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萬年后的世界3——湍急的長江
在2000萬年后的長江流域,由于喜馬拉雅山不斷抬高,導(dǎo)致山上的積雪越來越多,再加上環(huán)境炎熱,加劇了三個階梯之間的環(huán)境差異。華南地區(qū)的板塊南移使得長江變成了一條倒漏斗狀的水路,東面開口變得很大,直通富饒的太平洋。長江兩畔是此時亞洲最為肥沃的土地之一,被遼闊的亞熱帶草原和茂密的常綠闊葉森林覆蓋著。
樹林中最多的素食者是短齒角豚,這是一種體重半噸的豬科動物,它們的獠牙已經(jīng)完全退化,頭身比也變得更小。這些素食巨獸只以地面上的低矮植被為食,它們已經(jīng)幾乎是純素食者了,胃室相較于祖先也更加復(fù)雜,甚至還具備了簡單的反芻能力。此時的豬科已經(jīng)逐步占據(jù)曾經(jīng)反芻亞目的生態(tài)位了。短齒角豚的頭上居然長著四個短小的角,猶如裝了四個扳手。雄性的角更大,可以用來爭奪配偶。

不遠處的池塘邊還有幾頭揚子畔犀豬,這是此地最大的素食動物,平均體重能達到四噸。它們的腿非常粗短,身軀肥壯,并長有厚實的皮膚用來抵抗捕食者。揚子畔犀豬嘴中雖然也沒有獠牙,但是食性相對較雜,草、蕨類、嫩葉、水果、水生植物甚至昆蟲它們都來者不拒,揚子畔犀豬非常喜歡泡在水中躲避炎熱的環(huán)境。另外,它們的鼻子上還長著一個很短的角,這也是它們名字的由來。
忽然,在一陣騷動過后,一個橙黃色的巨大身影從草叢中躥出,短齒角豚被嚇得四處逃竄,幼年揚子畔犀豬也趕緊躲在母親身后。但還是有一頭短齒角豚掉了對,落在了最后面,來犯者很快將它撲倒并鎖喉擊殺。

攻擊者是一頭長劍貓虎,這是一頭重達400公斤的雄性。長劍貓虎的上犬齒非常發(fā)達,長長的暴露在外,并且犬齒也相當(dāng)側(cè)扁,并帶有鋸齒邊緣。而它們的門齒也相當(dāng)強悍,有助于在咬殺時控制獵物,并保護上犬齒,降低上犬齒損壞的幾率。它們的前肢也非常粗壯,方便按住獵物。這些強大的硬件都是為了捕食森林中的大型豬科,雖然此時的豬科早已不是當(dāng)年的“小鋼炮”,但也不是好惹的善茬。
殺死獵物后,長劍貓虎便開始享用美餐,可就算是吃頓飯也吃不安穩(wěn),幾只擬鬣靈貓察覺到騷動后就趕了過來。擬鬣靈貓的祖先是碎骨靈貓,和祖先相比,形態(tài)更接近鬣狗。這幾只擬鬣靈貓不斷騷擾長劍貓虎,并趁它不注意偷偷咬一口獵物。等到長劍貓虎吃飽離開后,擬鬣靈貓會風(fēng)卷殘云般吃光剩下的尸骸。

靈貓科不僅有重新占據(jù)鬣狗生態(tài)位的,還有其它分支。例如不遠處的一頭大靈熊正在撿食掉落在地上的水果和堅果。大靈熊重達700公斤,已經(jīng)開始適應(yīng)素食,牙齒和嘴也演化得相對較小,整體形態(tài)有些酷似棕熊,身體粗壯、結(jié)實,是跖行性動物。當(dāng)然了,它們也不會錯過任何一頓肉食,憑借著發(fā)達的前肢和龐大的體型,它有時也會捕獵。

還有一只正在專心捕獵嚙齒目的始短吻靈貓,它一個飛撲就逮到了一只小型嚙齒類。這個小家伙的頭骨特征已經(jīng)趨近貓科,頭骨比較短、牙齒較少但比較長,食性也更加高度肉食。但在如今這個大貓橫行的年代,這個體重還不到10公斤的小家伙只能低調(diào)點。始短吻靈貓適應(yīng)能力很強,在東亞的森林和草原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雖說此時貓科依然占據(jù)著最頂層的陸生生態(tài)位,但是同為貓形亞目的靈貓科的多樣性和潛力明顯更勝一籌。
一只奇特的獵手出現(xiàn)在草原上,經(jīng)典的不飛食肉鳥身材,卻配上了并不典型的頭頸,是一對華南地鸮,小鸮屬在大滅絕不久后的北方草地演化出的陸行鳥分支,即使現(xiàn)在哺乳動物已經(jīng)重新奪取了平地的霸權(quán),但憑著先發(fā)優(yōu)勢和一定的生態(tài)錯差,它們?nèi)匀粓允卦谶@里。一人多高的地鸮盯上的是草坡下的偽兔羚,草兔的后代,變得更大,更快,填補有蹄類食草動物的空缺,現(xiàn)在除了頭頸還顯出些兔子面相,也確實有了些小號鹿或羚羊的樣子。


