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諜案與“美系水軍”隊伍的危害關系,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這幾天,震驚網(wǎng)絡的消息之一,就是多家外媒及境內媒體報道了央級媒體原評論員、評論部副主任董郁玉,被檢察機關以間諜罪起訴的消息。
董郁玉1987年進入《光明日報》工作,一干35年,直到一年前退休。此人2006年至2007年受聘擔任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員,2014年擔任日本北海道大學公共政策學院的教授。他是一年前與日本間諜接頭時被逮捕的。
據(jù)有關報道,董郁玉多次出賣國家機密,以“學術獎學金”名義從境外情報機構獲取報酬。
從董郁玉的案情,再結合那些被公認的或者已經(jīng)被查處的“美系公知”,我們不難看出當代間諜案的基本特征:首先被聘任為外國大學或者研究機構的訪問學者、教授、研究員之類的,再進行收買策反,然后以“研究項目資金”、“薪酬”、“獎金”之類的名義支付間諜費。
這樣的情況其實很多。還有一種情況值得警惕:美國、日本等一些反華國家乃至“臺獨”組織在中國大陸開辦的公司和研究機構,其實主要使命是物色、收買、策反國內有關人員,讓他們充當間諜或者負責引導輿論、進行洗腦的“水軍頭目”,然后以“工資和獎金”的名義發(fā)放間諜費。
3月份,中國警方突擊搜查美國明茨集團北京辦事處,逮捕5名中國籍員工,就是這種情況的佐證。
據(jù)我多年了解的情況,歸納起來,他們收買、策反、豢養(yǎng)的間諜和“水軍頭目”,主要目標就是這幾個領域:媒體界、教育界、司法界、國家重點科研機構及企業(yè)、政府機構甚至部隊等。
因為這些領域里的人員,最能左右輿論方向,向國人灌輸他們的價值觀,也能掌握國家機密情報。
比如可以通過媒體人發(fā)聲,引導國際國內輿論方向,誤導民眾產(chǎn)生錯誤認知,挑起民眾不滿,為制造社會動亂奠定基礎,也能形成輿論潮流,干擾國家決策。
這就是為什么國內那么多自媒體人和網(wǎng)民極力吹捧美國及北約在俄烏戰(zhàn)爭中的表現(xiàn),其實這不過是他們“通過挺烏來歌頌美國”,干擾破壞中國外交決策的動作罷了。
至于收買教育界人員,效果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為什么會出現(xiàn)“毒教材”?為什么有的大學教授敢于公開發(fā)表反華挺美誤導學生的錯誤言論?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頭部公知”,不斷編造謠言,炒作負面事件,挑起人生失意群體極大的憤慨?目的還是一個:破壞中國的發(fā)展。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報道了一些中國人從南美國家偷渡到美國的現(xiàn)象: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這半年時間里,美國移民局在美墨邊境逮捕的中國公民人數(shù)達到6500多人,創(chuàng)歷史新高,同比增長超過15倍。
由此折射兩大情況:第一,“美系公知”及“水軍”隊伍在中國對美國宣傳歌頌的成效很大,讓很多國人對美國充滿扭曲的認知和向往。第二,網(wǎng)絡上活躍著的“美系水軍”隊伍明顯地越來越龐大,膽子也越來越大,哪怕是顯示了IP,也敢公開發(fā)表歌頌美國及北約的言論了。
這些情況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隱蔽戰(zhàn)線的斗爭非常激烈,反滲透、反顛覆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
事實上,網(wǎng)絡上每一個顯而易見的“美系水軍”,都是反華勢力在中國大陸窩點的一條藤蔓和根須,我們完全可以順藤摸瓜,打掉他們的老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