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到65歲這幾年,犯了這4個錯,會沒有“好下場”

人這一生,就像游戲一樣,越往后,難度就越高。
二十來歲的時候,剛出新手村,啥都不懂,好在自己夠年輕,啥都能承受得住。三四十歲的時候,已經(jīng)混成老江湖了,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了。
到了五十歲,我們會思考人生,人活著,到底有沒有意義呢?人到晚年,該如何過活,才能得以善終呢?越思考,越是迷茫。
臨近六十歲,才突然感覺到人生之不易,晚年之艱難。想做什么事兒,都有心無力了。哪怕保全自己,也并沒有想象得那么簡單。
有道是,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無論是美人,還是名將,逐漸衰老了,都會被人間殘忍地拋棄、淘汰,不可避免。
60歲到65歲這幾年,不小心犯了這幾個錯,晚景就凄涼了。

一、錢財守不住,會失去人格尊嚴。
村里的李大伯,一把年紀了,由于住在孩子家,沒有自己的經(jīng)濟收入,所以他一直看著孩子的臉色來做人。
孩子罵他,他不敢作聲。孩子給他臉色看,他也就樂呵樂呵一笑就算了。他自己也知道,老伴走了,自己也沒錢,哪有選擇的余地呢?
有一次,李大伯也感慨:年輕的時候,還不知道晚年如此艱難。今天親身感受了,才知道什么是“不如意事常八九”,什么是“晚年凄涼無人問”。
既然晚年如此艱難,那我們該如何做,才能避免活得卑微呢?最好的做法,就是要給自己存一筆錢。錢財越多,晚年越有尊嚴。
可以對比一下有錢的老人,跟沒錢的老人。那些上了年紀且有錢的富豪,身邊人跪舔他們還來不及,哪敢不孝呢?
反之,老人沒啥錢,身邊人遠離還來不及,哪有孝心可言呢?這就應(yīng)了一句話,親生子不如近身錢。

二、不懂得裝糊涂,麻煩就找上門了。
很喜歡這么一句話:做人要裝糊涂,可不能真糊涂。
跟家里人相處,適當(dāng)裝糊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是必要的??偸蔷局磉吶说腻e誤不放,總是跟別人較真,那他們就會針對你。
裝糊涂的本質(zhì),就是化解一些不該出現(xiàn)的矛盾。對于某些小問題,忍一忍就過去了。你不跟別人妥協(xié),別人又如何會跟你妥協(xié)呢?
所謂“為人處世三七分?!逼叻?,是該有的精明,心中要有自己的小算盤。三分,是該有的糊涂,裝一裝糊涂,你快樂了,別人的內(nèi)心也舒服了,不就一石二鳥了嗎?
晚年的生活就是如此,沒必要過分計較。每個人都有自己做得不對的地方,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如此,相互尊重就好。
更何況,我們跟身邊人都是一家人,同住在一個屋檐下,和諧點,至少比鬧矛盾好。

三、太過于偏心,會成為眾矢之的。
有一個案例。老人有50萬,分給了大兒子15萬,二兒子15萬,三兒子20萬。身家分完后,大兒子和二兒子,立馬就不服氣了。
為了報復(fù)父母和三弟,他們就在暗中搞事,還跟親戚們串通在一起,來針對他們,唱衰他們。老人也不知道,自己多分了小兒子五萬元,會引來如此之大的麻煩。
過了一半年的時間,老人家住院了,大兒子和二兒子都沒有來照顧老人,只有小兒子照顧了老人。由于自己還要工作養(yǎng)家,所以小兒子只照顧了老人兩天的時間。
望著躺床上的丈夫,老伴也感慨,以往如此和諧的家庭,怎么會搞成今天這個局面呢?難道說,是現(xiàn)在的人心變了嗎?
人心確實是變了,變得唯利是圖了。如果父母過分偏心,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就肯定有人會不服氣。如此,父母的晚年就難過了。
要知道,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是千古以來的真相。

四、將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家人的身上,會鬧矛盾。
人老了,愈發(fā)變得偏執(zhí),這是很正常的。只不過,所有的偏執(zhí),都應(yīng)該“適可而止”,差不多就行了。
適度偏執(zhí),身邊人會覺得,都是老人家了,原諒就好。過度偏執(zhí),身邊人會覺得,如此蠻橫無理的老人,為什么要容忍他呢?
最讓身邊人討厭的,就是老人將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別人的身上。自己有什么想法,就強迫別人也要有這種想法。這,不就是招仇恨的行為嗎?
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是父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絲毫不考慮別人的想法。只能說,你不考慮別人,別人也不會考慮你。
所有的關(guān)系,都不是單向而行的,而是雙向奔赴的。你為他人付出,他人才會為你付出。寬容體諒,也是如此。
家人要做什么,隨他們?nèi)グ?。我們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夠了。
文/舒山有鹿