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ji《白火》連載
作者 mooji 翻譯:安娜、茉莉花、婷婷 (十四) 自凈其意,就是清理自己的人格,它就好像是在清理行李箱一樣。而當你準備將行李箱子整個丟棄時,為何還要如此大費周章呢?人的智能是非常渺小的,完全不能作為一個合格的,能用于理解宇宙浩瀚的工具。別試著成為一個佛。就是做你自己,那就是一個佛。開悟以后,你并非就此靜坐不動,什么也不干。誠然,這也是可能發(fā)生的。但你也可能發(fā)現(xiàn)自己更加的、前所未有的活躍與充滿能量。與此同時,你內(nèi)在是全然寧靜、和平、清凈空無,沒有頭腦。臨在充滿,不可戰(zhàn)勝。事情不可思議。不要通過作為與活動,來判斷或衡量自性如何演繹。有人的生命因此充滿活動,但是所有作為,皆源自內(nèi)在和平喜樂的綻放。他們不宣稱任何,他們無為而為。一切都是生命之流的自發(fā)流淌。或靜或動,自性是每一個能量擴展的古魯(師父)。沒有人能看穿,窮究其道。唯一能看透的辦法是,將頭腦和自我感受、人格意識拋棄一旁。就此空無,如此,一切即向你敞開,而你將會知道。有時候,你認為自己需要往外走出,而成為宇宙。不!如果我們轉(zhuǎn)而專注自己的心,內(nèi)心,某些東西將成為單獨的——不二分的。似非而是的,這份獨一無二,與全然宇宙,卻是一體的。自我說:“全然的信任吧!這是我所確信的!”然而自我本身,卻是一個謊言構(gòu)成。打開你的窗戶,打開你的門戶。向真理敞開你的頭腦、你的眼界、你的心靈。信任并與那浩瀚存有,合為一體。許多靈修體系與宗教傳統(tǒng),皆極其所能專注于揚升人格,提升超我,然而簡單的返諸求我,自性探詢,卻能迅速識破人格的掣肘與虛假,從而節(jié)省時間,節(jié)約精力,無需于未來持續(xù)投注大量心血,撰寫自我虛偽的鬼故事。人生命的重心,如是轉(zhuǎn)向?qū)庫o喜悅,歇息其中,享受天然自性的蜜沁,無時無刻嘗試停止頭腦,無異于穿扮成風(fēng)箏去停止風(fēng)暴吹襲。拋棄那認為你正在承受無期徒刑的定罪想法。事實上,你也可以拋棄那認為你是自由無拘束的信念想法。只因那真實的超越兩者,它即不判罪,亦不釋放。它只是單純。不執(zhí)一物,包括“我”的感覺在內(nèi),亦無需執(zhí)著。那人還剩下什么?歡迎分享你的洞見。人是不能改變?nèi)说?,恩典方能改變?nèi)?,令他們轉(zhuǎn)向存在。你說,“我知道我即是那《是的》”現(xiàn)在某些其它在說,“但知道它的,是頭腦。”然而又是什么,去知道說頭腦知道它?靜心冥想這公案。這問題現(xiàn)在對你來說,是否太微妙而難以捉摸?有人將會從這問題中破解并認出那不變的覺性,一直常在。在如此清晰,如此直指核心之下,某些彎路將可以避免。從謊言的立場來說,真理總是看來令人不舒服,備受打擾。你等待神,只因為你還在等待“它物”。然而祂從不現(xiàn)身,如果你不是將神看成“它物”,那你又是在看什么?停止將神放在“它物”的位置上。那么,現(xiàn)在神將會在哪里?頭腦無法存在于當下片刻,它需要走向“它物”,只因感受“它物”,即能支撐頭腦運作并存在。頭腦不能在看見神的片刻,維持是個頭腦。因此頭腦開始對神進行各種漫畫描繪與諷刺。祂不是他,祂不是她,祂也不是如今的“你”。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個人格存在,你也是一個“它物”,別碰觸“它物”,就沒有問題。