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滴血認親,這種方法可信嗎?
我們經(jīng)常會在古裝影視劇中,看到這樣一個畫面,為了驗證血緣關系,衙門會在審訊時,讓嫌疑人和自己的直系后代上演一出滴血認親的大劇,看到血滴到碗中融到一起或者各自分離,覺得好神奇,感覺充滿神秘感和儀式感,但是滴血認親真的有效嗎?

古代的滴血認親分為兩種方法,一種是滴骨法,一種是合血法。滴骨法是指將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如若沁入骨內,則表示滴血的活人與尸骨有直系親屬的血統(tǒng)關系,如不能沁入,則表示沒有親屬關系。合血法是指如需判斷兩個活人是否直系親屬時,就讓兩人各自滴在清水中一滴血,然后觀察是否會融合在一起,成為一體,如凝為一體就說明是直系親屬的關系,合血法在周星馳的經(jīng)典電影《九品芝麻官》中,曾有詳細的表演展示。
《會稽先賢傳》中記載,三國時,有一男子,名陳業(yè),他的哥哥渡海而亡,同船的死了很多人,船舶又在海上漂流了很多天,等發(fā)現(xiàn)的時候,尸體都已腐爛,難以分辨尸體的身份,陳業(yè)悲痛欲絕,說道:“吾聞親者血氣相通”,于是割破手腕,把血滴到尸骨上,血沁入骨頭的就是自己親人,其他來認領尸體的親屬也都如此為之,最后都找到了自己親人的尸骨。

歷史上還有一個滴骨認親的故事,《二十四史》中的《南史》曾記載了南朝梁武帝蕭衍之子蕭綜滴骨認親的故事。話說南朝梁武帝蕭衍起兵時,曾攻入建康,將東昏侯蕭寶卷當時懷孕的皇妃吳景暉占有,帶入宮中,后來梁朝建立后,七個月就生下了生下蕭贊,宮中都懷疑非武帝親生,還被封為豫章王。等蕭贊長大后,得知了自己的身世,自己也不能確認是否是梁武帝的親兒子,就想出滴骨認親的方法。偷偷去挖開了東昏侯的陵寢,找到尸骨后,用自己的血滴到東昏侯的骨頭上,果然見血沁入了骨頭內,但是蕭贊還是不敢相信,竟然又試驗了一次,不過這次是把自己的親兒子殺了,滴血到他親兒子的骨頭上,血液果然也滲入了骨中,于是才相信自己是東昏侯的兒子,后來找了個機會跑了,還為東昏侯服喪三年,最后客死異鄉(xiāng)。

關于合血法,紀曉嵐所著《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山東人,準備到外地經(jīng)商,走之前,就把家產(chǎn)委托給了親弟弟保管。后來他在外地從商打拼,娶妻生子,也十分不易,更可惜的是后來他妻子得病而亡,只剩下他和孩子,便想帶著孩子回到家鄉(xiāng)認祖歸宗。
他回去之后,找到親弟弟,想要回自己的家產(chǎn)讓孩子繼承,但沒想到親弟弟看哥哥這么多年沒回來,早已把家產(chǎn)占為己有,如今起了貪念,不像歸還,就誣賴說他哥哥帶回來的孩子不是他親生的,沒有繼承家產(chǎn)的資格,哥倆為了這事大打出手,鬧上公堂,縣官判決此案,也不知從何下手,就決定滴血認親。等哥哥和他兒子的血滴入碗內的清水之中后,果然融合到了一起,縣官就判定是弟弟想私吞家產(chǎn),結果,弟弟被打了幾十大板。

但是這弟弟不服啊,也不相信滴血認親,回去之后氣憤之下,和自己的兒子也滴血試驗,但是竟沒有融合,這弟弟頓時來了底氣,第二天又鬧上縣衙,不服縣官的判決,等動靜鬧大了,圍觀的百姓看不下去了,就有人站出來說弟弟的老婆跟別人有奸情,孩子本來就不是弟弟的。
縣官就命人傳喚弟弟的老婆和指認的奸夫到公堂,在嚴刑威壓下,弟弟的老婆承認了奸情,兒子也是奸夫的,這當?shù)艿艿倪@才反應過來,羞愧難當,鬧了這么一出事件,他也無顏在家鄉(xiāng)立足,最后只好把家產(chǎn)都給了哥哥,自己遠走他鄉(xiāng),果然是善惡終有報!

看了古人這么多關于滴血認親的故事,是不是對這種方法也是深信不疑?但其實,這種方法是沒有可信度的。比如滴骨法,如果骨頭表面沒有了骨膜,那么血液肯定能沁入,而合血法,血液本來就能融合,物理現(xiàn)象不分血緣血型,在科學發(fā)展落后的古代,古人對于血液有著敬畏之心,也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所以寄托于滴血認親,說到底,不過是古人的心理作用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