑郁癥離世,再次引起大家對抑郁癥的關注!
曾被抑郁困擾的一些演員名人也講述了他們與抑郁癥長期斗爭的經(jīng)歷,并分享了走出抑郁癥的方法。
曾在一檔節(jié)目中談論自己得抑郁癥的感受,她說抑郁癥更多的是需要陪伴,需要有人陪著你一起走過去。
談走出抑郁癥的方法,她說要找個愿意相信的人幫自己一把。
?01?
患上抑郁癥到底該如何自救呢?
以下我們整理了一些有效的自救方法和建議,當然這需要在配合治療的同時進行。
(ps:很多人以為抑郁自救就是靠自我調整,其實需要根據(jù)抑郁程度來判斷,輕度或可自我調節(jié)就能好轉,但中重度抑郁是需要在積極配合專業(yè)治療的同時再進行自我調節(jié)的。)
“
不要呆在狹小陰暗的地方
抑郁比較嚴重的人,通常都不想出門。這時候,必須讓周圍的人督促自己,一大早起床就出門。不管出門干嘛都比呆在室內(nèi)好。
“
必須自私,必須有所放棄
遠離讓你不舒服的人或事物,人不可能戰(zhàn)勝所有東西,要有所取舍。
“
出去社交
抑郁癥的人,總是自己腦中不斷自言自語,自我否定等等。而出去與人社交,你的大腦就被迫被別的東西占據(jù)了。
“
運動鍛煉
有氧無氧都行。對抑郁癥來說,能讓自己輕微出汗最佳。身心是一體的,身體非常有活力時,精神很難不健康
“
冥想
沉溺在自己世界的抑郁患者,整天想相似的負面事物,神經(jīng)通路都固化了,就像被一條河流沖刷了很久很久的深深的河道一樣。而冥想,就像突然來了新的水源,可以沖刷出新的神經(jīng)通路。
“
做【感恩聯(lián)系】
每天晚上睡覺前,在你的日記本上,寫下今天你要感謝的5件事。這個練習的意義是讓你發(fā)現(xiàn),即便看起來多么糟糕,生活中依然有許多我們可以珍惜和感恩的東西。
“
學習
每天學一點東西,什么都可以。學習的好處就是,它是一件付出就會有回報的事情。
“
記錄分享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
當你有了這一份儀式感,會發(fā)現(xiàn)生活是一個很有趣的嘗試過程。
“
接觸自然、觀察自然
盡量多接觸自然,每天早晚去公園走走,和動植物接觸一陣,入神的觀察植物和動物或在家里養(yǎng)一些動植物等等。
很多時候,抑郁癥患者身邊的親友,因為對病情不了解,從而對抑郁癥患者的各類行為產(chǎn)生誤解。與抑郁癥患者相處時,周圍的人往往也會不知所措,生怕一不小心就傷害對方。
那如何通過自己的言行,幫助和安慰抑郁癥患者,和他們和諧友好地相處?
?02?
身邊有抑郁癥患者要主動伸出援助之手
1.多理解
讓抑郁癥患者獲得尊重和正在嘗試被理解的感覺很重要。他們的很多痛苦不為人知,也很難一次性表達清楚,因此要不斷地嘗試多理解他們。
2.多傾聽
傾聽對抑郁癥患者最重要。傾聽過后,我們最好不加評價、不加分析、不加指責。
3.多關心
抑郁癥患者通常很脆弱,需要被關心和愛護。
4.多配合
有的患者想單獨待會兒,我們就要在約定安全后給予一些空間和自由。有的患者容易哭泣和發(fā)泄,我們就要給予陪伴,允許他在不傷害自己的限度內(nèi)發(fā)泄。
5.不盲目建議、鼓勵和督促
抑郁癥患者處于疾病的狀態(tài)下,承受力和對外界的敏感度異于日常狀態(tài),各類微小的事情都會帶給他們壓力和崩潰感。
沒有專業(yè)的患者病情評估和醫(yī)師指導,不應強行帶患者運動、聚會、旅行、讀書及嘗試各類網(wǎng)上查閱到的治療方法和調整方式。
6.不指責
抑郁癥患者最害怕被貼上不努力、不負責、不認真、不堅持等標簽。不要說“這算個什么事兒”“人家的處境比你還難,也沒有抑郁”。
7.不詢問原因
不要直接問“為什么你抑郁”“為什么大家都有壓力,就你生病”。抑郁癥是一種病因復雜的疾病,我們無法選擇自己是否要患病。
8.不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對待
盡力去做,帶著愛去看護抑郁癥患者就是最好的應對辦法,不用背負太多心理負擔,不要過于責備自己沒有照顧好他們。
9.找專業(yè)醫(yī)生做依靠
專業(yè)的精神心理科醫(yī)生會根據(jù)患者的疾病狀態(tài),判斷患者是否需要藥物干預、目前最該做的和最不該做的事情等,并給出相關治療方案。
抑郁癥不是情緒問題,而是一種疾病,需要得到專業(yè)的治療和關愛。
很多人在面對抑郁癥時會感到孤獨和無助,這時候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醫(yī)生的治療,更需要身邊人的陪伴和支持。
我們要學會理解和尊重抑郁癥患者,不要輕易給他們貼上“情緒不穩(wěn)定”、“脆弱”等標簽,更不要用“你怎么這么難搞”、“你就是個麻煩”等話語來傷害他們。
相反,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同時,也要提醒大家,如果你自己或身邊的人出現(xiàn)了抑郁癥狀,一定要及時尋求專業(yè)的幫助!
我瘋狂收集每一個快樂的瞬間,
用它們回擊每一個糟糕的日子
我還會提醒自己:
我們每贏得一場戰(zhàn)斗,就會變得更強壯一點。
我們的掙扎不會白費。
我們會勝利。
我們會活著。
”
---珍妮·羅森? ? ? ?
(*珍妮?羅森(Jenny Lawson)美國記者、專欄作家。1973年出生于美國得克薩斯州,從小與抑郁癥、焦慮癥及多種障礙癥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