別碰觸“它物”,就沒有時間。沒有真理的分裂,亦沒有真理的合一。當分裂從來就沒發(fā)生,合一要如何存在?我不知道誰聽到我說話,我早已等待著說出它們?;蛟S神在今晚想要聽到它。或許神滿足于在“我”和“它”之間進行游戲,然而今晚他說:“這游戲?qū)ξ襾碚f已經(jīng)太夠了!現(xiàn)在沒有“它物”!”剩下的,將留待你去慢慢意會。“壞事”的發(fā)生碰觸不了我。倒是良善、無私與寬懷的伸張,碰觸我的存在。我為那由“無我心”所繁衍開來的堅定行止、信任與勇氣所動容。我為那真理獻身的身心靈所光耀出的神性光輝、智慧及臨在莊嚴感所動情。我為求道者團伙們以及神所感動。我們蒙受苦難只因為一開始的錯誤: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當生命將你隱藏的缺點暴露出來,應(yīng)避免用慣性反應(yīng)識別,保護或捍衛(wèi)它們,事實上,應(yīng)通過在內(nèi)心對自己說,是的!而向轉(zhuǎn)化及蛻變提升的可能性,敞開你的心。張開懷抱,全然臣服,擁抱內(nèi)心的主人。那解脫于任何事物,任何關(guān)注點,甚至連專注于解脫這一專注點,亦失去的人,即是真正解脫之人。如果今天是你在世上存活的最后一天,你頭腦對事物的選擇,會否有所不同?如若如此,現(xiàn)在為何不就此方式,活下去?真理不能被發(fā)展出來。它只可能被發(fā)掘出來。即使當你還是“蒙蔽無自性”的時候,自性亦沒有消失,它哪里都不去。它不會說,“好的,既然你暫時找不到我,我先去一旁和“其它事物”呆著,直到你在那里找到我?!辈?!它不會如此說。如果自性不在,即使你想要處于錯誤的人格意識,處于顛倒妄想中,當一個妄人,亦是不可得的。如此說來,你豈非一直都是你,都是那自性嗎?如果你知道很多事,卻對自己自性存在,一無所知,你的知識,又有多可靠呢?當你來到“臨在”的境界,自然的,你是處于更為光明的境地中。且確定的,你將討厭再度墮落回到從前人格困鎖的慘境中。然盡管如此,在某些時間段你還是會持續(xù)的,浮沉于人格暗處與光明境地之間,隨著時間而起起落落。然而你的道心會因此日益增強,不可戰(zhàn)勝。那痛苦或許會較以往任何時候都激烈,那只因如今你知道某種更高境界的存在,而那是所有低級低俗之物所不能忍受的。因此它們的反撲就更為強大。你的受苦也就更大。然而這一切都是好現(xiàn)象,它加深你的覺悟,堅定你獲得解脫的意志。所以,請不要因此氣餒。一切都是為了讓你覺醒而設(shè)置的。如果你是真心誠意的求道者,即使你墮落回世俗的人格境地中,你依舊會持續(xù)不斷的重新回到臨在中,來自真理的支持會一直供給你,直到幻境解除,徹底解脫的一天。請將這段話,牢牢謹記在心。如果你真的想要知道我,那請暫停你對外界事物的專注,然后去發(fā)見在你內(nèi)心有什么是永恒不變的。我就在那里。我就是那不變的,在你不動自性中的顯化。唯有當你想象自己是一個念頭的時候,你才可能因此受苦。別讓你心輕易為這世界浮夸圓滑泡沫般吹起的經(jīng)驗,所迷惑,所干擾,所打擊。當知你心深處是不朽,不二以及不生不滅的。離開你心,一切將什么都不是。只因事物不能見證其自身。因著光的覺知,世界因此能見。你并非那個被見的客體。所有存在現(xiàn)象最后都會涌進你意識中,進入那無形自性中。