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ALOID亞文化圈觀察:日本次世代文化的一道風景

本文主要從介紹VOCALOID圈這一新世紀初在日本網絡開始發(fā)展的音樂文化圈起筆,著力透過對VOCALOID圈——這個逐漸成為亞文化圈的音樂文化發(fā)展脈絡和運作模式的分析,來觀察日本年輕一代的文化心理和生活姿態(tài),進而窺見日本流行文化的氛圍。

一. VOCALOID和VOCALOID圈的概念概述。
VOCALOID圈,這個亞文化圈子在網絡上最為常見的簡稱是“V圈”(本文以下部分也將這樣簡稱)。很多人最開始接觸到的概念詞也是“V圈”兩字。那么,什么是V圈,在介紹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這個詞的前綴“VOCALOID”的意思。VOCALOID是日本YAMAHA公司自主開發(fā)的一款電子歌聲合成軟件,2000年,Yamaha開始研發(fā)VOCALOID,并于2003年3月5日至9日在德國的法蘭克福國際樂器展覽會公示其存在。VOCALOID一詞由英語單詞“vocal(歌唱)”和詞綴“oid(類似的,...狀的)”構成,意思是“能唱歌的東西”。 沒人會想到,看起來普普通通的一款類似調音編輯器軟件的發(fā)布,會在之后的十年之內,掀起一場音樂界的革命——形成虛擬歌手群體和V圈。

具體原理是采用一個作為音源的人的聲音錄入本軟件并進行合成(如初音未來的音源是藤田咲),形成一個能夠合成所有字符和音節(jié)的數據庫以后交予代理公司進行銷售,消費者在購入數據之后就將之輸入VOCALOID軟件,并根據歌詞輸入音節(jié)、音調和旋律,最后進行伴奏混音從而產出歌曲。

那么,V圈包含的范圍到底有多大?VOCALOID這款軟件參與制作到什么程度,一首歌才能夠算是“V圈作品”呢?VOCALOID一般只指以VOCALOID軟件為基礎產生的虛擬歌姬所唱的曲子,只要歌曲中含有VOCALOID歌姬的聲音,都能算作v圈作品。
讀到這里,你是否會覺得,V圈是一個充滿科技含量的圈子,進入需要很高門檻?事實上,僅僅需要熱愛v圈或者為VOCALOID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出力,都能算作已經進入這個文化圈的“圈內人”。(V圈創(chuàng)作者特意請圈外人編曲或作詞的情況除外)

二.VOCALOID的發(fā)展過程(在日本)以及內容和主要風格。
1.逆風起航(2003-2007)
產出虛擬歌姬音源庫的軟件并不只有VOCALOID一家,因此,虛擬歌姬的概念實際上大于V圈,但在VOCALOID軟件產生的最初,情況卻不是這樣,以前v圈和虛擬歌姬圈是一個意思,因為VOCALOID是先驅,很長一段時間都只有VOCALOID這一個虛擬歌姬歌唱引擎,因此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VOCALOID的意思是Vocal和Android后三個字母的結合體,意為“會唱歌的機器人”。 那個時候的V圈雖然和現在一樣,也是以創(chuàng)作為主,但多數人僅利用VOCALOID軟件翻調其他歌曲,實際相當于用VOCALOID的虛擬歌姬來翻唱,算是人聲歌曲之外的輔助音樂類型。在VOCALOID最初版本(2003-2007)中,以人聲錄入聲源加上各種參數調音、且沒有音色選擇的音樂制作程序,也僅僅只被當時的P主當做單純的編輯器而非有血有肉的歌姬看待,P主當時的角色更接近調音師而非音樂創(chuàng)作者。在VOCALOID最初的時代,沒人覺得這種機械音會贏得喜愛,所以第一代V圈的5位虛擬歌者在銷量和熱度方面表現都很慘淡。直到2007年VOCALOID第二代的研發(fā)徹底改造并精簡了這個軟件的制作機制,以及虛擬歌姬代理發(fā)行公司Crypton通過錄入聲優(yōu)藤田咲的聲音,打造出了“充滿未來感的虛擬偶像”初音未來,V圈就從那個時候開始大火。初音這一現象級的虛擬偶像在日本獲得了超高人氣,幾乎呈現“現象級”的席卷之勢,至此,才逐漸有其他公司參與進來,共同研究這份技術,這種音樂制作技術也由此開始快速發(fā)展。

