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吉云飛│研究網(wǎng)文是為了關注自己

2023-08-23 21:36 作者:北大網(wǎng)絡文學論壇  | 我要投稿

研究網(wǎng)文是為了關注自己


吉云飛


這次討論有機會談作為我的職業(yè)也是志業(yè)的網(wǎng)絡文學研究,很高興。不過寫什么是個問題,我沒狂妄到對整個研究領域發(fā)言,只能要么談自己,要么談別人。但對同行說長道短,沒有資格;談自己的一點經(jīng)驗,又不到時候。原想說說邵燕君老師的研究。畢竟是自己的導師,說得對與不對,她都會包涵,也有不少好故事和真問題可以分享??删褪巧岵坏矛F(xiàn)在下筆,準備還不足。想來想去,不如談我從邵老師那里學到的,主要是她現(xiàn)身示范的方法和給我指出的毛病。


一、關于網(wǎng)絡文學生產(chǎn)機制的選題


我博士學位論文的題目是《中國網(wǎng)絡文學生產(chǎn)機制的生成》。這不是我最想要的題目。開題時,我報的是《借假修真,或論設定》。老師們的反饋不是太好,希望我提一個自己能夠完成的任務。事前我問過邵老師,她建議寫生產(chǎn)機制。我不太樂意,認為里面沒有文學。

后來,聽張沛老師說起,選題不能像跳水,用難度系數(shù)乘以完成程度來打分。選一個超出能力的題目,就足證缺乏學術的眼光,已經(jīng)是失敗了?,F(xiàn)在想,我選一個看起來很玄妙的題目,就有點在為寫不好提前找理由。那個題目幾乎是最后的工作,不是入門的梯子。聽我說要寫生產(chǎn)機制,張老師表示贊成,提醒我,要從文學出發(fā),經(jīng)由政治、社會和歷史的荒野,再回到文學的家門。我不知道能不能穿過荒野,更不曉得能不能走回來,但的確鼓起勇氣出發(fā)了。

二十多歲,寫生產(chǎn)機制容易成功,比較實?!吨谱髌鹪矗褐袊W(wǎng)絡文學的五種起源敘事》《為什么大神共推〈風姿物語〉為網(wǎng)文開山作》以及邵老師帶著我寫的《為什么說中國網(wǎng)絡文學的起始點是金庸客?!罚业倪@三篇文章都和我的博士學位論文有關。對中國網(wǎng)絡文學的起源論爭,也因為我做了媒介、制度和歷史,比較方便參與進去。這些對我的發(fā)展有好處,邵老師看得很清楚。

生產(chǎn)機制的題目也有不好的地方。它很難說有真正的延展性,也容易墮入瑣碎的材料中,最后失去文學帶來的感動。而且我的性格里有很不耐煩的一面,雖然對細節(jié)特別敏感,卻不能忍受考證的煩瑣和意義的寡淡。寫完初稿,我說出這一憂慮,邵老師感到奇怪。她覺得大局和細節(jié)都有了,要求我把問題寫成定論,就算不能終結也要讓以后的研究者不能繞過。說實話,她沒有理解我的擔心,我最害怕的還是沒有文學。不知道這種很有點純文學的想法從哪里來的。但她很高的期待,以及期待里隱含的很高的評價,解除了我的憂慮。

我意識到,這是非常艱難又極其必要的訓練。考證真的特別累人,是一件每天要滴很多眼藥水的工作,往往也沒辦法“考死”。最開始,我還很抗拒說“可能”“大概”,不愿意花那么大功夫,最后還是不確定。慢慢才明白,或許如實說出自己沒有把握的東西,才更接近聰明和自信。只有在無數(shù)具體的材料中,結構性的問題才會顯現(xiàn);也只有在結構性的框架搭好后,才能看到文學性在閃爍。


二、文章要靠內(nèi)容


我運氣很好,寫的第一篇正經(jīng)論文(《“征服北美,走向世界”:老外為什么愛看中國網(wǎng)絡小說》)就有點影響。文章寫得當然不算好,只是內(nèi)容重要,又沒有人說過。這也不是我先發(fā)現(xiàn)的,是北大物理學院的馮銳。在邵老師的網(wǎng)絡文學課上,他提起在百度貼吧看見網(wǎng)友討論,有老外翻譯中國的網(wǎng)絡小說。我沒當一回事。邵老師意識到非同尋常,命我去打探一番。

