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蒹葭》丨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

學得太早,沒有來得及理解它
而又被嚴重的低估
如果你翻一下后世出名的愛情詩
你會發(fā)現(xiàn)幾乎都會無法脫離
《蒹葭》所講的內(nèi)涵
甚至毫不夸張的說
《蒹葭》這樣一首
2000多年前的詩歌
其實早早就揭示了一個我們?nèi)祟愖顬橹匾淖h題。

天氣漸冷,你在水的另一邊
要沿著河水去找你
逆流而上的時候
每一步前進都很難
順流而下的時候
又會覺得你
宛若在別處
把三段連在一起
乍一看,我們會覺得羅嗦
細細一想
愛情不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義無反顧
曹植的《洛神賦》里
怎么寫他對洛神的追憶↓

我總是希望你再次出現(xiàn)
所以我重新沿著曾經(jīng)遇見你的路
逆流而上
總想著也許能再碰見
而忘記了回家
但是我在夜里想起這件事兒
耿耿于懷,無法安然而睡
白居易《長恨歌》千古名篇,可歌可泣
他是怎么寫唐玄宗的念念不忘?

這次白居易超過了《蒹葭》《洛神賦》
他覺得僅僅溯游尋覓還不夠
想要見到一個人
是如此迫切,如此重要
至于連時空,連生死,無法阻擋
在《長恨歌》之前
沒有人會同情唐玄宗和楊玉環(huán)
但《長恨歌》之后
人們突然好像就能夠理解
原來不管是高高在上的君王
還是普普通通的黎明百姓
都有同樣的人生的刺
同樣求不得,愛別離
等再過了幾百年
辛棄疾
也寫下了他的答案↓

也許你費盡千辛萬苦
一次次溯游而上
突然回頭發(fā)現(xiàn)他就在身邊
愛情好像就是這樣,不講道理
不管是《蒹葭》里的
“伊人”也好
辛棄疾里的“那人”也好
是“在水一方”也好
還是“在燈火闌珊處”也好
其實都好像在傳達一件事情
就是你要相信
這個世界上
一定“存在”一個
值得我們追求的人
那個人不是客觀意義上的傾國傾城
但也許只是一個無意的微笑和回眸
就足以擊潰我們內(nèi)心的千軍萬馬
這就是《蒹葭》這首詩背后的內(nèi)涵
并不是閑的沒事兒,一次次逆流而上
情之而起,一往情深
這是不得不,而是非如此不可
【總結】
不期而遇,非常的美,偶然性和必然性結合的美
遇是結果,但遇的前提是,我們必然走在各自的人生軌跡上經(jīng)歷了人生的日出日落,萬水千山。而一次偶然,一次于時間的無涯荒野,沒有多一秒也沒有少一秒,兩條線從此有了交集,改變了彼此的余生。
遇到那個人之前,請做一個坦蕩的人。遇到那個人之后,請務必勇敢的一次又一次義無反顧溯游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