2.爆發(fā)式發(fā)展的早期(2007-2013)
從2007年開始,VOCALOID音樂制作程序大大簡化和虛擬歌姬數量大量增加,加之隨著網絡數據傳輸技術的發(fā)展,視頻分享的流媒體網站也逐步興起。2005年YouTube在美創(chuàng)立,2006年Niconico動畫網站在日創(chuàng)立。從此即使是歌曲創(chuàng)作方面毫無經驗和資歷的“素人”,也能夠無門檻地將自己的V圈虛擬歌姬演唱作品分享給更多的人,因此V圈進入了創(chuàng)作靈感集思廣益、形成作品百花齊放的第一次發(fā)展繁榮時代。

早期的V圈虛擬歌姬演唱代表作品在數量多的同時,也展現出十分多樣的風格。在當時的互聯網環(huán)境下,碎片閱讀或觀看視頻的趨勢已經初現,因此聽起來“魔性”或者“洗腦”的音樂風格曲目往往在第一時間占據了市場高位,并給予消費者非常深的印象。那時候最火的代表性歌姬是初音未來和鏡音雙子,由《甩蔥歌》和《把你mikumiku掉》樣活潑歡快魔性的曲子吸引人們來了解這個圈子。盡管在那時調音技術不佳,有很大一部分可能存在制作極為粗糙,但在當時幾乎所有人非盈利的創(chuàng)作大環(huán)境來說,這些作品已經算是優(yōu)秀的上乘之作。在沒有資本加持,沒有形成完整亞文化體系,且在公眾宣傳上不占優(yōu)勢的情況下,仍然有一大批如八爺(即后來的代表作為《Lemon》的歌手米津玄師,因當時在YouTube上的賬號名稱為ハチ,故被中國網友稱為“八爺”)、Wowaka等優(yōu)秀p主為VOCALOID帶來了很多熱度。
在狂歡之后靜心反思,幾乎是所有互聯網藝術形式的發(fā)展方式,正因為如此,溫柔主題幾乎緊隨魔性主題,成為熱門。如《深海少女》曲風的舒緩溫柔,《Calc.》屬于夏日的溫暖陽光,和旅行的舒暢歡快,Gumi的《心做し(心中的感受)》的樂觀和心靈治愈。由P主Keeno使用初音未來虛擬歌姬音源,演唱的以《Scrape》為代表作的歌曲,有著溫柔的壓抑,多少展露出有些求而不得的感覺,但是表現方式又隱晦而唯美。最具代表性的,要數2007年12月發(fā)行的《Melt》,就是VOCALOID圈早期著名小甜曲。主人公在暖陽中靜靜地走在路上,用一種講故事性的娓娓道來的方式,徐徐抒情,加之在當時基本屬于頂尖的調音技術。這首溫柔人歌曲迅速成為Niconico動畫網站播放數最高的三首歌之一(千萬級播放量),連續(xù)兩周周刊榜首,連續(xù)61周周榜前30,并在10周年的時候重回榜首。這樣現象級的歌曲,不僅成功吸引了很多人加入成為P主,極大壯大了VOCALOID音樂創(chuàng)作者隊伍的規(guī)模,更成功引領了一股溫柔清新的V圈潮流,讓這種新音樂形式擁有了新的風格和故事性。

