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瘋狂的消費時代

個人推薦指數(shù)四星。五集組成的紀錄片,一集也就半個小時左右。
我們都知道消費的背后是需求,紀錄片中所有的消費都是非常小眾的需求所引起的,平常大規(guī)模的消費需求都可以因為規(guī)?;c工業(yè)化來降低成本,大部分最終都能降低為普通人可以負擔的起的價格。在商人的眼中,這是新興市場,是藍海,隱藏著高額的利潤。導演的拍攝的角度是圍繞著這些小眾瘋狂消費的供給端和需求端展開的。
?
視頻評論說他們這些瘋狂的需求是為了裝逼,在內(nèi)心深處我們總想在某些地方追求自己的自由與獨特,這部分代價是時間與精力。在追求不一樣的過程中,有人選擇獲得能力與技能提升自我,有人因為自身沒有優(yōu)點,而用消費品來裝飾自己。社會是存在階級的,就如絕大多數(shù)人自認為開車技術比平均水平高一樣。處在不同的階層的人們也是如此,總要一種自己仿佛身在更上一層的階級,而去擁有與自己不匹配的消費水平。在暗示周圍的人,自己要比他們想象的過的好。
?
一個人要有自己的愛好才算正常,如果他在這個世界什么都不愛,那他會愛自己嗎?所以常見許多人在吃穿上不是很在意,但是在他們喜歡的事物上卻舍得花大把的錢投入,甚至到不能承受的地步。但他們會墮入這個消費時代被品牌和極致所支配的怪圈。
?
回過頭來再看記錄片中的人物。瘋狂的消費者,他們要么是一個群體,放生的宗教信徒們,(進入群體后,個人都是匿名的,他們好像不用為自己承擔責任了。)要么是沒有家庭牽掛與負擔的人,花三十萬養(yǎng)眼鏡蛇的獨居青年,尋找經(jīng)釀酒的銀行女職業(yè)。為什么沒有以美好家庭的形象和小團體出現(xiàn),想象一下,要是他們有自己的配偶,有自己的子女。那么首先是配偶雙方之間考慮的一個問題,你是否會為了對方犧牲掉自己的小眾需求。有了子女以后,這個巨大的消費必然會是家庭沉重的負擔。
?
在購買一件我們應該思考你所需要的物品的本身的使用價值是什么,其附加價值又是什么?確定了買一件物品之后,最后它會不會淪落為擺設和裝飾。博弈論、經(jīng)濟學中有一個觀點,在你所擁有的金錢的多少不同,將會影響你購買物品時便宜,質(zhì)量,品牌三個優(yōu)點中側(cè)重點不同。窮人首先思考價格是否便宜,普通人考慮的質(zhì)量,有錢人的消費觀時品牌。
?
?
石斑魚那期竟然在10分35秒竟然看到我現(xiàn)在所在的工地了,作為觀眾的我深深被帶入進去了,以后我會慢慢嘗試寫一些關于紀錄片的思考與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