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傳說:湯瓶的來歷,宛嘎斯與唐太宗的故事
很久很久之前的唐朝時期,大唐盛世,國力強(qiáng)盛,而皇帝唐太宗更是文武雙全,其謙虛而能干的品質(zhì)備受人民愛戴。他率領(lǐng)軍隊征戰(zhàn)四方,開疆拓土,不僅讓天下太平,還致力于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種植桑樹,耕耘田地,使得民眾的生活安居樂業(yè),幸福美滿。百姓們對唐太宗深感崇敬和感激。 然而,某個時刻,天空突然由明朗的藍(lán)色變成了陰沉的黑暗,烏云密布,太陽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外。接著,蝗災(zāi)、旱災(zāi)、水災(zāi)接連而至,農(nóng)田里的莊稼幾乎全部歉收,老百姓饑腸轆轆,生活無著,更不幸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借機(jī)為非作歹,燒殺搶掠,令人民雪上加霜,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唐太宗深感焦慮和無奈,他特意拜訪了一些高僧和道士,大家一致認(rèn)為這是某個西域的妖怪闖入大唐,造成了一系列的災(zāi)難。唐太宗毅然決然地決定出重金懸賞制服妖怪的英雄,卻無人敢接受這個艱巨的使命。正當(dāng)皇帝心急如焚之際,一位名叫徐茂公的大臣誠懇地向唐太宗建言:“陛下,既然是西域的妖怪在大唐作亂,為何不請西域的法師前來降服妖怪呢?臣曾聽聞西域有一位名為宛嘎斯的法師,據(jù)說他法力無邊,或許可以幫助我們大唐重回繁榮?!碧铺隈雎犞烀脑捳Z,眉頭逐漸舒展開來,表示愿意聽從他的建議,于是他派遣了一支龐大的使者隊伍前往西域,邀請宛嘎斯前來助大唐戰(zhàn)勝妖邪。 唐太宗居住的皇宮位于長安城,一座璀璨瑰麗的宮殿,巍峨聳立于高山之巔。而在這皇宮附近的一條小河旁,隱藏著一個平凡而又溫暖的故事。 那時的長安城,夜晚星光燦爛,映云的家河畔是一個寧靜的角落。映云的父母早早離世,只留下她獨自一人侍奉著紡織的輪子。然而,幸好,這河畔上也住著一位年邁的老婆婆,她的容顏雖然已被歲月雕刻,但心地卻是善良和溫暖。映云見狀,便時常將食物送到老婆婆的手中,以表達(dá)自己的心意。 歲月流轉(zhuǎn),映云漸漸長大,猶如河邊的花朵綻放。然而,一天清晨,老婆婆卻對她說起了婚嫁之事:“姑娘啊,你如今年齡已不小,當(dāng)趁早覓得一位知心之人,好能夠離開這貧瘠的日子?!比欢?,映云輕輕搖了搖頭,將一些糧食遞給了老婆婆,便默默地離開了。 從那天開始,老婆婆為映云介紹了很多年輕小伙子,但無一例外,要么年齡相差太大,要么互不相投。就這樣,日子一天天地過去,靜待中秋之夜的到來。 某個晚上,映云一如往常地入眠,卻意外地做了一個夢。 夢中,她置身于繁華喜慶的中秋之夜。人們圍聚在一起,歡笑著賞月、吃月餅,其樂融融。然而,就在這歡聚的瞬間,一只擁有人手的巨鷹突然出現(xiàn)在天空中,血紅色的眼睛掃視過大地,而后用它龐大的翅膀遮住了明亮的月光。天空頓時變得烏云密布,雷聲隆隆。