與真人演唱歌曲中歌詞偏向意識流和情感向不同,V圈歌曲從《Melt》開始了歌詞強故事性,注重敘事和邏輯的另一條道路。比如虛擬歌姬鏡音雙子早期以歌曲《心》為代表大熱的音樂“心系列”,整個系列專輯的歌曲,串聯起了一個機器人在制造者死后找到了他為自己做的名為“心”的程序,最后機器人因無法承受“心”所帶來的情感而癱瘓的凄美故事,某種程度上,這樣的故事也呈現出音樂創(chuàng)作者對那時對“虛擬歌姬無法傳達感情”的觀點的回應,以及對于機械和人工智能感情和社會倫理問題的深入反思。
除深入反思人類深層次的問題,回應時事問題也被納入V圈早期的創(chuàng)造范圍內。2007年10月17日日本時間晚上,網絡搜索引擎Yahoo!、Google、All the Web、Ask、Excite、百度等在日本及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同時發(fā)生無法檢索初音ミク相關詞條的網絡事件,加之當年媒體對于喜愛VOCALOID音樂藝術形式創(chuàng)作者的刻板印象化和污名化報道,一時間事件發(fā)生原因在“網絡錯誤”和“當局封殺”之間搖擺,真假難辨?!冻跻粑磥淼南А芬匀祟愅耆荒苓_到的語速(曲速高達240BPM,每秒最高12個音,超出人類發(fā)聲極限),以“最高速的離別之歌”展示了虛擬歌姬的魅力,講述初音在消失前的告別,也通過這種創(chuàng)作的方式支持所有使用現代科技創(chuàng)作新形式音樂的人并指出這種音樂藝術的不可替代性。
3.日漸多樣化并形成跨國亞文化圈(2011-)
2012年10月2及6日,初音ミク分別在香港和臺灣舉行“初音未來香港&臺灣首次演唱會 “MIKUPA?”。這并非虛人類歷史上首次以VOCALOID虛擬歌姬為主角舉辦演唱會,但這標志著虛擬歌姬自2013年左右開始逐步走出日本,并逐步擴散向整個大中華區(qū)。
這個階段,也是2011年更新以后的電子機械音樂創(chuàng)作程序VOCALOID3發(fā)行的階段,日語以外的語種被第一次列入了創(chuàng)作程序中。創(chuàng)作者和聽眾群體進一步得到了極大的擴充,不僅如此,多個國家的參與主體,以及多個社會和文化的碰撞,讓V圈音樂創(chuàng)作題材更加寬泛,后現代主義逐步在演唱音樂圈的擴散,也讓V圈音樂的風格發(fā)生了更多的嬗變。
在題材上,從當前社會問題的反思,更多開始深化進入對于歷史記憶和深層次政治制度的反思,這一趨勢自2008年虛擬歌姬鏡音雙子以吟游詩人的口吻唱出大火的“惡之系列”后,即開始不斷發(fā)展。由P主黒うさP(黑兔P)投稿的《千本櫻》因為反對明治和昭和時代的窮兵黷武和不正義的侵略戰(zhàn)爭,歌頌大正時代的民主,向往世界的和平與純潔,席卷了整個音樂界,在當時這首歌曲幾乎都會在各大漫展上出現過,尤其是2011年9月后半旬至后三年這段歌曲紅遍全球的黃金時間,幾乎人人都在談論此曲。
同時,披著低俗的外殼傳達對于人生乃至社會的深入反思,這種奇怪的曲風在當時的業(yè)余歌唱界和V圈也成為重大熱門。這種歌曲的特點是“低俗外殼”能夠讓這首歌迅速以獨樹一幟的形象火爆于網絡市場,而“高級內核”則是傳達了創(chuàng)作者們高遠的深入思考和情操。這樣的風格讓歌曲有了一種“低俗卻不僅僅低俗”的層次感,同時做到了火爆與傳達思想的一舉兩得。其代表有當屬從2008年即開始在Niconico動畫上活躍的Deco其代表作《妄想感傷代償聯盟》《乙女解剖》在時而富有激情時而溫柔的曲風間,用一句句咋看之下令人臉紅的歌詞,展現出對于戀愛PUA的憤怒和對于當代青少年在巨大精神壓力下自殺傾向的擔憂。
同時,隨著世界人口在2010年突破70億大關,越來越多的人和有限社會資源之間的矛盾加劇,青少年正面對著越來越大的精神重壓,年輕人居多的創(chuàng)作者群體們也適應當代緊張的社會氛圍,用新的絕望之風的歌曲,讓虛擬歌姬們唱出了青年一代迷惘而不安的心聲。P主カンザキイオリ(神崎伊織,常以クロガリ(黑柿子)為名發(fā)布作品)調音上傳的,由初音未來演唱的《被生命所厭惡(命に嫌われている)》可以算是這個領域的代表之作。《爐心融解》也是日本V圈歌曲中,有著比較標準的絕望高音,以及反思人在經歷人生重大變故的態(tài)度以及對于仇恨應當展現的姿態(tài)。

