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無力,叫原生家庭
幾天前,看到百度熱榜前十有這樣一則話題:“原生家庭,是不是真的能毀你一生?”
兩個知名教授和很多網友參與了話題討論,并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
我們發(fā)現,當代父母很容易把焦慮轉化到孩子身上,甚至會用量化考核的方式對一個孩子的未來造成巨大傷害。
并且最終把自己孩子“平凡、失敗、”都歸為“不努力、沒毅力、”

答案顯而易見,這種教育不僅無法解決孩子的問題,而且還會影響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
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曾經報考志愿的時候,我一直對計算機感興趣也比較擅長,高考時本來想報計算機,可惜在父母強行要求下讀了電氣工程專業(yè)。
我有的時候問他們?yōu)槭裁幢莆易x電氣工程,這個專業(yè)我即不喜歡又沒前途,他們從來不正面回答,只會說什么年輕人心態(tài)要好,多從長遠考慮,沒錯,永遠都能找到自圓其說的理由,也永遠沒有一個負責任的答案。

像這樣因父母的枷鎖而改變職業(yè)方向的人很多,仿佛成為了當下教育的宿弊,我們無處可逃,只能默默忍耐,受傷的是我們,買單的,也是我們。
之前我或多或少接觸過有類似經歷的學生,按照父母的思想來應付考試,并沒有想過要怎樣把學習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
然而,在中國高考改革的今天,職業(yè)規(guī)劃變得必不可少,從高一的學業(yè)、高二的選科、高三的高考到大學擇校,再到考研、工作,每一步都需要一個正確的規(guī)劃。
所謂規(guī)劃,不是畫出一條既定的道路,而是找到未來人生會有哪些路口,有哪些轉彎,在正確的時間做一個最優(yōu)選擇。

“一個人不論賦有什么樣的才能,他如果不知道自己有這種才能,并且不形成適合于自己才能的計劃,那種才能對他便完全無用?!?br>
是啊,生活中有很多人,有努力心卻因為原生家庭的選擇,找不到方向,并且不斷質疑自己,陷入一個后悔莫及的境遇。
就我自己而言,也是一樣,努力了很久以后,就不知道該怎么努力……直到最后,我找到了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通過自學課程,順利成為了一名CMC職業(yè)規(guī)劃師,才徹底明白,選擇真的大于努力。

想起前段時間互聯網教父張朝陽的話。
“年輕人真的不要過度努力,太過于拼搏的話也是有傷害的,然后也不一定能行也不一定有機會,必須得面對現實。每個人一定要研究自己的機會在哪兒,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br>
如今在疫情沖擊和經濟下行的壓力中,年輕人是最先受到影響的社會群體,當努力并不能改變現狀的時候,當內卷已經成為新常態(tài)的時候,如果能獲得一個再次選擇職業(yè)的機會,是不是將來就能少一些手足無措。
因為,只有主動選擇的才會有人生的方向感。

比起不努力,更可悲的是沒有方向瞎努力,在能夠經歷的時候去經歷,能夠選擇的時候堅定選擇,才能爬出原生家庭帶來的坑。?
雖然我們每個人都避免不了原生家庭的影響,但我始終相信,人生是一次長跑,任何時候調整方向都不算晚。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經驗之談,希望可以幫助到所有在生活中躊躇不定的人。
我是小智,一個勤勞的CMC職業(yè)規(guī)劃師。
如果你在職業(yè)規(guī)劃上有什么想法或者困惑,可以隨時@我,小智愿意聆聽你的故事,并給你提供一點專業(yè)上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