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U-2/A機炮吊艙,50年前的設計,讓攻擊機更具威力

武器吊艙的歷史雖然沒有飛機久遠,但卻對軍用飛機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這種類似于模塊化的武器設備能極大地豐富戰(zhàn)機任務功能,強化它的攻擊力,早在二戰(zhàn)時就已經大量運用各類武器吊艙,例如德軍就曾使用37毫米的機炮吊艙,在空中反坦克作戰(zhàn)時發(fā)揮了大作用。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一款大約50年前設計的機炮吊艙GPU-2/A,曾經裝備在武裝直升機和各類攻擊機上。

GPU-2/A是上世紀70年代初投入使用的武器,在這個特定的時間節(jié)點不難看出,它的出現跟越戰(zhàn)有著緊密的聯系,作為一款簡單可靠的武器,時至今日該設備仍然被部分武裝直升機繼續(xù)使用。
該裝備由通用電氣公司設計,大量采用輕質鋁合金結構,吊艙外形呈錐狀,內部使用的武器為炮管剛性連接的M197型20毫米機炮,早期為三炮管結構,有一個獨立的驅動馬達,使用300發(fā)的彈帶供彈。

M197是美國在1967年著手開發(fā)的機炮,目的是取代威力不足的7.62毫米加特林式機槍,用于直升機壓制地面火力,AH-1武裝攻擊直升機的機鼻下主炮也是此型號。
飛行員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機炮射速,它有750~1500發(fā)/分鐘兩檔,不過從理論上來講,這門加特林式機炮能達到2000~3000發(fā)/分鐘的最大射速,這樣的射速并不利于飛行員對地攻擊,而且彈藥供應也是一個大問題。

這款機炮吊艙主要用于AH-1眼鏡蛇武裝攻擊直升機,以及如OV-10、A4和A7這類戰(zhàn)機,目前AH-1系列武裝攻擊直升機仍有不少在服役,因此GPU-2/A仍然有服役價值。
對于武裝直升機和固定翼攻擊機而言,它們可以靈活地選擇武器配置,這種機炮吊艙可以強化它們的對地攻擊能力,尤其是對卡車、裝甲車這類目標,對人員集群也有很強的威懾力,一具機炮吊艙大約能允許飛行員進行3次強火力的對地輸出,也就是每次掃射大約100發(fā)炮彈,如果不是主戰(zhàn)坦克這類皮糙肉厚的目標,這100發(fā)炮彈可足夠讓目標“喝一壺”。

從機載機炮的角度來看,GPU-2/A也有一些問題,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該機炮可靠性不太好,海軍飛行員報告說它的卡殼率達到了難以接受的30%,這或許是它使用范圍較小的原因之一,當然這種源自于海軍的說法不一定準確,或許跟使用環(huán)境有關系,畢竟這么高的卡殼概率在實戰(zhàn)中可是會丟掉性命的。

GPU-2/A機炮吊艙重265千克,長3.25米,吊艙直徑0.482米,采用300發(fā)彈帶供彈,射速有750發(fā)和1500發(fā)兩檔,火炮炮口初速度1030~1050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