穰山之戰(zhàn)令人生疑:曹營八大將和關羽張飛趙云交手,夏侯淵為何不幫樂進抓張飛?

建安六年,曹操剛在倉亭擊敗了袁紹拼湊起來的二三十萬大軍,正準備向袁熙仍鎮(zhèn)守的幽州、高干鎮(zhèn)守的并州和袁紹袁尚審配逢紀駐守的大本營冀州發(fā)動總攻,留守許昌的荀彧飛書告急:“劉備在汝南得劉辟、龔都數萬之眾。聞丞相提軍出征河北,乃令劉辟守汝南,備親自引兵乘虛來攻許昌。丞相可速回軍御之?!?/strong>
曹操火速回師,與劉備在穰山遭遇,幾番攻防下來,劉備先勝后敗,最后只好跑到荊州去投奔劉表——如果不是曹操及時回援,荀彧肯定守不住許昌,那時候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可能就是劉備了。

劉備的前半生很有意思:劉備只要有了一塊地盤,不過一年就會被人搶走,只要有了幾萬人馬,就會在一戰(zhàn)中喪失殆盡,建安六年他與曹操打的這場穰山大戰(zhàn),又把幾萬人的大部隊打沒了:“玄德敗軍不滿一千,狼狽而奔?!?/strong>
建安六年的劉備身邊已經聚齊了關羽張飛趙云,劉辟龔都的三五萬黃巾軍舊部,也有一些戰(zhàn)斗力,所以劉備有了跟曹操叫板的底氣。
以逸待勞的劉備面對曹操主力毫不畏懼,他先是大罵曹操“托名漢相,實為國賊”,然后又在馬上朗誦劉協的“衣帶詔”——劉備當眾羞辱曹操,就不怕曹操回到許昌修理劉協?
此戰(zhàn)之前,劉備和曹操的關系還算不錯,雖然互相猜忌防范,但畢竟沒有徹底撕破臉,這次為了爭奪大漢天子的掌控權,“青梅酒友”是真拼了命:劉備有五員大將參戰(zhàn),曹操麾下也有夏侯惇、夏侯淵、張郃、高覽、許褚、于禁、李典、樂進八人出場,雙方相持旬日,戰(zhàn)損都很慘重。

劉備打仗,比較喜歡擺“虎翼陣”,這次穰山之戰(zhàn)也不例外:“軍分三隊,云長屯兵于東南角上,張飛屯兵于西南角上,玄德與趙云于正南立寨?!?/strong>
曹操長途奔襲而來,所有部隊擠成一坨,當先出馬的是虎癡許褚,劉備也派出了金牌打手趙云。
在幾個月前的下邳土山之戰(zhàn)中,許褚和徐晃聯手也被關羽奮力殺退,但是跟趙云單挑,卻是一點不落下風,二人大戰(zhàn)三十回合不分勝負,關羽和張飛虎翼軍兩面夾攻,“曹軍遠來疲困,不能抵擋,大敗而走。”
毛宗崗點評此戰(zhàn)時說:“不是以少勝多,實是以逸待勞?!?/strong>
實事求是地說,曹操的軍事能力,還是要比劉備強一些的。首戰(zhàn)失利后,曹操并沒有急于求戰(zhàn),而是扎下大營采取守勢。趙云挑戰(zhàn),曹軍不理;張飛叫陣,曹軍還是不理。

曹操當然不是怕了劉備那幾萬人馬,他“消極避戰(zhàn)”的背后,還藏著陰招兒:這個慣于斷人糧道的梟雄故技重施,派夏侯淵去攔截運糧草的龔都,又派夏侯惇去打留守汝南的劉辟。
面對曹操的兩面襲擾,劉備兵微將寡捉襟見肘,讓張飛去營救龔都、讓關羽馳援劉辟后,他身邊就剩下一個趙云了。
五虎大將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打遍天下無敵手,劉備很快就收到了壞消息:“夏侯惇已打破汝南,劉辟棄城而走,云長現今被圍;張飛去救龔都,也被圍住了。”
劉備左右手都被捆住,曹操來精神了,劉備也打蔫了:“玄德急欲回兵,又恐操兵后襲。忽報寨外許褚搦戰(zhàn),玄德不敢出戰(zhàn)?!?/strong>
劉備眼見大勢已去,馬上拔腳開溜,曹操也等來了決戰(zhàn)時刻。

