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步子亂了又如何,接著跳下去就好了,高分經(jīng)典《聞香識女人》

十分敬佩影片中查理的選擇,看到評論和彈幕中有很多人持相反的觀點,在尊重異見的前提下,請允許我補充幾個事實,來捍衛(wèi)我的觀點。
第一,查理并不算包庇同學。在影片中,查理說的是i couldn't say, 在聽證會說的是i see something but i couldn't say, 并且承認看到人,但they were the size and shape of most any Baird student. 他沒有提供*虛*假*證明幫助違法違紀行為人掩蓋違法違紀事實(見包庇罪相關(guān)定義,當然這里刑法的規(guī)定是否適用有待商榷)。自始自終,查理的態(tài)度很明確,我不愿做證。他的話只能是模棱兩可,而沒有說“我沒帶隱形眼鏡看不清”這種假話。
第二,沉默權(quán)是受到保護的。愛看電影的各位一定知道米蘭達權(quán)利,當然這個是針對嫌疑犯的。證人必須出庭,必須說真話,但是可以不說話,可以不指認。當然有時候雖然法律保護這種權(quán)利,但是道德上需要受到譴責。那么請看第三點。
第三,這起惡作劇有一定的正當性。校長阿諛奉承得到校董“獎勵”的車,十分招搖,幾個紈绔子弟覺得他配不上,才搞了這么一出。后來的表現(xiàn)證明校長也確實是個勢利小人,令人齒冷。開除學生,更是小題大做。這令查理的行為更具有了正當性,阻止了小人得志。當然幾位始作俑者能敢作敢當固然最好,但這和查理本身的抉擇無關(guān)。(如果真這樣這電影也沒意思了)
最后,必須得承認,為了制造戲劇沖突和人物內(nèi)在矛盾,指認同學被說成告密,似乎有點言過其實,舉報犯錯者,似乎更正確。但是歸根結(jié)底這是個選擇問題,有的人在乎自己的內(nèi)心和程序正義,有人在乎校內(nèi)的影響和結(jié)果正確。然而向威脅低頭已經(jīng)不能叫自由的選擇,向利益屈服已經(jīng)不是正確的結(jié)果,跳出劇外我們可以遵循自己的選擇,回到劇中查理無可爭議是最正確而勇敢的那一個。
我重申,我尊重持相反意見和持相反意見的人,各位也可以擺事實講道理,恕我未可一一討論則個。劇情不是教我們?yōu)榱伺笥训睦婵梢员3殖聊m然劇中情節(jié)如此),而是想說堅持自己的正確很難。愿各位在人生中不小心成為少數(shù)的時候,能從片中獲得勇氣,忠誠于自己的內(nèi)心,站著迎接結(jié)果,我想,那時臺下一定掌聲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