緊接著,暴雨傾盆而下,河水如野馬般沖出河道,洶涌而來,瞬間淹沒了村莊和城市。人們慌亂中紛紛涌向高處,只見一個小孩子不慎掉入了旋渦之中,絕望地呼喊著救命。就在他即將被洪水吞噬的千鈞一發(fā)之際,一個年輕人出現(xiàn)了,他擁有高鼻深目和一臉黑胡子。他英勇地將孩子從水中救起,妥善安置后,望向天空,念動咒語。隨后,他從身后取出一只長頸圓肚,閃爍著金光的瓶子。瓶子一打開,金光四溢,頃刻間,天空中的烏云被瓶中的金光驅(qū)散了一大片。年輕人將手伸向天空,喃喃自語,巨鷹頓時化作一股青煙,收納進(jìn)了瓶中。 清晨,映云從夢中醒來,那個場景仍歷歷在目。她深知這夢不尋常,于是靜靜地品味著其中的細(xì)節(jié)。那年輕人的出現(xiàn),他的勇敢和神秘,讓她心生敬佩和好奇。而那只巨鷹的神奇力量,令她震撼不已。 從此以后,映云開始對那位年輕人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她堅信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夢境,而是上天對她的指引。于是,她決定展開尋找,追尋那個命中注定的人,亦或是尋找那只擁有神奇力量的巨鷹。 長安城的街頭巷尾,映云奔波尋覓。她像飛蛾撲火般,一次又一次地尋找那個與夢境相符的人。她的眸子閃爍著希望和堅定,仿佛一顆閃亮的星星。 就這樣,映云踏上了一段探索命運的旅程,她相信,那個年輕人和那只巨鷹將為她的人生揭開神秘的一角。這是一個冒險,也是一個對愛和命運的追尋,她心中充滿了期待和勇氣。 映云的夢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她睜開雙眼,發(fā)現(xiàn)天已經(jīng)亮了。她拎起水桶,走出門,去河邊打水。一路上青草蔓蔓,風(fēng)吟鳥唱,讓人覺得清新舒適。走到一半,她發(fā)現(xiàn)遠(yuǎn)處通往長安城的小路上黑壓壓一片擠滿了人。她躲在小山丘頂朝小路邊觀望,看見一隊士兵騎著戰(zhàn)馬護(hù)送著幾架馬車。馬車?yán)镒娜烁弑巧钅?,長著一臉黑胡子。映云突然感到吃驚了,她覺得這個人似乎自己在哪里見過,便捂著嘴笑了起來。不知不覺,她的臉變得粉紅,像極了山里盛開的桃花。 這一隊馬車向前走啊走,最終停在了在長安城的宮殿門口。不一會一個身穿龍袍,頭戴皇冠的人的走了過來,身后跟著一大批隨從。原來是唐太宗親自出來接見了。馬車?yán)锏娜思泵能囎永锍鰜?,跪拜在唐太宗跟前,唐太宗便把他們都扶起來。這些人高矮不一,胖瘦也不一樣。有的圓臉有的方臉,但是都長著一對大眼睛,一只高鼻子。他們和大唐的人一樣,都留了許多胡子。唐太宗把他們接到宮殿,開辦宴席接待了他們,便說道:“自從我大唐一統(tǒng)天下,邊疆穩(wěn)固,百姓殷實。可是自從某一天起,天下便災(zāi)害不斷,盜賊興起。大家都說是因為西域的妖怪逃竄到了大唐,不知道法師們可否作法除妖,為民除害呀?!边@些從西域來的人的首領(lǐng)正是宛嘎斯,他學(xué)識淵博,學(xué)習(xí)過一些唐人的話,便回答道:“愿意協(xié)助陛下驅(qū)除妖魔,保天下太平。”唐太宗隨即下令,把大唐全國的僧人和道士,只要是會作法并且學(xué)識淵博的人都請到皇宮里,準(zhǔn)備一起降伏妖魔。