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空的修行
空,并沒有那么神秘。
想要達到空。
先覺條件,你得有興趣進行文字辯論游戲。
你需要多思,思考很多。
利用人本身的特色,多疑與詭辯。
在腦內(nèi)通過不同的觀點,構(gòu)造出復數(shù)個思維個體,然后讓他們與自身的意識思維一起交流。
通過發(fā)現(xiàn)不同的問題,產(chǎn)生不同的觀點。
論證所有命題。
發(fā)現(xiàn)疑問,解答所有疑惑。
或提出新的疑惑。
利用本身多疑的人類特性,不斷的接觸更多新事物。
多找找各種感興趣的,可以誘使你產(chǎn)生思路的條件事情。
學著多角度,多方位的去看待問題。
換句話說就是,你得學會換位思考。
習慣復數(shù)個思維的交流碰撞。
時刻不讓自己的腦子閑著。
最后就是學會辯論,論證。
給自己一個心悅誠服的最終答案。
讓自己不在因為疑慮而重新認證,不在糾結(jié)對錯的答案。
哪怕那個答案在未來與現(xiàn)實中,是那么的可笑。
自己與自己的話題戰(zhàn)場。
最好找個安靜的場所與時間。
放開自己的束縛,不要在意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的行為異常,自言自語什么的。
當你解決完所有問題,辯論完所有疑惑。
空伐的疲憊與滿足將擁抱于你。
剩下的就是好好的休息。
然后,試著不在理會頭腦里,其他思維的交流。
但當感覺它們的話題不在吸引你時。
你就可以更放開的無視它們。
當無視成為慣性,你就可以更好的放下。
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放空是那么簡單。
然后需要做的就是安住當下。
慢慢的維持什么都不想的狀態(tài)。
時間長了也就慢慢的變空了。
當放空可以長時間持續(xù)維持后,你就可以探尋空性了。
只有在空的狀態(tài)下,你才能更好的明白空性。
所謂的空性其實就是你的本來性格與性情。
是它們經(jīng)過先天與后天的不斷磨合,最后造就出的成品本格。
一個更能感覺讓自己滿意與舒適的格調(diào)。
之后就是維護與維持自己的品格的路了。
每個人到了時候都會進行的過程。
它是你人生的開悟。
是長久過往閱歷與知識體悟的綜合評價。
是自我洗練,除塵頓悟的一個必經(jīng)之路。
現(xiàn)在和以前不一樣。
不管是知識儲備還是睛視閱歷,都不是以前的人能想象的。
現(xiàn)在的人所要思考的更多,煩惱也更多。
過量的信息,促使著我們更快的接觸這一路徑。
空再對現(xiàn)在的人來說,將成為必修課。
修空,是把更多的信息提純沉積。
是過濾與積累。
就好像能量的壓縮,騰出更多空間。
另一種方式修空。
直接通過冥想等方式,放空自己。
這種方式,很難提升自己找到空性。
PS:第一種方式,很容易被當成精神分裂癥。
但不要把它當成病來看待。
這只是一種自我辯證,論證自我矛盾,價值觀,觀點普查的方式。
一個可以讓自己更加輕松起來的方法。
PS:所有的偉人都不可避免善于思考。
這也是普通人與他們的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