Eve/初音未來《群青贊歌》(有初音未來演唱版和Eve本人演唱版)
在這個越發(fā)多元的創(chuàng)作時代,很多新的創(chuàng)作者如以《Quiet Room》為代表作的神山羊(有機酸)和以《群青贊歌》為代表作的Eve通過融合電音、與人聲結合等方式,讓VOCALOID歌曲逐步融入了現代主義這種充滿了驚喜的新風格。

三.觀察VOCALOID圈,我們能看到什么。
1.行業(yè)本身。
就歌曲創(chuàng)作本身來說,我們可以看到的是,V圈極具包容性的特點,各式各樣的P主寫出各式各樣的曲子,小眾或大眾。每一個創(chuàng)作者既沒有創(chuàng)作門檻的任何限制,創(chuàng)作的內容也是絕對自由的。同時更為特別的一點是,音樂創(chuàng)作者對于V圈機械聲音樂創(chuàng)作的態(tài)度也可以是自由的,既可以當做正式職業(yè)不斷創(chuàng)作以獲取收入,也能當做人生某一個階段的偶然愛好,產出一些作品,之后去往人生的下一段旅途。這樣的“松散性”是其它任何一個音樂圈都沒有的,就算是擁有許多粉絲早期P主最終也可以淡圈退圈,并不會像會社工作那樣產生被迫不斷向前的工作壓力和難以迅速完成久拖不決的跳槽壓力,想創(chuàng)作時當歌者,不想創(chuàng)作時,當聽眾。這樣輕松的氛圍是這個長久發(fā)展的秘訣,也是新時代互聯網不斷發(fā)展下職業(yè)形式和規(guī)劃逐漸自由的一種表現。當然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對待這種新興音樂創(chuàng)作方式的不同態(tài)度,我們也可以窺見其中創(chuàng)作者對于愛好的姿態(tài)和對于自己喜歡事物的堅持。早期燃曲P主Wowaka曲調和編曲水平極高,其間因被污蔑抄襲后,在憤怒中丟下一張原創(chuàng)專輯退出V圈,不久后組建真人演唱樂團。但對于愛好的放不下也促使他在2017年以回歸曲《Unknown Mother Goose》的形式重新回到這個圈子,并且直到2019年心臟病去世之前,他也一直用行動告訴我們,進軍新領域和堅持愛好之間是可以兼得的。退出、離世、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這個亞文化圈內的音樂創(chuàng)作者也和樂壇中的所有人一樣,在酸甜苦辣中書寫自己令人感動或者令人唏噓的人生故事,讓作為聽眾的我們有了更多的思考。
同時,作為圈外人的筆者,在最初接觸到這種全新音色的音樂時,也和大多數人一樣十分不習慣。但隨著接觸的逐漸深入,我能感受到的是,的確如某一位V圈的圈內人士所說:自然有自然的美感,機械有機械的奇妙,現在的調音也不會一味往“接近人聲”方面靠,能體會到歌聲中蘊含的感情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可能會質疑僅僅是由數字技術編輯出來的一串聲波程序能否真正地像人那樣傳遞出豐富的情感。事實上,最初的我也有這方面的擔憂,但隨著技術進步,調音的水準不斷提升,甚至爐火純青到能夠和人聲無縫合作演唱,直到我聽到初音未來在《群青贊歌》里面對Eve人聲主唱的和聲以后,我終于篤定確認了,這種情感一定是“有”的,而且表達出來的感情還很強烈。
2.支撐行業(yè)不斷發(fā)展的因素。
從2003年至今,V圈已經走過接近20個年頭。是什么支撐著這樣一個較為獨立的亞文化圈持續(xù)發(fā)展?我觀察到的,是一條充滿了許多動因的道路。支撐著發(fā)展的不僅僅是創(chuàng)作者和聽者的愛,同時也有創(chuàng)作公司的宣傳,以及演唱會等大量活動,當然最主要的也有VOCALOID軟件本身的功勞,Yamaha公司通過這款軟件的研發(fā),為一些音樂創(chuàng)作者提供了創(chuàng)作平臺,帶來了優(yōu)秀的作品,開辟了“用機械的聲音傳達自己的感情”的全新方式。這一個亞文化圈的不斷發(fā)展,不同于普通偶像行業(yè)的“粉絲-資本”二元關系,而是“粉絲-平臺-資本”的三角關系,這樣的關系是非傳統(tǒng)的,顯然也是更為復雜的。VOCALOID歌者可以為P主帶來名氣,就好像其他在網站投稿的人一樣,點擊量就是金錢,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者和虛擬偶像本身都可以因為名氣得到更長足的發(fā)展。創(chuàng)作者經費能夠得到大幅增加,同時虛擬偶像的音源庫銷量也能得到更大提升,從而促進偶像背后公司的支持宣傳。多年積累的聽眾則通過在平臺上的互動,為V圈的發(fā)展貢獻力量。P主、粉絲和偶像,作為個體相互互動,傳媒平臺、虛擬偶像背后的代理發(fā)行公司和VOCALOID軟件開發(fā)商本身,則作為資本利益鏈條上的三角相互牽制。正是由于這樣復雜的利益關系,使得資本往往在偶像音源開發(fā)、音樂宣傳上小心翼翼,不敢伸開資本的大手為所欲為,同時個人、創(chuàng)作者和虛擬偶像之間由于網絡拉進距離,因而能夠暢達溝通,一起促成更好作品的產生。這種奇妙的格局,塑造了“弱資本,強個人”的利益格局,正是因為如此,虛擬歌姬圈才得以維持和諧穩(wěn)定的局面一路發(fā)展下來,而不會輕易步入“資本設局-粉絲跳坑-偶像崩壞”的粉絲經濟陷阱。
同時,在國際舞臺上,宣傳公司借用20世紀70年代鄧麗君時期寶麗金唱片公司的做法,著眼國際全球化,VOCALOID開始在全球各地開設項目,包含Crypton Future、YAMAHA Corporation、上海禾念和上海望乘等音源庫代理發(fā)行公司由此發(fā)展起來,逐漸開始通過文案創(chuàng)作、廣告宣傳、游戲和影視劇作品發(fā)行等支持宣傳手段逐漸統(tǒng)一化不同音源庫的歌手形象,并適應年輕人的審美,不僅制作出二次元的平面形象,同時還不斷根據時代變化進行完善,并逐步形成類似管理真人歌手的營銷公司。并重復20世紀80年代寶麗金公司的步伐,通過國際推廣,鼓勵各國P主跨語種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這催生了Bilibili(中國大陸彈幕視頻網站,初名Mikufans,展現出清晰的“初音未來粉絲團體”的特色,后改為現名,主打二次元和次世代文化傳播)等新的網絡音視頻發(fā)布平臺,并讓虛擬歌手再度像從前的鄧麗君般火遍東亞。某種程度上,雖然時間橫跨幾十年音樂形態(tài)完全不同,但是在商業(yè)模式上,21世紀一十年代大火的V圈身上,意外地刻著當年寶麗金時代鄧麗君的回音。