從上至下其實并不是理想的伏擊位置,尤其對于長著長腿,雙足行走的鳥,地鸮還沒到坡頂就被獵物發(fā)現(xiàn)了,而隨后猛沖下坡也沒法跑出極速,但他這樣的攻擊也本就不是為了自己追上獵物,而真正的目的已經(jīng)達成了。
偽兔羚分散逃開,以使捕食者難以鎖定直追具體的某一只,其中一只跑在側(cè)面的雌性帶著三只幼兔接近了一叢灌木帶,似乎那里就可以隱藏了。就在這時,形式突變,灌木叢中猛地跳起另一只更大一圈的地鸮撲向最靠后的一只幼兔,迅速抓住了還正向這邊跑來的它,利爪和嘴喙很快殺死了這一只幼崽。原來,這一只埋伏的是雌鳥,而剛才追擊的是雄鳥,繁殖期的夫妻合作狩獵,兔群中了它們的陷阱,被趕到了伏擊位點前。殺死獵物的雌鳥把并不算大的幼兔撕成了兩段,和隨后趕上的雄鳥各叼起一段,回到了巢穴,它們有三個孩子要喂養(yǎng),現(xiàn)在不宜捕捉帶不走的大型獵物或在平地上存留太久,否則會被嗅覺敏銳的食腐動物找上搶食。
林地的邊緣有一些更加奇特的素食動物,巨型的雞形目陸鳥,現(xiàn)在最常見的素食獸豬科并沒有拉長脖子的演化趨向,兔形目和嚙齒目想復(fù)制反芻類的形態(tài)還需要等一段時日,長著長頸的不飛鳥自然成為了為數(shù)不多能夠從樹上覓食的動物。成群結(jié)隊的楊子擬鴕雞是玄雞的后代,身材高挑善于奔跑,比鴕鳥的適應(yīng)力更強,它們能在草原上從地面覓食,但也會來到這里尋找嫩芽和果實。更依賴林木的是巨大的塔鐮雉,這是一種粗壯的巨鳥,身形高大,長頸可以輕松從樹頂選擇最鮮嫩的新枝和成熟的水果,成年的雄性甚至比曾經(jīng)的象鳥還要沉重,這個身材肯定無法用速度避敵,但巨大的體型和帶有硬化羽毛的彎刀型翅膀可以奮力一搏,若是遇到雌鳥的體型和腿腳踢打難以抵抗的外敵,雄性頭鳥會靠這樣的武器來守護它的妻妾和子女。

在附近覓食的鳥群找到了一只荒原隼的攻擊,成群的雀鳥和鴿子迅速的從地面飛起聚成緊密的鳥群,讓對手不敢發(fā)動致命的俯沖抓住其中的一只鳥,黑壓壓的鳥群像一只揮舞的大手,把猛禽阻抗在斜上方,然后擺動著沖向林木和巨雞尋求庇護。隼無法得手,只得飛向河邊,試圖尋找其他的獵物,進入森林的鳥類回到巢穴,它們暫時不會再出去覓食,騷動引來了一些鴉科的食肉鳥,而采食任務(wù)也大半已經(jīng)完成了,可以先給幼鳥喂些食物。雀類大多反芻出嗉囊中的食物喂給幼鳥,但鴿子不需要多次攜帶大量的種子和昆蟲,而是靠父母嗉囊分泌的鴿乳來養(yǎng)育后代,這樣輕裝上陣使得它們的育幼壓力小了許多。這個時候的鴿子有了更加均衡全面的營養(yǎng),雛鳥可以更快的生長。
偽兔羚是這里最多的中小型素食動物,它們也是中型獸類的常規(guī)獵物。幾只猛狐也盯上了一群偽兔羚,這群猛狐非常聰明,它們將偽兔羚往長江邊趕,面對湍急的河流,偽兔羚只能停止繼續(xù)向前逃跑,轉(zhuǎn)而跑向其它地方。但是有一只還是反應(yīng)慢了一些,它被猛狐圍住。前面是湍急的長江,身后是嗜血成性的捕食者,它已經(jīng)無路可退了。偽兔羚如果跳入長江,那聰明的猛狐會順著水流繼續(xù)搜尋,獵物尸體還有可能會被沖上岸。不同種群的猛狐也會根據(jù)環(huán)境的不同而調(diào)整自己的戰(zhàn)術(shù)。
長江給這只偽兔羚帶來了死亡,然而愈發(fā)洶涌的長江水道也滋養(yǎng)了種類繁多的生命,長江中的水生生物同樣也豐富多彩的。
細鱗?是長江中較為常見的小魚,體長僅20厘米的它們構(gòu)成了長江食物鏈的基礎(chǔ)。此時它們正聚在一起,并即將進入繁殖期。