等文章發(fā)出,熱鬧了一陣。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師姐的話。她在《人民日報》做記者,事關中國文化走出去,找我了解情況。讀罷文章,微信里對我說,能夠寫成很好的特稿啊。我明白了她的惋惜,怎么就先被我寫成這么一篇面目可憎的論文了呢。當時有些不平,現(xiàn)在我很服氣,倒不是論文一定不如特稿。那時很不自信,喜歡夸大其詞。像標題里就有“征服北美,走向世界”,走向世界是真,征服北美實在太過。這篇文字缺點很多,還是給碰上、給推著寫的。但事倒是件新事、大事。重要的事是可以讓壞文章也有點價值的。


三、讀書不為批評


回頭看去,我與網(wǎng)絡文學研究的關系始自大二下學期。那時課少了些,有時間上點選修課,我選了網(wǎng)絡文學。那是第一次上邵老師的課。課上做了報告,也是第一次。內(nèi)容是正在連載的《將夜》。別的記不清了,只記得特別激動地說起寧缺的復仇,說那是對“王子復仇記”的改寫。讀者都以為寧缺是被冤死的將軍的兒子,沒想到是門房的兒子,他不甘心被當做少爺?shù)奶嫠拦矶鴼⒌羯贍敽凸苁绿幼?,手上也沾著血。沒有任何高明的見解,只有一個普通讀者的語無倫次。

那時我的方向已經(jīng)定在古典文獻,與網(wǎng)文研究的一點緣分本該到此為止。沒想到下個學期開學后,收到邵老師微信,問我為什么沒繼續(xù)選課。老實說,沒覺得受寵若驚,只覺得莫名其妙。同樣一個課,干嗎要選兩次。不好直接拒絕,靈機一動,放下游戲,翻開課表,發(fā)現(xiàn)戴錦華老師的課在同一時間。于是,回復上戴老師課去了云云。實在想不到,邵老師回我,戴老師課可聽錄音,你還是來上“網(wǎng)文”課吧。終究是沒去。當時正值對上課最感無聊的時候,也想不起最后編了個什么理由。但確實心有愧疚,再下個學期,選課了。

“網(wǎng)文”課輕松歡樂,又給分不錯。如此到2015年,北大網(wǎng)絡文學研究論壇成立。那年我上大四,做了男頻的主編。寫了篇發(fā)刊詞,叫《那些偷偷讀網(wǎng)文的孩子,他們長大了》。我在其中想說的無非是,那些打動過許多人、也感動過我的小說,是值得的。甚至在今天有點自信之后,我想說出它們的美,分享給更多的人。


四、我熱愛故事超過問題


我從沒想過會做研究,更沒想到過會做網(wǎng)絡文學研究。至少在讀博以前,我對學術全無興趣。沒有興趣,是因為沒覺得有樂趣。碩士的時候,雖然不斷地寫東西,但多是老師的任務。寫的也主要不是論文,有些是文學評論,但以行業(yè)報告、新聞報道、采訪對話為主,更像個文化記者。我樂在其中,盡管快樂的一大半來自幾乎所有寫的東西都能很快發(fā)表。這是認真勞動、看到收獲的快樂,和研究無關。發(fā)了幾篇之后,虛榮心得到滿足,也就不太想寫了。耽誤看小說、打游戲。

我打小愛看網(wǎng)絡小說。至于為什么愛看,顧不上想。等到在圈內(nèi)走這么一遭,自己也寫了點東西,這個問題就冒出來了。邵老師說,這就是學術,還是最正宗的學術。她鼓勵我真誠地面對自身的困惑。我就想,如果這也算,不妨試一試,反正不虧。為什么愛看這一類,不愛看那一類?這一類里為什么愛這一個,不愛那一個?認識自己和關注自己是件有趣且幸福的事,也就不需要太多別的什么動力。可不曾想,這些最原始的困惑居然是最艱難的問題。哪怕想得到一個暫時的局部的回答,也必須四處去看,一直去找。

好在我對問題的興趣始終比不上對故事的興趣。也是天性懶惰,從不為難自己。想不明白,很容易就放下。更不會去尋求一勞永逸的答案,只在過程中玩耍?;蛟S,對我來說,解決問題的快樂,從來比不上閱讀故事的快樂。我也并不認為,真正的問題可能被解決。