在這種著眼日本國內外全面完善的商業(yè)模式運行,加上粉絲本身的熱情之下,VOCALOID圈作為獨具特色且區(qū)別于其它文化形態(tài)的亞文化圈,穩(wěn)定地發(fā)展了下來,并且由于“亞文化圈”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特色,這么多年來VOCALOID圈的穩(wěn)定運行方式幾乎沒有任何大的改變,大面積的引戰(zhàn)文化等不良現象也有幸并未污染到這個亞文化上。

同時,這個圈子不斷發(fā)展,也并不是全憑封閉,近年來,同樣是作為業(yè)余人士活躍的亞文化圈,VOCALOID圈和唱見圈合作也日益緊密。唱見歌手是指在視頻網站投稿翻唱作品的業(yè)余歌手。唱見是從翻唱投稿標題中“歌ってみた(試著唱了一下)”衍伸出來的對投稿作者的昵稱。在唱見群體中,很多僅僅是有對歌唱的純粹熱愛,想要向所有人分享音樂制作帶來的快樂,隨性地在互聯網平臺上投稿,在沒有演藝公司的有意營銷和資金的加持之下,以最簡單的方式“無料”傳遞自己的熱愛。這樣的一群群體中,其實有很多人都是跨圈進行多樣的音樂創(chuàng)作,兼有唱見和P主的身份。Mafumafu、神山羊、Eve等人,不僅僅是VOCALOID圈后期的代表人物,同時也是有知名度的唱見(在很大程度上,日本的Niconico動畫網站和Bilibili彈幕視頻網早期唱見都是靠翻唱V圈歌曲從而收獲了名氣)??缃绲纳矸葑屗麄冊谝魳反钆渖细幼匀?,不僅可以進行機械調音后用自己的嗓音二次翻唱,也可以反過來,不同的創(chuàng)作者之間經常也會有合作和曲目交換翻唱,同時人聲也能夠和虛擬歌者一起進行演唱,音樂“百搭”更促使了這種亞文化圈的豐富,加快了VOCALOID亞文化圈的發(fā)展。

3.次世代年輕人之間的文化氛圍和人生姿態(tài)。
聽久了以后會漸漸入迷的獨特電子音、較為完整的人設、一些甚至無法由真人完美復刻的高質量歌曲,虛擬歌者的聲音有很強的可塑性,參數多達幾十種。種種富有吸引力的元素,不僅對于聽眾,對于創(chuàng)作者來說也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比如,可以在調音創(chuàng)作中創(chuàng)造出只屬于自己獨到風格的,獨一無二的初音未來。這樣的創(chuàng)作機制和理念,完美適應了新世紀以來現代主義流行文化注重個體、看重個性表達的流行文化氛圍,在這個開放的平臺上,支持創(chuàng)作者們制作下去的最重要原因,便是對自己情緒和個性的自由表達,而關注度、財富、表達藝術等等則都是其次。對于虛擬歌者的熱愛與奉獻,想讓更多人認識并喜歡上V圈的孩子們,在以興趣為動力的強大支持下,次世代年輕人的文化氛圍呈現出屬于“寬松世代”的那種自由和開放。而聽眾也會因為好聽的歌曲而從中得到樂觀的鼓舞和力量。同時,日本“可愛文化”的不斷傳播以及其后在21世紀10年代日本政府“酷日本”戰(zhàn)略的正式形成,VOCALOID亞文化圈里虛擬歌姬們的二次元形象也如同動漫角色一般深深吸引了聽眾們的眼球。每一個虛擬歌者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故事,有自己獨特的嗓音歌喉,有著極具特征的個人形象,正如一位VOCALOID圈內人所說的那樣:“紙片人長得好看唱歌好聽為什么不喜歡呢?”這再度彰顯出,虛擬歌姬并不只是科學技術的結晶而已,他們已經是有血有肉的立體形象,是值得我們去喜愛的虛擬偶像。