成群的細鱗?也引來了捕食者,鯊鱭是曾經(jīng)的三鮮之一長江刀魚——刀鱭的后代,體長70厘米的它們是群居的捕食者,它們松散地包圍在細鱗?群外圍,不斷襲擾細鱗?。

很快,更大的捕魚者趕來了,鏟吻斜齒鯊是細小的大吻斜齒鯊的后代,它在這時是長江流域最大的軟骨魚,這些廣鹽的鯊魚會追逐獵物溯入長江上游。鏟吻斜齒鯊長達三米,長著一個鏟形的扁吻,吻上布滿的洛倫茲壺腹可以在河中游比較渾濁的地方搜尋獵物。鏟吻斜齒鯊不僅會捕食細鱗?,鯊鱭也會成為它們的目標(biāo)。鏟吻斜齒鯊的存在填補了由高溫導(dǎo)致的鱘形目集體滅絕后的生態(tài)空白。

既然鯊魚能進入長江,那海豚同樣也可以。新洄鱀的出現(xiàn)代表著鯨類再次回歸長江,它和如今的一些江豚一樣,視力較為退化,在渾濁的長江,它們用回聲定位搜尋魚兒,然后快速游過水面,用細長的吻部銜住它們。體長2米的它們過著群居生活,眼下的這一群新洄鱀族群有7位成員。

捕食者們將魚群往上游趕,魚群隨即又遭到了來自下方的半路伏擊。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在人類尚且居住在地球上的時候,中國花鱸是中國人自古就喜愛的江鮮,箭齒花鱸在兩千萬年后仍然生活在長江中,更開闊的環(huán)境讓它們輕松就可以長到1.5米,位于其上下吻部的細長獠牙大大提升了其突襲的成功效率,這種大魚有著很大的胃口,足能吞下有自身體長一半大的鯊鱭。

但有些魚比花鱸更能吞……
長江水道中最大的掠食魚莫過于3.5米長的巨鱤,面對愈發(fā)湍急的水流,巨鱤的尾鰭展弦比相較于祖先來說高了很多,肉質(zhì)的側(cè)凸此時也出現(xiàn)在巨鱤細長的尾柄。在全力沖刺中,它剪刀一樣的大嘴可以斬斷獵物,有時切得太快,獵物甚至在被斬斷的時候都還是活著的,相較于箭齒花鱸,巨鱤完全不需要伏擊獵物,它的獵物就是長江中的各種大魚,巨鱤擁有長江中最快的速度,它捕食獵物的時候總是高調(diào)出場,卷起一層層驚濤駭浪!
這條箭齒花鱸甚至都還沒反應(yīng)過來,就葬身于巨鱤伸手不見五指的咽喉之中。等等,花鱸好像太寬了,似乎……吞不下去!

蟄居于陰影中的鳧蛟鱷被巨鱤捕食時掀起的水花驚動,它是長江中下游最大的捕食者,可以達到7米,鳧蛟鱷是一批北上的灣鱷后代。相比灣鱷,鳧蛟鱷擁有更強的海棲程度,青年個體經(jīng)常去海中闖蕩,隨著年齡增長,它們越來越喜好長江中游相對閑適的生活。鳧蛟鱷的頭部非常長,一張扁長的嘴外加龐大的體型,使得它們能在長江流域橫行霸道。這條鳧蛟鱷的到來使得鏟吻斜齒鯊和新洄鱀群放棄了對魚群的追獵,鯊鱭更是亂作一團。鳧蛟鱷吃了幾口魚后發(fā)現(xiàn)了一個意外驚喜,被噎死的巨鳡漂在一旁,這條3.5米的捕食者被花鱸的鰭棘扎透了喉嚨,與獵物同歸于盡了。鳧蛟鱷很快就將這頓大餐據(jù)為己有,身旁的斜齒鯊和一些小鱸魚也接機上前撕咬下一點點碎肉,這頓大餐對于鳧蛟鱷來說太多了,所以它默許了與別的獵手分享獵物。
長江,這條水道將在未來變得更寬,華南地區(qū)的板塊會繼續(xù)下移,長江最終將變成一片富饒的內(nèi)海,更多的物種會在此特化,而生存競爭也會隨之更加激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