宛嘎斯又對唐太宗說,要想降伏妖怪,必須鑄造一個叫做湯瓶的法器。唐太宗便命令工匠用純金打早了一個湯瓶,并贈送給了宛嘎斯。 唐太宗召集各方英雄豪杰,求助降妖除魔之事,很快傳遍了長安城的大街小巷。眾多有心之士紛紛前來,各自謀劃著如何獻(xiàn)計獻(xiàn)策。其中一位道士拋出了自己的猜測:“明夜恰逢中秋月圓之夜,皎潔的月光必能凝聚天地之間的正氣,這時候妖怪一定會趁著今夜陰沉的天氣,企圖遮蔽月亮,為非作歹?!北娙藘A聽著他的分析,臉上露出了贊同的神情,目光不約而同地投向了唐太宗。唐太宗沉思片刻,毅然做出決定:“自大唐開國以來,妖怪一直肆意妄為,今夜我將派遣各路法師出駐,降妖除魔,保護(hù)我大唐百姓的安寧。立刻準(zhǔn)備行動,待今夜徹底征服妖怪!”朝堂之上,眾人聽聞他的決策,齊聲跪拜在地,紛紛高呼:“陛下英明!” 夜幕降臨,銀輝耀眼的月亮如往常一樣從天邊升起。然而,剛剛露出的月光被一對巨大的翅膀遮擋住,一聲悶雷響徹云霄,預(yù)示著不祥之事即將降臨。果然,妖怪又一次出現(xiàn),為非作歹。宮殿城樓上的法師們急忙念動咒語,但妖怪似乎變得更加狡猾,一道閃電劈向眾人,差點將他們擊中。眾人驚恐萬分,急忙躲閃。就在這時,一個智者僧人覺察到了妖怪的特殊之處,語重心長地對眾人說:“這妖怪雖然出生在遙遠(yuǎn)的西域,卻吸收了大唐的精華之氣。如果我們想降伏它,就必須團(tuán)結(jié)一致,互相合作,共同施法?!北娙寺勓约娂姽钠鹩職?,配合默契地施展法力,咒語句句連綿不斷,不給妖怪喘息的機(jī)會。終于,妖怪無法再抵擋下去,想要逃跑,但宛嘎斯卻從身后迅速掏出一只湯瓶。他口中低語咒語,湯瓶瞬間飛向空中。妖怪頓時化為一股青煙,被湯瓶吸入其中。宛嘎斯緊緊蓋上瓶蓋,帶領(lǐng)眾人回到大殿,將捕獲的妖怪獻(xiàn)給了唐太宗。唐太宗看到妖怪被收服,喜形于色,還未來得及下令設(shè)宴,宛嘎斯便邁前一步說道:“陛下,雖然這妖怪出生于西域,但在大唐卻吸收了大量靈氣。如今雖然被封印在湯瓶中,但終有一日會逃出來,再度禍害人間。妖怪之所以逃到大唐,想必是大唐政治出現(xiàn)了問題?!币晃荒赀~的道士接口說:“陛下開國以來,大唐繁榮昌盛,然而近年來,有些官吏漸漸變得驕奢淫逸,貪圖財富,傷害百姓。我想正是這種腐敗之風(fēng)吸引了妖怪的注意?!?唐太宗心中頓時明白了那深刻的道理,他微笑著回答道:“自開國以來,我便不斷鞭策著自己,虛心地接納著百姓的意見?;蛟S是我還不夠謙遜,不愿意傾聽正直之士的勸告,導(dǎo)致官吏們滋生出害民之風(fēng)。”說罷,唐太宗緩緩站起,背后仿佛浮現(xiàn)出一條舞動的金龍,宮殿頓時灑下一片耀眼的光芒。他步履從容地向前行走,天空中的烏云也隨著他的腳步逐漸消散。唐太宗走到宮殿門口,朝陽已經(jīng)從地平線上悄然升起。金龍在他身后沖上云霄,盤旋于太陽的邊緣,將光芒灑落塵世。宮殿內(nèi)的眾人無不跪拜在唐太宗的面前,唐太宗注視著大地,他的雙眸閃爍著猶如明燈一般的光芒,仿佛要用目光掃清人世間的一切罪惡。 從這天起,唐太宗的智慧仿佛得到了升華,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一般,更加明亮耀眼。他以銳利的目光洞察出那些貪婪腐敗的官員們,如同驚弓之鳥般紛紛自首,再也不敢對國家和人民造成禍患。