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戀


近來《游山戀》大火,不少人卻不解其詞意,故學生斗膽為其作注解,以供讀者思考、評論。
當然,作注這一類活動有很強烈的主觀色彩,所以學生盡己所能收錄各家之家, 力求客觀準確,如有不妥之處,希望讀者指正。
·我醉提酒游寒山
此一句乃是全篇基調,一個醉字點明作者是醉中游山,故下文有豐富的想象、奇特的景觀、超凡的詞句、不俗的境界?!熬啤弊挚煞Q全文線索,更增添一種飄然之感?!昂健痹诮窈颖笔⌒吓_市,為太行山一脈,以“佳,險、綠、幽、奇”稱絕,有“寒山八景”,被譽為“瑤臺仙境,天然氧吧〞。一說江蘇蘇州之寒山,一說江蘇徐州之寒山,規(guī)模皆不及“北寒山”,我所不取。一說天臺寒巖洞天,下文無洞中景,我所不取。一說深秋之山,“遠上寒山石徑斜”,裝時令不合“雪景說”。一說寒冷孤寂之山,不取此說因“白發(fā)老人”一句與之相違,但鑒于該句過于獨特,故“孤寂”“寒冷”亦可說通。
·霜華滿天
有三說。今暫名之為“夜景說”“雪景說” “戰(zhàn)景說” 。(下文有句子亦可歸入三說者,有注明。)此三說似皆可說通,故一并收錄。雪景說:此句化自“月落烏啼霜滿天”,霜華即為雪花喻體。夜景說:“霜華”為月光,“霜華凈碧空”。戰(zhàn)景說:霜華為刀劍寒光。
·一吸寒氣冷風翻,酒灑河山
冷風翻滾,形容風大。戰(zhàn)景說:殺氣襲人,冷風森森,主人公將酒灑在河山之上,有豪氣萬丈之態(tài)。
·仰望藍水云煙
此句采夜景說為宜,藍水即銀河,“盈盈一水間”,云煙實寫,“纖云弄巧”。有說實寫藍水、水上云煙。不過作者游山,行至山上,何來仰望?有說水為天池,則得此景時,既非雪景,又非夜景,似與上下文不符,惟戰(zhàn)景說勉強通。
·翩翩雀落人間
實寫可以說通。夜景說有言雀為留星者,雪景說有言雀為雪者,皆通。
·抬手間,我酒落濕衫前
一說抬手碰灑酒,通;一說“抬手間”為時間,似不通。
·你看雪花飄散,芊芊換白觀
“你看”二字拉近讀者距離,你不知看出了什么,卻一定要隨他看。雪花飄散,說雪停,通;說雪未停,亦通。芊芊,草木茂盛之態(tài),此處似代指草木。白觀,似指白色景觀。一說有色道觀,不通,與上下文似無關。一說影射“千錢換百官”,與上下文似無關。
·白發(fā)老人,背著孩下山
此句多有學者鄙夷或不解,戰(zhàn)場說:一說白發(fā)人背著孩子下山安葬,一說背著孩子逃難,一說“孩”同“骸”。夜景說:云如白發(fā)老人,月似孩童,一起落下;一說云如老人背孩。有說此乃一處怪石,似背孩下山,雪落而成白發(fā)。有說孩下為山名,此山為某老人所背至此處。此典不在其余古書之中,惟可據(jù)梅浙人《度傳集》載,湖州人胡碩《古今人物通考注》曰:“冀州有山,名為孩下。古之先王,以干支名山川。冀州原有子下山,一老仙隱于江南亥下山,背亥下山至子下山,名之孩下山?!焙⑾律剿茷楹?,然用此典者無先例,似不通。
·遠觀天仙舞歡,我今醉酒悠哉
天仙可作云、星辰、月、雪解,亦可說想象。戰(zhàn)景說則有“醉臥美人膝”之感。
·一別寒山我何時歸來
下文有寒山擬人寫法,特此注明:寒山萬不可作寒山和尚解。
·我欲迎風再留住幾步
留“我”解,哪怕迎著風,“我”也要留下,在寒山多走幾步;留“風”解,“我”想與盤桓,讓風與我多走幾步。注至此處,開始狗屁不通。并非指原文狗屁不通,實在是學生不通狗屁。
·怎舍寒風吹動我通痛處
(只不過)怎嘆能舍得寒風刺,吹我痛處。戰(zhàn)景說:(意譯)我身受重傷,想要繼續(xù)爭戰(zhàn),卻力不從心。
·我說寒山別哭,我?guī)愠?,我敬滴酒帶你出?/p>
凡不滿此歌者,多不解此句。如“出”字作何解?“你”字作何解?現(xiàn)列幾說:“我”帶寒山離開此地,“我”要讓寒山出名,“我”要與寒山逃離塵網(wǎng)。
·我欲成冰再也無退路
戰(zhàn)景說:寒風蕭蕭,白雪皚皚,“我等”將士,豈有退路?