當知你是那覺知的,如此每當對事物的覺知升起,與他們?nèi)还参?,游戲,然后吞食消化它們于無形中,不受后有。當了悟呈現(xiàn),那是“我”在與“神”對話。當“了悟”了悟著它自己本身,了悟能發(fā)見了悟嗎?那找尋者能被找尋者本身發(fā)見嗎?神偷走了我的頭腦,空留無物給我,由于空無一物,因此無物可量。天吶,我真是太幸運了!有時候,你所以為發(fā)生的事,并非就是你所以為的那件事。生命真相往往如此。大部分你認為的生命樣子,并非它真正的樣子。有時候,你看見事情的進展,并非它真正的進展。有更多事情走向你是看不見的。所以,如果你對自己的所見所聞過于認真,你將持續(xù)不認同某些生命的事物,你對生命會有更多自己的觀念和看法。如果你空掉自己的觀念,你將發(fā)見一個無可質(zhì)疑的共時性。那是一個在人類頭腦內(nèi)外運行,協(xié)調(diào)著所有事物的更高力量。它運作的方式超越人腦所能理解。你當它仿佛是真理一般的去生活。我不是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我是沒有人,我是空無。因此,當我如是,我即是極樂?,F(xiàn)在,那喜樂已然升起,但別執(zhí)著于它,與其執(zhí)著于它,不如安心放松的沉浸其中,如此,喜樂方能升起。成為你的心,你的頭腦即會跟隨著它。當你來到即將突破壁障,趨向真實解脫的吉祥時點,最大的魔障即會出現(xiàn),干擾你。這樣的魔考發(fā)生在所有人身上——即便是一個基督,一個佛,亦無可幸免。某些東西必須從內(nèi)在被擠壓排出。這些干擾會從你根基上開始搖晃,動搖你,然而,如果你持續(xù)的守住真理,你將看到它們是夢幻般的,不切實際。當此時刻,你會像所有人一般的動搖、顫抖,但只要你不失去平衡而傾倒,它們將會變成你修行的助力。為了應(yīng)付這類磨難,你必須,也必要強健你的道心。求道者沒有其它路可走,經(jīng)歷磨難是唯一的路。有些人,只要稍微被磨難擊退一些,即道心消退,他們的心志很快便化為烏有。生命在紅太陽般灼熱的考驗與磨難下,勇氣灰飛煙滅,而他們將很快離開。我說不!我呼吁你們要留下來抗爭,別就此離開。記住,不是你要去經(jīng)歷種種這些磨難與魔考,事實上,是它們這些東西,需要經(jīng)過你。所有一切都要經(jīng)過你,然后離開,然后所有一切,都會過去,只留下無限的你。一旦那“找尋者”看見自己不過是從覺性中升起的一個“念頭”,那分離的魔咒即會被打破,找尋者即融入于覺性中。找尋者不會成為發(fā)現(xiàn)者。找尋者將終止再成為什么,而徹底融入整體中。我們原是純粹、永恒與不朽的存在。但由于自我或人格身份的存在,而被削弱力量,從自然有力的狀態(tài)中墮落,深陷于內(nèi)在不安全感的折磨中。以此因緣,許多人渴望成為某號不凡人物,并為達成此目標而投注畢生心血。然而事實上,或者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沒有人能夠是非凡的,因為要成為非凡的,首先必須將其它人貶為平凡才可能。或許我們是這樣感覺,“如果我不是非凡且與眾不同的,那么我將是脆弱且輕易被擊敗的。”然事實上,成為與眾不同,成為任何一個人,即是成為脆弱且輕易被擊敗的。似非而是的,如果想要免于心理上的脆弱感,免于內(nèi)心分裂之苦,辦法卻是成為平凡的無名小卒。無論如何,在沒有成功目標的達成,以及人格自我的虛榮驕傲中,我們會認知并感覺到,“眾生如我,我如眾生。”