大唐的百姓們因此獲得了難得的安寧和幸福,感慨萬分。 唐太宗深知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為了表達(dá)對宛嘎斯和他的忠心隨從們,以及眾多的大唐豪杰們的感激之情,他決定在美好的中秋之夜舉行一場空前絕后的盛宴,將他們的英勇事跡記載于史冊。 長安城外的映云姑娘,遠(yuǎn)在萬里之外的她,通過傳言得知了宛嘎斯和豪杰收服妖怪的英勇事跡,心中不由得對這位來自西域的年輕人產(chǎn)生了深深的愛慕之情。映云姑娘一向膽怯害羞,但是為了能夠見到這位夢中情人,她鼓起勇氣,決定在中秋之夜前往長安城,一睹英明能干的英雄風(fēng)采。 而就在映云姑娘心動之際,長安城內(nèi),唐太宗正陶醉在收服妖怪的喜悅之中。然而,聰明才智的徐茂公卻對唐太宗提出了一番忠告:“陛下,雖然妖怪被收服,但是大唐的邊疆仍然不夠穩(wěn)定,盜賊橫行,這些來自西域的法師才智出眾,學(xué)識淵博,不如想個辦法將他們留在大唐?!碧铺隈雎犞烀脑?,微微點頭,詢問道:“我也有此意,但是又該如何留住他們呢?”徐茂公便給出了答案:“陛下,不妨給他們安排婚事,讓他們?nèi)⑵奚?,這樣一來,他們就沒有回家的心思了?!碧铺陬D時心生靈感,立即挑選了一批美貌而心靈善良的宮女,她們個個容貌絕艷,歌舞技藝出眾。唐太宗決定讓這些宮女陪伴客人共度中秋之夜,將宛嘎斯一行人留在長安城內(nèi),將他們納入自己的羅裙之下。 轉(zhuǎn)眼間,秋高氣爽,中秋之夜如期而至。長安城內(nèi)外,家家戶戶都掛起了紅燈籠,街頭巷尾張燈結(jié)彩,熙熙攘攘的人群絡(luò)繹不絕。其中,有一位歌姬婉轉(zhuǎn)動人,她身姿婀娜,伴著悠揚的琴聲,舞出了美妙的舞姿;還有一位才子佳人,他們相互吟唱著絕佳的詩句,賦予這個夜晚更多的文藝氣息;更有許多年輕的情侶,相互牽手,仰望皎潔的圓月,享受著中秋的浪漫氛圍。 舞獅子的人穿著五彩斑斕的戲服,翩翩起舞,熱鬧非凡;鑼鼓聲此起彼伏,充滿了整個長安城的喧囂;還有賣糖葫蘆的小販,他們手里拿著糖葫蘆串,遞給行人們,糖葫蘆的甜蜜味道彌漫在空氣中。大街小巷,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在這個喧鬧的夜晚,宛嘎斯一行人在唐太宗的帶領(lǐng)下,沿著熙熙攘攘的街道,領(lǐng)略了大唐的盛世繁華,心中不禁發(fā)出陣陣感嘆。就在這時,一群年輕的宮女走了過來,她們一一挽起了宛嘎斯和他的隨從們的胳膊,帶領(lǐng)他們共同游樂。這些宮女們婀娜多姿,容顏如花,她們的笑聲如銀鈴般清脆,給人們帶來了愉悅和愜意。 宛嘎斯的隨從們沿街漫步,感受著這個熱鬧而又繁華的城市,他們仿佛忘記了自己來自西域,完全沉浸在長安城的歡樂氛圍中。唯有宛嘎斯看穿了唐太宗的心思,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經(jīng)完成,該是離開的時候了。 于是,宛嘎斯扭轉(zhuǎn)腳步,朝著皇宮的方向走去,準(zhǔn)備向唐太宗說明自己的意愿。他走到唐太宗面前,恭敬地說道:“陛下,臣從西域來,準(zhǔn)備為大唐出一些綿薄之力降伏妖怪,如今大功告成。陛下熱情招待了我們,我們也想早點回西域,向那邊的皇帝稟告陛下的恩情。” 