同時,VOCALOID圈給創(chuàng)作者P主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人氣和財富,也會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與其它制作者通過探討音樂從而成為朋友,這與在現代社會的快節(jié)奏標準化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僵硬和格式化的關系迥然不同。P主之間關系很親近,成為了這個圈子令人喜愛的整體氛圍。不僅如此聽眾們也可以在這種氛圍里體會到歌曲傳達出的情感,并通過自己的偏好找到朋友。因此VOCALOID圈的獨立感實際上也給疲于職場社交的當代年輕人提供了一個能夠放下自己面具,坦誠交流的避風港。Vocaaloid圈很多熱門歌曲帶有“絕望感”,也是借由真人不能完成的尖銳的高音或者消極甚至于低俗的歌詞來表達,來發(fā)泄,來隱喻,一些生活中的不快和煩惱,引起聽者的共鳴(簡單來說,有些中二,但是誰還沒有個中二的時期呢(笑))。
有很多人曾經質疑,當代社會青年一代活在“寬松之中”,注定是成為“廢柴的一代”。然而當我仔細觀察VOCALOID圈時,我能夠看到的是,其實所有人都在努力生活,喜愛虛擬歌姬或者“御宅”并不代表他們在“沉淪”。其實大家都在表達的是自己心中的溫柔與不滿,而誰在年輕的時候沒有過對于生活淡淡的迷茫呢?P主群體整體也是比較年輕的,有著屬于年輕人獨特而有魅力的想法,不同于資深音樂人的主流曲風,他們就是寫自己的感受,寫自己生活中的美好或者迷茫,所以很能引起同樣的青年人的喜愛,大家都在迷茫中橫沖直撞,恣意的,溫柔的,這就是一種共鳴。有人或許還會不滿于歌曲內容中低俗、黑暗,甚至帶有自殺傾向之類的曲目,但正因為P主們身為青少年,自然免不了少年、青年身上獨有的更強烈、更直白的批判力量,對社會、對教育、對政府、對人生的不滿他們不會獨自忍下,而是會大聲說出來。歌曲整體上獨特的迷茫感、絕望感、希望感、溫柔感,在歌曲里面得到交織和表達,然后繼續(xù)懷抱著這些感受繼續(xù)走下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這或許就是VOCALOID圈內年輕一代的積極生活態(tài)度吧。
?
雖然這個亞文化圈的發(fā)展還面臨諸多挑戰(zhàn),也屢屢被人質疑已經“找不回從前的氛圍”,但其實作為一種由“人”創(chuàng)造的藝術,大家是什么樣的,V圈就是怎么樣的,質量下降或者趨同化,只能說是見仁見智?;蛟S比起以前最盛時的V圈(主要是初音未來爆火的時代),現在的V圈的影響力的確有所下降,在這個娛樂文化層出不窮的時段,同年齡段的人也更多被其他層出不窮的事物所吸引。但即便是如此,V圈仍然在巔峰盛世后持續(xù)不斷地發(fā)展,喜歡著這個圈子的人并沒有變,VOCALOID文化圈作為日本文化中重要的衍生亞文化圈,在當下也仍然發(fā)揮著屬于年輕一代表達平臺和社交避風港的角色。近年來,VOCALOID圈的持續(xù)發(fā)展也仍未停止,新人輩出的同時,大家都說是之前聽老一輩P主曲子的孩子們長大了。在那一刻,身為一名聽眾的我感受到了,只要還有這樣一批又一批的優(yōu)秀曲子出現,吸引一代又一代的人喜愛并為之奉獻,VOCALOID圈作為一個日本文化角落獨有的亞文化現象,一定會越來越好。
ケツ_HitsuJi.