曹操對老朋友劉備實在是太了解了,他準確預判了劉備的逃路并層層設伏,還跟劉備玩兒了一把冷幽默:“玄德等離寨約行數里,轉過土山,火把齊明,山頭上大呼曰:‘休教走了劉備!丞相在此專等!’”
劉備知道曹操專等,可不是要跟自己青梅煮酒論英雄,而是要取自己首級。許褚十天前沒輸給趙云,這次也不怯場,他使出全身力氣纏住趙云,于禁李典又隨后殺來。
趙云跟許褚單挑不占絕對優(yōu)勢,于禁李典略遜一籌,但也不是趙云能在三回合之內擊退的。面對曹營三大將的圍攻,趙云無暇保護劉備,于是玄德公又使出看家本事——拍馬落荒而逃。
作為劉備的鐵桿粉絲,劉辟比大多數人都忠誠,他從夏侯惇的包圍圈中拼命殺出,還帶出了孫乾、簡雍、糜芳和劉備的老婆們,身邊幸存的騎兵也有一個團。

劉備和劉辟帶著千人騎兵團跑到一個山谷,被河北四庭柱中的張郃高覽兩頭堵住進退不得,抽出雙股劍就想抹脖子。劉辟趕緊攔住:“容某死戰(zhàn),奪路救君。”
劉辟有死戰(zhàn)的勇氣,卻沒有死戰(zhàn)的本事,這位忠心耿耿的原黃巾軍將領,從死戰(zhàn)到戰(zhàn)死,只用了三個回合。
劉辟在三回合被高覽一刀砍死,然后高覽又被趙云一槍秒掉,這時候就看出所謂的河北四庭柱,戰(zhàn)斗力也只能算是二流或準一流,跟許褚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高覽被趙云挑落馬下,張郃上來拼命,也只打了三十回合就狼狽而逃——趙云從許褚于禁李典的圍毆中脫逃已經耗費了大量體力,張郃在他槍下還是支撐不過三十回合。

趙云槍挑高覽、擊敗張郃后,關羽帶著關平周倉擺脫夏侯惇的糾纏,又找到張飛,并帶來了一個噩耗:“龔都被夏侯淵斬了!”
看到這里,可能有熟悉三國掌故的讀者要笑著發(fā)問了:“穰山之戰(zhàn)發(fā)生在建安六年劉備投奔劉表之前,也是張飛奪取夏侯淵侄女時候,這‘爺倆’打起來,會是怎樣一個場景?”
細看之下我們就發(fā)現了貓膩:“飛奮力殺退夏侯淵,迤邐趕去,卻被樂進引軍圍住。云長路逢敗軍,尋蹤而去,殺退樂進,與飛同回見玄德。”
夏侯淵輕松斬殺龔都,卻被張飛一戰(zhàn)殺退,樂進圍住張飛也不見他調頭回援,所以關羽趕到的時候,只看見了那個不知死活的樂進,夏侯淵早就沒影兒了。
這場穰山大戰(zhàn),最后以劉備三五萬大軍僅剩千余人告終,劉備龔都兩員大將分別死于高覽夏侯淵刀下,曹操方面,也折損了與張郃齊名的高覽。

最后咱們該盤點一下雙方十三員大將的武功和戰(zhàn)斗力了:劉辟龔都頂多二流,張郃高覽于禁李典也不是十分強悍,倒是樂進、許褚、夏侯淵、夏侯惇的表現令人意外。
許褚跟趙云兩次單挑,都沒看出個人武功高下,二人都是一勝一敗,勝敗的原因都是有人幫忙,樂進能困住張飛而沒被殺,說明他的武功,至少不在張郃高覽之下。
曹營八大戰(zhàn)將的表現,只有夏侯淵令人費解:此公心高氣傲還有些暴躁,為什么會被張飛“擊敗”而一去不返?如果他跟樂進聯手,能不能把張飛擊敗生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