唐太宗微笑著聽完,緩緩道:“回回回,就知道回,我看你們就是幫老回回。等我和大臣們商議好日期,就會通知你們?!蓖鸶滤孤勓孕闹行老?,他繼續(xù)游玩去了。 然而,在宮殿里的唐太宗卻皺起了眉頭,陷入了沉思。他不知道如何留住這些來自西域的人,他為他們挑選了最美的宮女,準(zhǔn)備了最珍貴的禮物,但宛嘎斯卻表示并不貪圖榮華富貴。唐太宗與身旁的大臣們交換了一眼,彼此皆無言語。他們心知肚明,眼下的困局并非易解。 宛嘎斯看著自己的隨從們沉迷于女色,他深感憂慮。他勸誡他們不要忘記自己的使命,然而隨從們卻回答說在西域已經(jīng)沒有親人可牽掛,留在大唐生活也好過長途跋涉。宛嘎斯嘆了口氣,心知再勸已無濟(jì)于事,決定自己獨自回到西域。 與此同時,長安城外的映云姑娘卻因為沒有漂亮的衣服而不敢進(jìn)城。她是個愛打扮的女孩,但因為日復(fù)一日的勞作而面容憔悴。正當(dāng)她猶豫不決時,一位慈祥的老婆婆走了進(jìn)來,手捧著一件精美的衫裙。原來,老婆婆看出了映云的內(nèi)心,親自動手為她縫制了這件衣服。映云穿上這件衣裳,仿佛化身成了另一個人,她終于鼓起勇氣踏入了長安城。然而,當(dāng)她看見那些美麗華貴的宮女們攙扶著宛嘎斯走過時,她內(nèi)心充滿了無盡的羞愧和無奈。她沒有勇氣走上前去,只能躲在角落偷偷觀望著這位年輕人。然而,時間不知不覺地流逝,天空逐漸亮起來,映云只能黯然離去,心中充滿了失落和悲傷。 唐太宗深感無奈,只能在清晨時安排人馬為宛嘎斯送行。與他們共同生活了許多日子,宛嘎斯與許多大唐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唐太宗親自把降伏妖怪用的金湯瓶贈與宛嘎斯作為禮物,宛嘎斯表示感謝后,他與唐太宗以及友人們依依不舍地告別,踏上了馬車。所有人都為他們送行而心生惋惜。就在這時,宛嘎斯手中的湯瓶突然自動跳動起來,它從馬車上蹦蹦跳跳地摔落下來,滾向了小山丘。宛嘎斯急忙跳下馬車去追撿。映云姑娘躲在山丘上,看著眼前這一幕,再也無法忍受。她縱身下山,緊緊地抱住了宛嘎斯,淚水濕透了她的衣裙。兩人相視間,宛嘎斯也對這位樸實貧窮卻又美麗善良的年輕女子一見鐘情。唐太宗和大臣們見狀,喜笑顏開,全場掌聲雷動。 唐太宗為了表達(dá)對宛嘎斯及其隨從們的深深敬意,舉辦了一場盛大而隆重的婚禮。這場婚禮堪比一場宮廷盛宴,賓客們穿著華美的衣裳,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宛嘎斯一行人都仿效唐人的風(fēng)俗,為自己起了中原的姓名。他們的后代逐漸增多,又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他們的行列,最終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群體。這個群體團(tuán)結(jié)一心,大家都把自己稱為“老回回”。而唐太宗賜給宛嘎斯的那個金湯瓶,成為了這個群體的象征,也成為了代代相傳的珍貴遺物。宛嘎斯與唐太宗的友誼在金湯瓶中得到了最真切的結(jié)晶,而這個金湯瓶也成為了老回回們與唐人友誼的象征,見證了雙方之間深厚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