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站學習中國文化,找回我們的精神家園
在《中國傳統文化概要》一書中提到:我們今天學習中國文化,既不是為了發(fā)思古之幽情,也不是為學術而學術,而是為了把握民族文化的精神;去追隨龍的圖騰,找回我們的精神家園。而在B站,我們驚喜地發(fā)現,有許多傳統文化的特色表達正在被看見。

傳承與革新
B站則憑借與新華網/人民日報合作的跨年晚會、與河南衛(wèi)視合作的《中國節(jié)日》系列晚會、《舞千年》等打破單一圈層的節(jié)目,展示其多元、包容的“泛青年文化社區(qū)”的形象。正如B站董事長陳睿所介紹的那樣,B站正在拓深、拓寬傳統文化的解讀與傳承,讓歷經千年的華夏文化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更多可能!
在B站走紅的大部分傳統文化相關晚會節(jié)目、綜藝節(jié)目、自制視頻等,即不滿足于浮于形式的技術炫技、明星流量,更有傳統文化精神內在的主題思想和貼合當下時代的價值傳遞作支撐,并重點打造一些“爆款”節(jié)目來出圈,體現了創(chuàng)作者的文化自覺意識。B站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老祖宗的東西,而是在變革中讓其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如《舞千年》第四期的《幻世金剛》,以特效手段運用賽博朋克元素,即"賽博佛學",實現了對末世廢土與佛教哲學的巧妙嫁接,不僅僅是吸人眼球的炫技,更有主題思想和價值傳遞作支撐。
彈幕文化與傳統文化相結合
面對媒體呈現的傳統文化,B站用戶群并不是完全被動地接受,而是在參與和嘗試中顯示自己的主動性,參與的手段就包括發(fā)彈幕、鬼畜二創(chuàng)等。代表著傳統文化典范的作品,會被B站用戶群用玩梗的方式來接受。例如2021年中秋晚會《花好月圓會》在晚會尾聲,采用直播特效彈幕,網友們實時發(fā)布的彈幕形成一盞盞祈福的花燈飛向月亮,與屏幕上的大字【愿山河無恙國泰民安】相互呼應。既充分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又在科技加持之下藝術性地融合了彈幕文化。

通過B站上這樣一群“有梗、有料”的青少年與“會玩梗、懂年輕人”的專業(yè)機構合力,拓深、拓寬傳統文化的解讀與傳承,讓歷經千年的華夏文化煥發(fā)出新的生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