·怎舍寒冰冰凍我心窟。
心窟,湖南仙桃話“心窟”意為“心窩”,然似不通。戰(zhàn)景說:將軍戰(zhàn)死場,劍穿心窟,寒冰凍住傷口。
·我畫美觀帶你出
觀,景觀。美觀,美麗的景觀我將寒山美景畫下帶出。
·我醉提酒游寒山,難舍美觀
“我”之游蹤應為回程下山。
·仙著衣裳撫琴歡,美人奏弦。
應為作者想象。此處為互文?!跋芍律选彼淖?,看似平淡無寄、索然無味,實剛最合常理,中國仙人大多穿衣裳。此處寫仙人穿衣服,并非廢話,實則意在點出仙人彈琴時是穿了衣服的,而不是沒穿衣裳,也不是沒穿下衣或光著膀子,寫出仙人彈琴時衣帶整齊之感。
·你看白雪人間,你看冰川璀璨
前半句寫塵世景,后半句寫山間景。作者似已行至半山。不論作者何等超然,總要回歸人間。這 山間雪景,作者希望正常人也能聽懂,也能見到,故此先說“人間”后說“冰川”,為過渡。
·來者戀,如大夢在眼前
來者,既可指作者來在寒山,亦可指后來人再游寒山。作者以醉開頭,以夢結尾,正是“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大夢何人能解?恐怕僅作者耳。
其實,寫詩作詞當以立意為上。而《游山戀》之詞句,生澀難懂,不能表達其意,故須有人作注。正如開篇所說,各家之言有通者,亦有不通者,今盡力錄之。有人道,此歌寫主人公雪時登山,見中上下一白,有孤寂之感;有人道,此歌寫主人公月夜游山,見星云浮動,有空靈之感;有人道,此歌寫主人死戰(zhàn)寒山,見戰(zhàn)場慘烈,有悲壯之感;有人道,此歌如同放屁,文理不通,有非人之感………各家之言,皆有其理,卻少有通篇作注者。不解詞句,妄說立意,實是舍本逐末。
學生翻閱考究之時,見有公曰:“此歌之詞不知所云,難登大雅?!庇钟泄u之曰:“爾行爾可自上。言“爾行爾上”之流,實在可恨,諸公皆就事而言,惟此等小輩對人而不對事,論人而不論理。今我既一一注解,可算“上”矣,卻不知有無“爾行爾上”者。
孔子言“既往不咎”,詞已寫成,罵也無用,不若不罵。但愿今后作詞之人可先查后字,以防學生之類好事者斷章取義,移花接木,作出注來,一則諸公臉上無光,二則招來評論家口誅筆伐,三則令世人嘲諷。如實在無妙詞佳句,可至某省某市之重點小學,向班中之翹楚能人求得一句半句,倒能有個“虛心向學”之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