現(xiàn)在,“我與萬物一體”的感覺,將看起來較“我與萬物分開”更為真實不虛。我們看似最恐懼發(fā)現(xiàn)這一真理事實,然而這即是解脫。從這解脫當中,會有恬靜喜樂,以及偉大的愛與慈悲,升起。 無論什么發(fā)生在你頭顱里,那不是你。無論什么發(fā)生在你身體里,那不是你。無論什么發(fā)生在世界里,那不是你。無論發(fā)生了什么,那都不是你。然而,是的,失去你的感知,所有發(fā)生的一切,它們都不能存在。我不相信人們所思所言,我靜默不語。當你是靜默的,我相信你。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樣。世界實際就是你想的那樣。請在你內(nèi)心找尋一個兩者皆能成立,兩者皆共存的地方。唵,Sri Gurudev,當二分性仍然存留于我們的存在當中,請讓我們將臉孔轉(zhuǎn)向內(nèi)在,俯伏于那終極無限的腳跟下,并遁入一切所有的心所上,安居其中。頭腦中升起的念頭,呈現(xiàn)出你隱秘的傾向性,而它本身是不經(jīng)思考的。是你這個具有特征性的人,在進行思考。事實上,無論是頭腦本身還是那思考者所思想的,都不過一個念頭。請冥想它。我一直引導(dǎo)你直接去認出你自己。如果某些事物是必須拋棄的,拋棄會自動發(fā)生。你不需要刻意嘗試抓緊任何事物,你只需要發(fā)現(xiàn)什么是真實的,那就足夠了。如果你感覺自己必須抓住某些東西,你是將另外的意圖加諸進來,認為說:“當我抓住這個,我就會更接近我的目標。”這些不過都是你延緩自我探索的手段。頭腦總是感覺“何時~然后”,“如果~但是,”然而這些感覺,對于探索真理都是非必要的東西。成為無名小卒。當你是某號人物,你會擔(dān)有眾多任務(wù),這些重擔(dān)甚至讓你要成為自己,都困難重重。當你是無名小卒,你能逃離所有這些陷阱,你的自由將是立即的,當下解脫的。別練習(xí)。當它發(fā)生,讓它發(fā)生。就是不要刻意去練習(xí)。要有意的讓自己淹沒、消失,在絕對自性中,抹殺自己。抱有如此態(tài)度,求道者將向死而生,復(fù)活為永恒生命。在你和你所感知的現(xiàn)象之間,彼此總有一些距離。當你對自己的警覺,更甚于你對世界,那么,你會超越世界。當你對自己的人格身份自我以及世界的關(guān)注,更甚于對自身的警覺,那么,你依舊飄蕩無所依。當你固守在自性里面,那里,會有振幅存在。它就好像你被隔絕于世俗之外,免遭世俗的侵擾與感染,仿佛被種下能抗衡虛妄人間的疫苗一樣。某些東西永不被碰觸,它被碰觸,然而不被觸及,它被影響,然而不為所動,純凈而存在。自性永恒不變,永恒如一。它無法有來有去,只因它存在于一切中,并在一切中始終如一。頭腦念頭,無法將它隱藏起來,只因它們亦是源出于它。所以,問題何在?有人說:“當我往內(nèi)看,一切看來混亂不堪?!蹦闶菦]有內(nèi)在與外在之分的。就這樣,過好你的余生。在此,自我是需要的,因為如果自我不在,即沒有自我蛻變這種事情的發(fā)生。在游戲中,瑪雅幻象必須存在,以便人能夠自我覺察。所以,如果沒有自我在那里以供提升蛻變,那么,一個基督、一個佛,一個先知默罕默德,或一個拉馬納馬哈希、或一個阿南達瑪依(anandamayi ma),他們就不會因為超越了自我,而成為卓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