附:
1、參考資料:熊文莉《“酷日本”——從媒體熱詞到國家戰(zhàn)略》,2017年第1期,期刊《文化研究》“日本問題研究”欄目,第2頁
2. 參考資料:四方田犬彥《論可愛》山第九章:“可愛”遠渡重洋,第154-155頁,山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
3.參考資料:《鏡音雙子》《初音未來》《VOCALOID》《乙女解剖》《Melt》《Calc.》《千本櫻》《初音未來的消失》《甩蔥歌》《把你mikumiku掉》《Wowaka》《爐心融解》《鄧麗君》《巡音流歌》《唱見》,百度百科
4.參考資料:@初音未來_Crypton @DECO27_Official @神山羊_有機酸 @Eve_Official 等,用戶公開信息及視頻投稿,Bilibili
5.參考資料:@米津玄師 @神山羊 @Eve @初音未來 @まふまふ(Mafumafu) 等,《砂の惑星 (砂之行星)》《脳漿炸裂ガール (腦漿炸裂女孩)》等,QQ音樂平臺
6. 參考資料:VOCALOID圈內人士@小蒼蘭和銀杏葉的訪談。在此特別鳴謝@小蒼蘭和銀杏葉 能夠作為亞文化圈內人士接受訪談,同時感謝TA對于本文寫作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7. 特別說明:在資料采用時只參考了公開部分,未侵犯任何用戶的隱私。
同時引用的作品、專輯封面和畫作均為已在網絡上自由公開的內容且在此引用時不涉及商業(yè)使用。
同時本投稿由初次接觸V圈的人士基于第一訪談和自身感受而寫作的論文改編而成,如中間有知識性及學術性失誤還請不吝指出,希望能夠在大家的指正下完善本文,同時加深自己對于音樂亞文化圈的理解。如果本文有幫助讀到這里的你了解更多關于VOCALOID音樂以及流行文化的知識,那將是再好不過的一件事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