五、關于“年選”


北大網(wǎng)絡文學研究論壇成立后,開始編“網(wǎng)絡文學年選”。形式上有個特別之處,就是分男女頻。因為網(wǎng)絡小說的第一個重大分類就是區(qū)分男人和女人。網(wǎng)文的年選沒有先例可循,但有原則可守,就是盡量貼著研究對象來。同時也有反面要遠離。邵老師特別怕落到當代文壇的某些壞模樣,混成拉拉扯扯的小圈子,情面乃至紅包成為重要因素。為此她有個說法,只為自己花過三百塊錢以上的小說寫評論。三百塊自然是虛數(shù),實際指的是花錢訂閱全部章節(jié)。就算不能為文學史留下堅實的痕跡,至少要做到為同好安利好小說。

吉云飛 邵燕君《中國網(wǎng)絡文學雙年選(2020-2021)·男頻卷》(2022)
肖映萱 邵燕君《中國網(wǎng)絡文學雙年選(2020-2021)·女頻卷》(2022)


為自己所愛的文寫評論,會拼盡全力。我寫文章對自己也只有這一個要求——盡全力。我發(fā)現(xiàn)這樣做了,什么時候回頭再看,都不會后悔。我感覺,哪怕技術上有大問題,氣息也不可復得。盡管幼稚,但是真誠。而且,這樣寫就會有進步。其實,說出自己為什么會被打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需要勇氣。最起碼,要承擔自我暴露的風險,特別是很可能會暴露自己的無知、低下和怪異。

當然有取巧的方式,就是只說出為什么它比同類更好。在歷時的脈絡里談,在共時的潮流里說——那樣可以把自己摘出來,似乎也會顯得更客觀。但沒有說出自己的立場和愛憎,恐怕并不意味著沒有,更不代表著已經(jīng)擺脫。

北大網(wǎng)文“年選”的立場在哪里呢?學院和粉絲。更準確地說,粉絲—學者。學院是在與政府和市場的對照中存在著,在文學、政治和商業(yè)力量中站在文學一方。粉絲說到底是想把文學從哲學的奴隸地位中解放出來,在文學與哲學之爭中站在文學一方。文學的根基在打動大多數(shù)人。哲學在打動最好的人。打動大多數(shù)人是不夠的,要打動最好的人,這是哲學對文學發(fā)起的進攻。于是,粉絲就變成認識不到最好的東西,反而沉溺于不那么好的事物的人??墒牵绻欠N聲稱的最好總是虛假的呢?如果通往最好的路都是從不那么好開始的呢?理想中的粉絲—學者,就是從真誠的粉絲走向真正的學者。就算做不到,粉絲立場也幫助我意識到,首要問題不再是文學該是什么,而是當代的文學實際上是什么。

時間長一點,我也學會為自己不那么愛的作品寫評論。前提是有不少人被它吸引。為什么這么多人真誠地喜歡?我又為何始終不能被吸引?在鏡子的折射里,見到那個隱藏的自我。對我而言,這就是閱讀興趣之外的研究興趣吧。很可能,它們屬于同一種樂趣,都是屬于認識自己的樂趣,更可以成為一種變化氣質的契機。求知的樂趣如果只在知道更多和更好,而不能體現(xiàn)為將自己的存在方式轉變得更豐富和更充盈,就太遺憾了。


(原文載于《藝術廣角》2023年第2期,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注釋從略,詳見原文)


作者簡介

吉云飛:中山大學(珠海校區(qū))中文系助理教授



編輯:維卡


吉云飛│研究網(wǎng)文是為了關注自己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罗甸县| 赤峰市| 阿巴嘎旗| 湖南省| 灌南县| 晋州市| 汶川县| 历史| 富裕县| 满城县| 旬阳县| 水城县| 中方县| 浮梁县| 巴里| 东城区| 府谷县| 遂平县| 武强县| 万源市| 延庆县| 佛冈县| 朝阳市| 简阳市| 凤台县| 郁南县| 全椒县| 井研县| 论坛| 衢州市| 五华县| 延津县| 呼和浩特市| 大新县| 上思县| 阿坝县| 城口县| 岳西县| 安义县| 镶黄旗| 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